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玲
(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钦州 535000)
论班主任与感动教育
潘美玲
(钦州市第一中学 广西钦州 535000)
作为班主任,要想把学生教育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我认为首先要用自己的言行感动学生。谁都有过感动,这些感动或微不足道或撼动心灵,但感动无论大小,总会让人得以成长,总会让人经历从受教育、明事理到学会做人的过程。感动带来的教育影响深远,因为感动中充满人生追寻的美好,这样的美好可遇不可求,这样的美好更是记忆中那道永远的彩虹。
1、迅速、准确地记住学生的名字
接手一个班级,在一周或更短的时间里记住学生的名字,见面时叫上学生的名字,会马上赢得学生心底里的尊敬。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也不例外。作为学生,自己的名字马上被班主任记得,内心会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同样也会尊重、感激班主任,这样,班主任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
2、用勤奋感动学生
班主任勤快,勤到位,对学生是一种鼓励,又是一种督促。班主任勤怏,学生学得更踏实,班级纪律更是有保障。毕业第一年,领导说要考验考验我,让我接手一个一年内换了三次班主任的班级。现在回想起来,勤快是使此后进班转变成全校德育量化扣分最少并获得“文明班级”的关键:对于学生经常迟到的现象,每天的早、中、晚上课前,我都提前10分钟站在教室门口,从此,迟到现象杜绝了。对于女生在宿舍不按时休息讲话多、卫生差的现象,我搬入学生宿舍与学生一起住,从此,宿舍的问题解决了。
1、明确班主任的角色
学生都认为班主任只是“监工”:学生违纪,要么上报学校,要么通知家长,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是一种“敌对”的紧张关系。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管理、教育是没有效果的,因而接手新班,很有必要跟学生明确班主任的角色:班主任不仅是班级的管理者,更是学生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者。
2、勇于承担责任
在班上郑重承诺:“一般问题绝不向家长汇报”,除非重大问题如打架、夜不归宿、私自离校等。告诉学生,你们是家长的儿女,但同时也是我这个班主任的学生,我和大家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学生出现问题,我作为班主任也是不光彩,也是有责任的。我首先要做的是反思你们的问题是否由于我工作失误引起的,而不是通知家长了事。
3、学生有问题,可随时找班主任
在班上多次反复地向学生强调,有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可随时找我,我手机一天24小时都开机,如果手机不接,就打我家里的固定电话,我作为班主任非常乐意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帮助同学们。况且,内宿生远离父母,万一晚上突然生病,你们不找班主任找谁?在学校班主任就是学生最亲的人。短短的几句话,却能温暖学生的心。但这必须说到做到。
4.关心帮助学生
关心帮助学生不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为学生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样才能感动学生。如开学,新生对学校什么都不懂,我们班主任不光安排学生住宿,还要统一帮学生办好饭卡,解决学生的吃饭问题。还有保管学生的钱,这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如果一开学,学生的钱弄丢了或者被偷了,对学生对学校都是一个很大的负面影响。学生需上交学校的费用,可以让学生存到银行,但如果跟学生说,银行人太多要排长队的话,可以直接交现金给班主任,省下时间去学习,这也让学生深深感动。
班主任还要特别关注、爱护贫困生。首先,贫困生的精神压力大,班主任要学会安抚他们,给他们精神动力。其次,在同学中开展捐款活动,向学校或其他一些社会团体申请资助,给贫困生经济上的支持。第三,为贫困生买保险。贫困生家里困难,不买保险,万一发生意外,肯定无法承受,面临辍学。
5.给学生一个机会,改变他的一生
学生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还容易冲动,所以有时违反一些纪律是难免的,只要不是经常违反,做到知错能改就行。有一件事使我更加坚信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会改变他的一生。有一名平时很听话的贫困生,拿着家里为他东拼西凑来的费用去买“六合彩”,想着赢取更多的钱来减轻家里的负担,谁知血本无归。在了解情况后,该生哭着恳求我给他一次机会,不要告诉他的家人,因为按照他家的情况,父亲知道这个事情,他肯定是不能读书了,高中都不能毕业。但是如果答应他不告诉他的家长,就意味着我必须帮他把费用填上。经过思考后,我决定答应他。此后,该生学习更努力,更听话,并且通过省吃俭用和向打工的堂哥借,陆陆续续地把钱还我。由于家庭困难,该生毕业后去打工,但凭着他努力拼搏,仅仅一年半的时间,老板就把整个工厂交给他管理。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给学生一个机会,或许真的会改变他的一生。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其实感动就是这么简单,源于微笑,真心,蔓延于整个生命。教育的真谛就是感动。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最好的教育方法莫过于感动教育了。
《感动教育》(罗维猛)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9年1月1日
《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王永耀)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年 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