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动结式和使成式的区别

2015-02-28 09:09:43陈玉飞
学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结式及物动词补语

□陈玉飞

现代汉语动结式和使成式的区别

□陈玉飞

现代汉语动结式和使成式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使成式一定具有致使义,而动结式则未必具有致使义,这在生成语法中看得很清楚。两者所带的补语类型也有不同,使成式中可有趋向补语、状态补语、可能补语,动结式中则不可有这些类型的补语。

使成式;动结式;义素分析

引言

王力先生1944年在《中国现代语法》首先提出使成式这一概念,认为:“叙述词和其品末补语具有因果关系者,叫做使成式”。如:“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杜甫诗)。而后1980年他又在《汉语史稿》中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认为使成式的第一个动词应该限于外动词(及物动词),不能是内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但这个修改还是存在问题的,如:“他累病了”就是使成式。针对使成式的定义和界定问题,祝敏彻先生1963年又对王先生的定义稍加修改,认为:“凡把行为施及于对象,使对象产生的结果在一个动补式的复合动词(古汉语是词组)中表达出来者,叫做使成式”。后来研究使成式/动结式的人就更多了,但他们争论的焦点都是其产生的时代,代表人物如梅祖麟、太田辰夫等。动结式是吕叔湘先生(1980)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首先提出来的,学界常常将动结式和使成式混用或等同看待。蒋绍愚(1984)在《现代汉语动结式产生的时代》一文中将动结式定义为动词+结果补语。这个定义后来又逐渐被扩展开去,范晓和王红旗先生(1996)对其都有过划分。

一、动结式

就现在人们对使成式和对动结式的研究来看,它们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有的动结式往往没有致使义,它强调的是结果。我们先看下几个例子:

(1)孩子跑到屋里了

(2)我来到教室

例1~2的核心动词“跑、来”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如“跑步,来人了”。它们在例子中没有致使义,即不是“跑致使到,来致使到”;也不能扩展成“把孩子跑到屋里,把我来到教室”。“到”是个结果补语,只是单纯地陈述“跑、来”所达到的结果。句法格式是主语+不及物动词+结果补语+宾语。

(3)奶奶变矮了

(4)小李长大/胖了

例3~4的核心动词“变、长”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如“变红,长大”。它们在例子中没有致使义,即不是“变致使矮,长致使大/胖”。也不能扩展成“把奶奶变矮了,把小李长大/胖了”。“矮、大/胖”是个结果补语,只是单纯地对“变、长”结果的客观陈述。句法格式是主语+不及物动词+结果补语。

(5)他去晚/早了

(6)他睡醒了

(7)我听懂了

例5~7的核心动词“去、睡、听”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如“去家,睡地板,听课”。它们在句中并无致使义,不是“去致使晚/早,睡致使醒,听致使懂”。这三个例子也不能受到“把”字句的扩展,如:例9*“把我听懂了”。“晚/早、醒、懂”,只是侧重对动作结果的陈述。句法格式是主语+不及物动词+结果补语。

(8)花落完了

(9)鸟飞尽了

(10)树叶掉光了

例8~10的核心动词“落、飞、掉”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受事宾语,如“落泪,飞下雪花,掉色”。它们在句中没有致使义,不能表达“落致使完,飞致使尽,掉致使光”。这里的“完、尽、光”更侧重对动作自然状态的描述。句法格式是主语+不及物动词+结果补语。

(11)字写慢了

(12)东西买贵了

例11~12的核心动词“写、买”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受事宾语,如“写信,买衣服”;但在这两个例句中仍然没有致使义,不是“写致使慢,买致使贵”。它们也不能扩展成“把字写慢了”,“把东西买贵了”。“慢、贵”也只是对“写、买”的动作行为的客观陈述或主观评价。句法格式是主语+及物动词+结果补语。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这些例子的补语类型都相同。其句法结构很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别;但从句法生成来看并无大的差别。我们知道动结式中的第一成分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及物动词。故有无致使义,不在于动结式的第一成分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关键在于它有没有受到Caus的扩展。当它们都没有受到Caus扩展时,就不是使成式。这在生成语法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以例“他睡醒了”为例:

[BecP[DP他][Bec'[Bec][VP[醒][睡]]]]

这里的“睡”只受到了Bec的扩展,但没有受到Caus的扩展,所以它不是使成式。

二、使成式

上面举的例子是动结式而不是使成式,下面我们再举些是使成式但不是动结式的例子;因为动结式结合得很紧密,中间不能插入“得”这样的补语标记词。

(1)大门关得很牢

(2)红旗升得很高

(3)鸡肉烧得很烂

例1~3的核心动词“关、升、烧”是及物动词,可带受事宾语,如“关门,升旗,烧菜”。它们可以扩展成“把大门关得很牢,把红旗升得很高,把鸡肉烧得很烂”。其中“关得很牢,升得很高,烧得很烂”是状态补语形成的使成式。句法格式是主语+及物动词+状态补语。

(4)能做得完作业

经典的行为不同于普通的行为,一方面,经典的行为可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状态或是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经典的行为也是文本中人物所生活的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的体现。模仿经典的行为可以唤起人们对原文本的记忆,使原文本和戏拟文本瞬间联系起来。

(5)能搬得起这块石头

(6)能捉得住他

例4~6的核心动词“做、搬、捉”是及物动词,可带受事宾语,如:“做饭,搬书,捉麻雀”。它们能扩展成“能把作业做完,能把这块石头搬起,能把他捉住”。其中“做得完,搬得起,捉得住”是可能补语形成的使成式。句法格式是能愿动词+及物动词+可能补语+宾语。

(7)撵进鸡窝

(8)拿出课本

(9)挂起帘子

例7~9的核心动词“撵、拿、挂”是及物动词,如:“撵鸡,拿东西,挂画”。它们都有致使义,可以扩展成“把它撵进鸡窝,把课本拿出,把帘子挂起来”。整个例子都是趋向补语形成的使成式。句法格式是及物动词+主兼宾+趋向补语。

(10)把他怒得毛发倒竖

(11)把我喜得手舞足蹈

(12)把她乐得眉笑颜开

例10~12的核心动词“怒、喜、乐”是不及物动词都,这三个都不能带宾语。但句子本身都受到了“把”字的扩展。其中“怒得毛发倒竖,喜得手舞足蹈,乐得眉笑颜开”是情态补语形成的使成式。句法格式是“把”字+主语+不及物动词+情态补语。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这些例子的补语类型各不相同,其句法格式也不相同。但从句法生成来看并无多大差别,因为我们在此突出的不是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差别,也不是补语类型的差别;而是它们有没有受到Caus的扩展,这是使成式和动结式的最大差别之一。所以使成式的第一成分是及物动词,还是不及物动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有没有受到Caus的扩展。以“大门关得很牢”为例,其扩展以后变成“把大门关得很牢”,如下图:

[Caus'[Caus(把)][BecP[DP大门][Bec'[Bec得][VP[很牢][关]]]]]

这里的“关”不仅受到了Bec的扩展,还可以受到Caus的扩展。Caus所表示的就是致使义。

三、义素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义素分析法就其致使和达成这两个义素表示如下:

使成式[+致使,+达成]

动结式[±致使,+达成]

+表示必须具有,±表示可有可无。这是使成式和动结式最主要的区别,如:“他睡醒了”中“睡”就没有致使义。

我们再通过义素分析法对其所带补语的类别表示如下:

使成式[+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

动结式[+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可能补语]

+表示可以带,-表示不能带。使成式和动结式能带什么样具体的补语,细讲起来很复杂。我们这里只是大致地作了区分,目的是让人们知道使成式和动结式所带的补语类别是有所不同的。若深究起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四、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汉语动结式和使成式并不完全相同,在名称的使用上应当谨慎。首先,使成式最明显的特点是具有致使这个因素;而有些动结式并不具有这个因素,其中的补语只是侧重对动作结果的陈述,这便不是使成式了。其次,从它们所带的补语类型来看,也有很多差别。

[1]胡敕瑞:《动结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标准》,《中国语文》2005(3)。

[2]蒋绍愚:《汉语动结式产生的时代》,《国学研究》1999第6辑。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

[4]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汉语学习第》1996(1)。

[5]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55年。

[6]熊仲儒、刘丽萍:《汉语动结式的核心》,《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4)。

[7]熊仲儒:《当代语法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8]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9]祝敏彻:《使成式的起源和发展》,《兰州大学学报》1963(2)。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达送]

猜你喜欢
结式及物动词补语
巴基斯坦留学生的汉语动结式理解与输出研究
结式循环矩阵的运算及性质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牡丹(2017年18期)2017-07-22 21:46:35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现代语文(2016年27期)2016-03-03 02:58:54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3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Swagger:气场压人
英语学习(2009年7期)2009-08-05 05:39:32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units 1~6复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