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5-02-28 14:11:17向国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广安情境课堂

向国艳

(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0)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向国艳

(中国石油广安希望学校 四川广安 638000)

学习兴趣是学生喜好学习的情绪,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积极的去探索未知领域,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也许会有所帮助。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发现、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其特长和优势。如果教师不仔细进行观察和了解,就不能有效的发现和培养人才,甚至会埋没人才。爱迪生小时候,老师认为他不可救药,可他的母亲发现了爱好与特长,给予引导,最后使他成为世界发明大王。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就本就是相对的东西,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老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此刻的优势,他凭借此优势能够做到何种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得以发挥。

第二、创设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人更容易调动起自己的情绪,主动参与到思维活动中来。在教学《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明确抓住人物特点来刻画人物形象,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情境:你平常认为一个人长成什么样是丑的,你会怎么样描述他?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心中认为丑陋之人来加以刻画。也许是外在,也许是内在。这样一来,从他们最容易理解、表达的问题情境入手,让他们思想由情而动、由境而升,在此基础上播放朗读,托尔斯泰的肖像就在学生脑海中浮现。这时候再去分析文中托尔斯泰平庸、丑陋外表之下,那高贵的精神世界就顺理成章,又使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这种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心情轻松愉快,兴趣浓厚并积极参与。

第三、利用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变通性就是对过去若干表象即旧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就是将过去学过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进行沟通、移植、交换。简而言之,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推测、联想、创造。在教学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母亲的爱子之情,先让学生背诵并欣赏孟郊的《游子吟》一诗,抓住“手中线”、“密密缝”两个意象与胡适所写“母亲用舌头舔我病眼”这一举动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感情联系点,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古今中外描写母爱的诗文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潜意识中,产生自然得体的想象,知识得以恰当的舒展和变通。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锻炼与提高。

第四、运用“美”,让形象思维和情感活动来激发学生兴趣。每一个人内心都有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一种高于事实和现象的快乐。这也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中特别强烈的一种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创设“美”的情境,例如学习《三峡》一文时,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一些照片。对三峡的春夏秋冬之景进行再描述,让学生随时进行想象的扩写,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可以让擅长绘画的同学将扩写的内容画一幅画,再当堂展示,把文字变成画面。这样图文对照,使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在情不自禁中,将课文内容深入到脑海之中。还有许多古诗文、散文、现代诗歌、小说中的一些细节等,我们都可以借助图片、录像、配乐朗诵、多媒体等,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学生“闲”中生趣。学生的自由时间来自于课堂。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自由时间。学生是能动的、积极的状态,还是处于被动、僵化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当下正推行的生本课堂,就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少讲,只能加以引导,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思维越僵化,他们就会越来越失去学习的乐趣,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只需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自由讨论,去查阅课外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媒介收集相关的资料,分析整理,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比如对于每一课的作者,写作背景等材料,就放手交给学生吧。

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内容。课外阅读,一定要让学生出于爱好,处于求知原理的阅读,而不是出于背诵和记忆的要求去阅读,只有他们在主动,自如的活动之下,他们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第六:用成功的喜悦,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希望是人们奋斗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希望从老师那儿了解到学习的结果,得到鼓励。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及时把信息反馈给学生,一方面要从课堂内、外挖掘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就是说不论从内容,还是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比如在教授《海燕》一文时,对一些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就只需要他们能找出海鸥、海鸭等行动的句子即可。对海燕这一形象的分析则交给那些理解与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无论他们回答是否全面,教师都尽量以鼓励为主。虽然有的人前进快一点,另一些人慢一点,但一定要让他们从教师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劳动和努力,那么学习就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有所发现的快乐。

第七,提高自身素养,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教师的谈吐,仪表、渊博的知识、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平易近人的态度等,都能激发学生对所教学科的兴趣,要想争取学生热爱你所任教的学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离开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兴趣,学生就迸发不出思想的火花,为人师者,应该努力去拥有这种素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的方法,从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兴趣盎然的环境中不断成长,以趣促才。

猜你喜欢
广安情境课堂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广安清廉地图
廉政瞭望(2021年19期)2021-11-15 19:03:50
美在课堂花开
The influences ofsupplemented subgroups on the structure of finite groups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