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华蓓蕾
吴地童戏《斗鸡》案例的再审议
◆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 华蓓蕾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吴地童戏《斗鸡》案例的再审议,旨在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与措施,从而解决问题,更好地完善课程内容。
吴地文化;课程审议;童戏
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作出一定选择的活动。课程审议是通过集体智慧对课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商议并作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不同地区、不同幼儿园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课程模式、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方式。只有从实际出发进行选择,因材施教,才能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继续发展。
每周的吴地童戏日,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笔者和配班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并示范了民间游戏“斗鸡”的玩法:“在玩‘斗鸡’游戏前,需要你们先学会单脚跳的本领。”笔者边说边用动作示范给孩子们看。大多数孩子迫不及待地练习了起来,但瑶瑶与小飞似乎不那么顺利,他俩只往前跳了两步,身体就无法达到平衡,没练几次就不想练了。一些动作发展较快的孩子也在练习几次后,便对枯燥、机械而又要反复的练习失去了兴趣。
课后,笔者与配班老师交流了课上的情况。
师1:从活动现场来看,活动的主要目标“学习单脚站立,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是否能完成?
师2:除个别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大多数孩子基本能够达到主要目标。
师1:活动开始前,看了老师示范的游戏规则,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觉得他们会对活动充满信心,可是练习了单脚跳后,慢慢地兴趣点就降低了。
师2:我觉得这与没有变化的练习方式有关,太枯燥,太机械。
师1: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差异设置不同的练习方式,并结合游戏的形式,这样做更能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通过交流,笔者将活动的情况总结为以下几点:
1.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能力都有所不同,在参与游戏时,孩子们会根据自身能力的状况作出不同的反应。如何引导每个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呢?
2.对于动作能力发展较差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在自身动作发展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成功的体验呢?
3.动作技能的反复练习是枯燥无味的,如何了解孩子的实际需求,创设情境化、游戏化的活动内容,促进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呢?
1.目标意识是活动前审议的基础
在活动开展前,老师应该对活动的内容有充足的准备,要清楚活动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发展。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有了目标,才能明白活动如何开展,如何引导孩子积极地参与活动。“斗鸡”游戏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学会单脚站立,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为了游戏顺利开展,老师让幼儿单独练习“斗鸡”的主要动作,旨在帮助孩子们掌握单脚站立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单脚跳,继而学会用手抱起一个脚的脚踝进行练习。只有将活动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才能将目标落到实处。
2.问题意识是活动中审议的保障
老师心中有了目标意识,就应该带着问题去审议活动,审查活动的合理性、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老师组织活动的可操作性。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发展能力都有所不同,老师在审议的过程中必须心中有数,要有一定的预设能力。在“斗鸡”活动中,幼儿动作发展能力的不同,使他们对活动的表现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能力较强的幼儿经过简单的练习之后就能掌握单脚站立的动作要领,并尝试向前单脚跳。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却在练习时稍显困难,单脚站立时摇摇晃晃,不能很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性。在练习的过程中,笔者不断鼓励他们,示意他们不要急,慢慢练习。笔者说:“大家别急,一开始需要我们多多练习,等练得熟练了,大家还能开展有趣的斗鸡比赛哦!”听到老师这么说,两个动作发展较慢的孩子又增加了信心,一步又一步地往前练习着。德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需要赞美、鼓励、引导,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赞美、鼓励和引导,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可见,适时的赞美、及时的鼓励和恰当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反思意识是活动后审议的提升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老师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在每个活动过后要学会反思与总结。反思活动目标是否落实,活动内容是否迎合幼儿的兴趣点,活动形式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要,活动材料是否合理、丰富。根据孩子在“斗鸡”游戏中的练习情况,不同能力的孩子应设置不同的练习方式,因此,在第二次练习中,笔者创设了不同的游戏内容:动作发展慢的孩子玩游戏“拣沙包”,要求单脚跳过一米捡一个沙包,比比谁捡的沙包最多;动作发展稍快的孩子玩游戏“冲出小树林”,要求单脚跳过两米,绕过障碍物直到终点;而对于动作发展非常好的孩子则玩游戏“过小河”,要求他们能抱起一个脚的脚踝向前行进跳。不同的游戏内容对应不同的练习要求,也能让幼儿在多样的练习形式中达到活动目标,更好地完成活动要求。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它能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找到原因,并提出改进的策略与措施,从而解决问题,更好地完善课程内容。如何提升课程审议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课程审议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编辑:胡 璐)
华蓓蕾,江苏省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教师。
本文系无锡市泰伯实验幼儿园立项的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吴文化园本课程审议及序列化研究”,编号:B-a/2013/02/102。
G610
A
1671-0568(2015)34-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