赵玉宁
(河北大学 教育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院系调整是指学校内部或学校之间为整合教育资源等目的进行的对学院、专业的调整或合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一系列新任务、新问题、新挑战,高等教育改革也被提上日程。经过小范围的院系调整试点后,1950年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明确高等教育的方向是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的,掌握现代科学和技术成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的国家建设人才;准备和开始吸收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高等学校,以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1]河北省高校响应国家号召,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对河北省高等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给河北省高校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后遗症”。整理和分析20世纪50年代河北省高校院系调整的过程和特点,对于厘清这一时期河北省高校的发展脉络,把握河北省高校发展的历史规律,创新现阶段河北省高校院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前河北省高校数量极少。1947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7所,河北省拥有12所。1949年,河北省高校仅剩3所,包括国立唐山工学院、河北省立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占全国公立学校的2.4%。在专业设置上,1949年,国立唐山工学院除原有的土木、建筑、采矿、冶金4个系外,增设了机械、电机、化工3个专业。并开办了机车、车辆、电信、号志、线路、桥梁6个2年制专修科。河北省立农学院设有农艺、森林、水利工程3个系,棉产、植保和牧医3个专修班。这两所学校均偏重理工、农林等系科。1948年8月24日,华北大学在原有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在校学生15 000余人,下设四部两院,一部为政治训练班,二部为教育学院,三部为文艺学院,四部为研究部。两院分别是工学院和农学院,这些下属单位后来陆续创建了很多新式学校。
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局部调整,全国高校协调发展,但是高等教育仍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院系设置重复以及培养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育部确定了院系调整方针,“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2]调整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取消原有的系统庞杂且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需要人才的旧制大学。第二,建立新的专门学院,将国家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学科专业予以集中或独立,使之在师资、设备上更加完善,在培养人才的质量上更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第三,将一时难以加强,条件太差,不宜继续办下去的高校予以撤销或归并。[3]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河北省高校院系调整大致经历以下两个阶段。
从1950年至1951年,由于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需要,河北省无力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主要在院系内部和院系之间进行局部的小规模调整。1950年,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立了铁道技术研究所。同年,北京铁道管理学院的材料工程系划入唐山工学院,而唐山工学院的建筑系并入天津大学。[4]1950年,河北省立农学院改名为河北农学院,在原有基础上设置了牧医、植保两个专修科,并在1951年取消专修科,增设园艺、牧医两系。至此,河北农学院拥有农艺、森林、水利工程、园艺、牧医5个系,顺应了当时国家要求发展农林等系科的需要。[5]
1952年下半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以华北、东北、华东三个地区为重点全面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在该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河北省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1.进一步优化河北省原有的高等教育资源,对部分院校进行调整、改组和撤销。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根据国家的统一安排,唐山工学院冶金系被调出参加组建北京钢铁学院,采矿系被调出参加组建北京矿业学院,化工系并入天津大学,地质系并入北京地质学院,土木系水利组并入清华大学。哈尔滨铁道学院、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的土木系铁路组调入唐山工学院,学校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成为一所铁路高等工科学校,设铁道建筑、铁道桥梁与隧道、铁道运输机械和电气运输4个系。1956年,唐山铁道学院增设了铁道运输系。[6]1952年,河北农学院将森林、牧医两系分别并入新设的北京林学院和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5年农田水利系并入武汉水利学院。1953年,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并入绥远师范专科学校,其校名取消。[7]
2.根据地域划分,河北省高校间进行合并、重组建立新式学校。河北医学院起源于北洋医学堂,根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1952年由天津市迁往保定市。1956年8月,遵照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指示,河北师范学院的化学、地理、体育、数学、物理5个系与河北师范专科学校的生物系迁至河北省石家庄市组建石家庄师范学院。1952年12月,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张家口市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市察哈尔工学院改名为华北工业学校,水利系调至清华大学,机械系调至天津工业学校,建筑系改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水利系改为房屋卫生技术设备专业,成为一所专门培养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学校。[8]经过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改变了当时河北省地域的高校结构,专业设置更加精简(见表1)。
表1 院系调整前后河北省高校专业设置变动情况
河北省高校院系调整后,高校的性质没有变动,全部是专科性质的院校。1952年,以华北、东北、华东为重点全面进行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明确了各类学校的性质和任务,为专科学院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河北省高校院系调整类型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变高校名称。如国立唐山工学院改名为唐山工学院,后又改名为唐山交通大学。河北省立农学院改名为河北农学院,后又改为河北农业大学。其次,相同门类的系科合并成立新的专科院校。如石家庄师范学院由当时的河北师范学院和河北师范专科学校的部分专业和系科重组而成。再次,撤销大学校名,所属系科并入相关院校。如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其他院校,撤销校名。
河北省高校院系和专业调整多是在省与省之间进行。例如,河北农学院将森林、牧医两系分别并入新设的北京林学院和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农田水利系并入武汉水利学院等,这种情况和当时全国大规模省际之间的院系调整是相关的。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决定重新调整高校院系的专业设置和分布,重组和合并高校,优化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改善高校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
尽管河北省高校院系得到大规模的调整,但是高校数量几乎没有变动,高校内部专业调整较大,调至省外高校的专业较多,专业设置越来越精简。
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院系调整是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大事件。它对改变当时高等教育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改善高等教育结构,建立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无论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次院系调整的成果是被肯定的,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1.奠定了中国高等学校的基本格局,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建国初期,高等学校出现机构设置冗杂重复、办学规模不一、地域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高校院系调整后,学生规模、师资、设备、校舍、布局等都得到了优化。1957年,院系调整结束,总在校学生人数比1949年的116 540人增加了3倍。1949年,河北省高校在校学生数是4 200人,1957年院系调整结束后,则达到6 600人。此外,高校专业设置更加细化,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基本建成了机械、化工、机电等主要工科专业比较齐全的办学体系,明确了各高校的办学目标和方向。
2.促进了内地教育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这次院系调整使得沿海城市的一些高校调出相关专业迁往内地,促进了内地教育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武汉、兰州、西安、成都等城市兴办了测绘、石油、建筑、交通、电讯、化工、动力等工业学院和专业,为西部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河北省一些专科院校的调整和建立,为当时河北省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
1.河北省急需的专业人才得不到培养,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受到制约。河北省的院系调整以从本省调出专业或者专业重组为主要模式,致使河北省专业人才发展不均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以有效开展技术研究,大大降低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
2.河北省高等教育资源流失。地域划分和院系调整对河北省高校的发展影响深远。河北省涉及很多地方的地域调整,1952年张家口市被划入河北省,1955年7月29日,热河省撤销建制之后,承德市也被划归河北省。地域划分后,所属高校并没有及时划归给河北省人民政府。同时,由于天津市成为直辖市,带走了一大批河北省的优质院校和师资。20世纪50年代,河北大学的前身津沽大学将实力最强的工学院和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后期迁往保定,大批的优质师资滞留天津或者流失到北京的高校。
[1]刘 光.新中国高等教育大事记(1949-1987)[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2.
[2]李 琦.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述评[J].党的文献,2002(6):71-77.
[3]赵存存,柳春元.五十年代初山西高等教育的“院系调整”及其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2(3):102-105.
[4][5][6]中国高等学校简介编审委员会.中国高等学校简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545,94,546.
[7]胡乔木.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文献选载(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三年)[J].党的文献,2002(6):59-71.
[8]河北省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河北学校概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1:11.
[9]卢立菊,付启元.1990年代以来关于五十年代高校院系调整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研究,2003(12):65-68.
[10]胡钦晓.英国新制博士学位的特色和启示[J].教育研究,2013(8):125-132.
[11]何振海.美国州级公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