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索芝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50000)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初探
付索芝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50000)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物流行业的发展又迫切需要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将物流管理专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实际,积极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本文主要探析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内容主要涉及到"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涵义、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物流管理专业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特定的任务为目标,以交际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活动。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正切合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需求。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就是要设定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以完成这一任务为目标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探索活动,最后做出相关总结与评价。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认识,而且还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学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来,以完成某项任务为重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到物流管理专业知识。下面就以“仓储商品堆码技术”这一教学要点为例,介绍物流管理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思路:
(一)精心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是以“任务”的存在为基础的,任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任务。如,在学习“仓储商品堆码技术”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一定的仓储商品堆码技术的具体方法,我就给学生安排了一个任务:竭尽所能的找出生活中运用仓储商品堆码技术的商品,并分析其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设计要难易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好,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吸引力,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二)指导分解任务
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中,学生们在拿到的“任务”的范围往往是比较大的,如果不加以分解,就难以准确完成好任务。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对大的任务加以指导和分解,教师可帮助学生做好重难点分析,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或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任务分解方向。
比如,在“仓储商品堆码技术”的学习中,由于学生们自行找到的商品种类不同,其堆码技术的具体运用也会有所差异,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建议:找出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商品,集中研究这一商品的堆码技术的特点。
(三)分组完成任务
在基本上确定了任务方向,学生们也基本上明确了自己的任务目标后,就要对全班学生进行适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任务目标、任务计划、实施步骤等,并完成任务。在分组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取长补短,如积极热情的学生可做小组项目负责人,带动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心思缜密的学生可进行具体的数据计算工作,确保数据计算准确无误等。
如,在“仓储商品堆码技术”的学习中,可以4-5人为一个小组,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一名小组负责人,综合管理和负责本小组的任务进展状况以及最后的小组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搜集生活中常见的仓储商品堆码技术的应用实例,然后由小组组长制定具体的研究对象,小组成员开始通过网络、书籍等资料重点研究其堆码技术的特点及运用方式,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形成本小组的任务工作报告,汇报任务工作进展及结果。
(四)评价反馈任务
各个小组的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出总结和评价,具体可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完成学习任务后,每一位学生都要对自己在本次任务中的学习态度、积极性、知识学习等各个方面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找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以后更好地学习;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在小组范围内完成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能够使自己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全班任务的完成情况做一个概括性评价,同时要对每一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具体性评价,有条件的话可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
对于多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而言,任务型教学模式还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堂组织学习方式,很多教师对这一新颖的授课方式还没有足够的掌控力,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注意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
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组织任务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给予学生的任务时间非常少,这是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认识的偏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在组织任务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老师应当甘愿充当起引导的配角角色,让学生们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二)注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求学经历、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高校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时一定要看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这种差异性任务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别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问题和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通过任务带动理论和应用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基本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望。这一全新的教学方法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尝试,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注意其中的一些问题,就一定能够提高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效率。
[1]万凤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物流案例分析与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2]崔钦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层次评估:指标构建与检验——以中山大学《区域物流规划》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14(06)
[3]许良.“实践与项目驱动式”物流管理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