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 孟宇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音乐教育新体系中的体验式学习
□江苏省苏州市城东中心小学孟宇
音乐学科本身的审美特点,决定了音乐教学中必须更注重学习者的体验。对于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体验式”学习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用心去体会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发现音乐、用心去理解音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音乐教育新体系体验式学习
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实质是要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式学习。
新音乐体系的所有课程的理念核心,我想用“体验”来概括最恰当不过!无论是唱、演、动还是奏,中央音乐学院的国培老师们都想方设法让我们参与,让我们体验,让我们感受!从体验中收获经验,从体验中收获理念,从理念中感悟音乐!
【案例1】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我首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让他们在读熟的基础上根据歌词的意境哼唱旋律。按照以往,我会要求学生用一致的速度来演唱歌曲。但是,这次我请学生先回忆坐火车的经验。火车从开动到结束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都非常激动地争相讨论坐火车的体验、火车开动时的心情和火车行进时的感受。由此,我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火车行进的速度变化规律是:“启动——慢慢行进——快速行进——缓缓入车站——停止”。中间每一个过渡都是渐渐地加快到渐渐地放慢到最后停止。因此,在正式演唱之前,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开火车的游戏,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忆并体验火车的行进速度。在动作体验后将其迁移到情境体验中去,最后让学生在情感、动作两种体验结合下较高质量地完成歌曲的学唱。
【案例2】在欣赏学唱《小星星》这首歌曲时,我加入了音乐动作体验方式。首先请学生用“手眨”的动作来表现星星闪烁的感觉,并边唱边做动作。由于这首歌曲传唱广泛,学生熟知度较高,因此教唱过程并不难。而我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在音乐动作体验中感受乐曲的“衡拍感”——手位的高低结合音的高低来做,每人唱一拍,接龙唱。第一次唱的时候,有个别学生因为歌谱不娴熟,中间会有停顿。在唱熟了之后,学生的接龙演唱速度会越来越快。老师在这个阶段所要提醒学生的就是认知并体验音乐的“衡拍感”。
结论:音乐律动是音乐(唱、击、奏乐音)的体态动作表现,是音乐活动中最基本的联动,其主要教学功能是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动作显化,加强学生对节奏的情感体验。其目的是帮助他们学会用什么去对音乐进行律动表达,并且形成经验,养成用律动对音乐进行显化的习惯。
【案例3】《小伞花》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歌曲由两段歌词组成。第一段歌词所描述的是小雨中的情景,第二段所描述的是大雨中的情景。在我初上这节课时,我主要是抓住顿音的记号(雨滴的感觉)和歌曲友谊之花的情感来进行教学,效果不错。但在我静下心来反复唱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觉得我没有充分尊重歌曲的意境,也没有让学生真正体验雨中的感受。因此,在我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设计了游戏。首先,通过捻指、拍腿、跺脚等一些列动作和学生一起体验、感受雨点从小到大的变化、音量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其次,我请一部分学生来进行躲雨的角色表演,一部分学生进行雨点的音乐律动。这个游戏的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动作体验向情感体验进行过渡和内化。学生随着雨点的变大心情也更加的着急,脚步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和急促。这个游戏才是歌曲最贴切的表现和最真实的感受。
结论:律动除了能引起视觉还能引起主体动觉,而主体律动动觉可以和主体音乐听觉一样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所以律动可以与音乐共同产生主体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比单独由音乐听觉引发的体验要强烈得多。
【案例4】《拉库卡拉查》是一首墨西哥民间音乐。歌曲很好听,但是并不好唱。主要难点在于歌曲的弱起节奏。按照以往的经验,我通常就是告诉学生从第几拍进入演唱。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于是,我查阅了墨西哥的风土人情、音乐风格和人文特点。在查阅的过程中,我发现墨西哥这个地方的气候非常炎热,因此导致蟑螂很多。基于这点,我设计了踩蟑螂的动作,最后成功解决了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结论:了解音乐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审美取向、艺术风格等)对音乐形式与内涵及音乐体验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注意规范性经验不是由教师替代学生体验后将结果告诉学生并叫学生记住,而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实现规范方向的自主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新体系,带给我全新的感受、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理念。但无论何种视角,对于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学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用心去体会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用心去发现音乐、用心去理解音乐!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