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中心幼儿园 朱群
巧用身边资源,为山里娃的健康成长助力
□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妙西镇中心幼儿园 朱群
大山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些资源的挖掘、利用与开发带给山里娃无穷尽的快乐和幸福。给了他们想说的语境,给了他们探究的欲望,给了他们想表现的平台,给了他们想舞动的冲动,给了他们是山里娃的自豪感。身边的科学教学资源为山里娃的健康成长添了一抹亮色。
【关建词】山里娃身边资源科学探究
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身边的自然现象、身边的动植物,这些是大自然中最具生命气息、也最易于吸引幼儿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幸福的山里娃:我们的蚂蚁比人家的大,肉眼就能看清;墙上的壁虎会静静地呆在墙壁上让我们看个够;时不时有个蜘蛛光顾我们的教室,我们围个圈来数数蜘蛛到底有几只脚。再来看看我们的校园是如此大,校园内的大竹林让我们了解了竹子的一生;我们种植的向日葵种子在宽敞的大花坛里美美地吸允着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各种野花野草独领风骚……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在孩子们的眼中是新奇的,是充满疑问的。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成人难以琢磨的问题。作为教师,必须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认真的释疑者和快乐的共享者。也就是说山里娃的科学就在他们身边。巧妙地利用这些身边的自然资源将会为山里娃打开一扇智慧之窗,为山里娃的健康成长添一抹亮色。
借我一双亮眼,不要错过身边每一道亮丽的风景。秋天的一个早晨,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在操场上早锻炼,一个女孩蹲在花坛边,好像在看着什么,接着又有一个孩子过去了……原来他们发现了草叶上的露珠,“好漂亮呀,亮闪闪的,像一颗颗珍珠。”“是呀,晶莹剔透的!”“这水珠从哪里来的,下雨了吗?好像没下雨呀!”于是引发了露珠像什么、这露珠从哪里来、又要到那里去的大讨论。只有当孩子们有了自己当前想要了解和知道的东西或问题时,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才能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冬日里草木上的霜、户外水桶里的冰、地上的大蚂蚁、墙上的壁虎、突然造访的蜘蛛、头顶飞过的雁群、廊檐下的燕子窝不再令山里娃视而不见,他们会调动身上所有感官解疑。同时这些身边的科学也给山里娃创设了想说、敢说、乐说的语境,为他们的语言发展添了一抹亮色。从他们嘴里常常会蹦出好听的话:白白的霜冰冰凉凉的,像小雪花一样好美呀,一到手里就融化了;蜘蛛吊在中间好像在荡秋千;壁虎走走停停走走停停,是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种子身上有个小嘴巴,它像我们一样要吃饭饭的,它的饭饭是泥巴吗;小鸟(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来了,它们的队伍还会变的,有一只小鸟为什么不排队,它肯定是只调皮的小鸟;原来燕子妈妈也是生蛋宝宝的……山里娃认识了某种现象,而这些东西并不是教师强塞给他们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获得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力在19世纪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他这样解释道:一件事,听到了,随后就会忘记;看到了,也就会记得;做了,会非常自然地理解了。即通过行为,随即体验并不断加强、升华,知识才会“扎根”于脑中。种子种在不同的泥里会一样吗?向日葵种子种植时尖头插入土壤还是团头?学起于思,源于疑。幼儿只有对事物产生质疑,提出问题,才会去探索,去尝试……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要改变原来的传统角色,由传授者、组织者变成引导者、合作者,支持幼儿的“胡思乱想”,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或“胡言乱语”,积极引导幼儿讨论、探索、合作、交流与分享,不断为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创设更加开放、有趣、宽松的探究环境。于是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种子与泥土,按自己的想法种植。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会选择自己带来的泥土和种子,种子多会种植于泥土中,把种子放于泥土上面的孩子几乎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有过看家人播种的经历,已有经验在播种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葵花种子尖头还是团头插泥里不管他,种上两粒不同的朝向试试。“没有活动就没有学习。”“给儿童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概念。”身边的科学教学资源给山里娃的科学探究添了一抹亮色。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找到特别之处;给我一个平台,让我尽情实验。
幼儿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应注意接受幼儿新奇的想法和做法,给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的思维更富有创造性。
活动室的墙壁上出现了一条小壁虎,山里娃虽然早就见过,但对壁虎的悄然入室仍然兴奋不已:“好可爱!”“它的尾巴好长,上次我看到的小壁虎尾巴没这么长。”“它四条腿,走路的时候为什么脚趾分的那么开?”“为什么它不会掉下来?”“它出来是找食物吗?它是吃什么的?”“它为什么走走停停,它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吗,它迷路了吗?”……山里娃们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相互交流信息,正确的、模糊的并存。此时,教师的关注、支持、鼓励和适当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我把孩子们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编成有关壁虎的“问题卡”,请家长也参与进来。有关壁虎为什么在墙壁上走而不掉下来的
现象,引发了山里娃对仿生学的好奇心,原来小壁虎张开的脚趾上有吸盘,跟吸盘球一样。第二天孩子们玩吸盘球时,不再急于去吸瓷砖,而在不停地摆弄吸盘球上的每个小吸盘,好像若有所思……
“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斯宾塞语)由此可见,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幼儿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身边的科学教学资源给山里娃的创造性思维添一抹亮色。给我一个平台,让我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幼儿期是一个更多地依赖情感而不是依赖理智生活的时期。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他的经验的局限,然而他的感情却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我们应该利用幼儿的特点,激发其探索周围的世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使其在很小的时候就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去喜欢这个世界、欣赏这个世界,并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行动(如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爱护小生命等)去关心这个世界。
1.秀秀山里娃家里的小动物,生活如此多娇。让山里娃说说自己家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滔滔不绝,话匣子打开了:我家里有一只鹅,不认识的人来它会啄他,追他;鹅下的蛋比鸡蛋大很多,它吃草,也吃水里的小鱼;我家有一个(匹)马(驴子),小鸡都会跳到它身上让它驮,爷爷把它当宝贝,它会帮爷爷驮东西;我家的大兔子生了好多小兔,妈妈送给别人养了,小兔子很可爱的……通过山里娃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取了丰富的经验,并在经验的水平上建构各种关系。通过山里娃的讲述眼前立即出现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山村图。山里娃在讲述时充满了自豪感。如此美丽的山村画卷,令我们的山里娃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家乡
2.秀秀山里娃身边的小植物,大自然如此美妙。让山里娃领你去看看他们身边的植物:野草莓、覆盆子它们不仅颜色鲜艳还可以吃,酸酸甜甜;蒲公英、苦麦菜不仅能当野菜吃,还能开出漂亮的黄花蓝花,与菊花的花是一样的,老师说它们是同属于菊科类,把它们的种子吹向天空的感觉真爽;茶树与我们的身高差不多,茶叶是茶树上的嫩芽,每年的四月是我们家里最忙的时节,采茶忙,我们的家乡可是陆羽的故里,茶文化的起源地……大自然如此的美妙让山里娃总是爱不够。
科学不仅仅是一种逻辑的理性,科学更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方式。身边的科学教学资源让我们的山里娃更加热爱大自然,更加热爱生活与家乡,给他们的心理健康添一抹亮色。借我一份自信吧,来秀秀我的世界;给我一个平台,让我挥洒心中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