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林英,张占平
构形学原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何林英,张占平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
汉字构形学是在汉字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对汉字的基础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其中汉字构形原理中的构形分析、书写元素以及构件组合规则等理论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构形学原理;识字教学;书写元素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更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应该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强调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1](以下简称《标准》)对汉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如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
第一学段(1~2年级)(节选)
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宇,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标准》中这些详细的要求就是汉字教学的具体任务。对于小学生而言,识字写字是基础,只有在汉字基础牢固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阅读、写作活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首要环节,也是重中之重。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是学生还没有掌握基本的认知与书写能力,就开始了阅读的学习。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国内不少学者纷纷起来研究和探索符合汉语特点的汉字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汉字的表义特点,决定了其教学的要点必须立足于字形,在字形分析的基础上辨别和识记字义和读音,从而帮助小学生解决说与写的障碍。
而汉字构形学,“是探讨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成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2]这是在汉字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一门“既有高深理论价值又完全适用于普及应用的科学”[2],对汉字的基础教育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汉字构形理据的分析是构形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在造字之初,汉字是根据意义来构形的,“因义而构形”是汉字独特的性质。汉字教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构形理据的分析来帮助和巩固学生对汉字的认知。如“苗”字,《说文解字》“艸”部,“艸生於田者,从艸从田。”“从艸从田”是“苗”字的构形,“艸生於田者”是“苗”字的构意。通过草在田上的构形,我们可以知道表示“禾苗”意义的“苗”字为什么由“艹”旁和“田”旁组成的。再如“牢”字,下面是个“牛”字,上面象养牛的圈,合起来表示关养牛马等牲畜的圈。这两个字的构形都可以与学习者平时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当字形与其所携带的意义信息同汉字所记录的语言中的词义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时,一个字的辨识、理解与记忆就会由难变易。”[3]
再比如,“祭”字头的字和“登”字头的字,学生常会认不准,单纯的灌输起不到显著作用,但通过构件理据的分析,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祭”字由、、示三部分组成。现在我们已看不出这三部分代表什么了,但在造字之初,它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其中作,代表肉,作代表手,示作,象祭台形。“祭”字头上有块肉,如果写成“登”字头肉就没了。利用这一点,我们很轻松地就把祭字头和登字头区分开了。
所以,如果在小学生的汉字教学中引入这样的构形分析,学生就会很容易认识并记住这些新识汉字的读音和意义。
汉字的书写元素是构形学的另一重要研究内容。对于现代文字而言,书写元素主要是指笔画,所谓的笔画就是指从起笔到收结,笔尖始终不离开纸面所形成的一个线条。它是最小的书写单位,是构成汉字的物质基础,决定着汉字字形的基本走向。
笔画与汉字的书写有密切的关系。汉字需要一笔一笔地写,每一笔的起落位置是固定的,每一个笔画的写法也是特定的,如果不遵循这个法则,就会出现错别字。所以在汉字教学中,书写元素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内容。对于楷书而言,书写元素是固定的,包括横、竖、撇、捺、提、折、点等几个笔形以及先上后下(奇)、先左后右(江)、先横后竖(木)、先中后旁(少)、正连反断(区)、折不过三(凹)等的笔顺规则。每一个具体的书写元素都有其固有的写法,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地偏离固有写法,就会书写不规范,甚至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如“扌”旁的末笔是提笔,如果写成丿,就错了;“凸”字如果连折四次,三笔写就,就违反了笔顺的规则;再如“天”字末笔的捺画,由于写的长且出现弯度而变成“无”;“乃”字的折笔写不到位而变成“刀”;“办”字两点位置放错写成“为”;“厂”字横笔不平写成“后”的上部。由此可见,笔顺的正误影响着书写的规范,而笔画的正误却与错别字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如果在小学生的汉字教学中把书写规则与具体字的笔画笔顺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书写观念,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写字要点,比死记每个字的笔顺效果更好,从而实现规范书写的目的。
汉字构件的组合规则是构形学的又一重要研究内容。汉字的构件组合规则主要是指各个构件间组合的方式及其构字结构。汉字由有限的构件组成数以万计的单字,它们的组合规则并不复杂。就构件间的组合方式而言,主要有相离(如“旦”的“日”与“一”、“吾”的“五”和“口”、“回”的“囗”和“口”都是相离的)、相交(如“中”的“丨”与“口”、“夫”的“人”与“二”、“秉”的“禾”与“又”的变形都是相交的)、相接(如“元”的“二”与“儿”、“委”的“禾”与“女”、“含”的“今”和“口”都是相接的)三种。规则虽然简单,但每一个汉字都有其严格固定的组合形式,书写时不能偏离,否则就会出错。比如“采”字,构件“爪”与“木”的组合方式属于相离,表示用手摘采果实,如果“爪”部中间一笔与“木”的竖笔相接的话就错了;再如“夫”字,如果将相交的构件写成相接就变成了“天”,产生了混淆。书写时,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组合的规则,就会避免写错别字。
此外,构件的置向与相对位置也在识字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人”和“入”、“从”和“比”是由于构件的置向不同而导致的区别;而“杏”和“呆”、“由”和“甲”、“忠”和“忡”、“纹”和“紊”、“怡”与“怠”等,却是选用了相同构件,但因构件相对位置不同而产生了区别。如果在教学中加强对汉字构件组合规则的介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书写的水平,有效避免错别字,实现汉字书写规范的目的,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批量识字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依据汉字构形理论,通过构形分析、书写元素与组合规则的途径,根据需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有构字理据可讲的一定要追本溯源的讲清楚,而理据不明显或没有的则不强求,不臆造,科学有效地提高汉字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识字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0,23.
[3]朱志平.汉字构形学说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
2014-11-30
何林英(1983-)女,河北邢台市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方向:文字学.
G622
A
1672-4658(2015)01-0168-02
[专项课题]邢台学院科研项目课题.课题编号:XTXY13YB007;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04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