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涵颖 杨馥瑛 邓 超 向 潇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对我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探究
李涵颖 杨馥瑛 邓 超 向 潇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秘书学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为社会提供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级应用型秘书人才。现在正值秘书学专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时机。通过对东部部分高校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的考察研究,寻求适合我校的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秘书学 人才培养模式 分析比较 方案
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第一稿),首次将秘书学纳入其中,这给了秘书学一次“正名”的机会。众多高校纷纷更改教育教学方案,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陕西理工学院根据“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市场需求、结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要求进行调整”[1]重新编订了2014年《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在秘书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其首要问题就是学生对秘书学专业认知度较低。“要加强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才能提升秘书的学科地位。”[2]笔者通过对我校秘书学专业、文秘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和对东部部分高校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我校秘书学专业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较有建设性的意见。
2014年秋季的大型招聘会陆续在各大高校举行。在随机选取了600家公司并对其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这600家公司无一例外地都招聘与秘书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据统计,这600家公司共提供了6405个就业岗位,[3]其中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学生需求占其中的14.76%。在近百种专业的招聘中,秘书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占到了十分之一以上。由此可见,秘书学专业拥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秘书学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社会需求面前,急需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秘书人员。
2011年4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将文秘教育更名为秘书学,并将其设定在文学类下属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并列的二级学科专业,专业代码为050107T[4]。这就标志着我国秘书学专业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诞生。这使得秘书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将面临着重大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趋于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基于这种大环境下,陕西理工学院于2013年将文秘教育专业更名为秘书学。文学院秘书系组织专业教师,重新编订了秘书学专业的培养计划。新的培养目标由原计划培养秘书和教学方面的人才更改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级应用型秘书人才。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主干学科由秘书学、中国语言文学、管理学更改为秘书学、管理学,其他课程也随之发生更改。在2197个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总学分由原来的173个学分增加到187.5个,额外新增了两次秘书见习环节,使得该培养计划更加贴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就目前我国的秘书学教育情况来看,专业的方向性并不明确、教材的选定与课程的开发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各个领域的秘书学教育培养上存在着一定差距。陕西理工学院深处内陆地区,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等方面与东部地区有着较大差距。处在秘书学专业变革之下,闭门造车总是不妥的。充分调查了解优势地区的秘书学发展状况,借鉴他人之长处也是促进我们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东部的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山东大学为代表的本科类院校。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教学计划(110502)明确指出,“毕业生适宜到公共档案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事信息管理、档案管理、行政管理、文秘工作和相关的研究工作。”[5]以山东大学为代表的一类大学虽然没有单独设立秘书学专业,却在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明确提出了对文秘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上看,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与我校的秘书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重合的部分如:秘书学、公务员制度、文书学、管理学概论、写作训练等。此外,山东大学的档案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凸显了学科的实践应用性。在本科四年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四个不同时段的专业课程实习:1.课程实验。(安排在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数字档案馆、档案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相关课程的课程学习当中)2.参观体验。(安排学生去大型档案管理机构进行参观,熟悉各种类型的档案与档案机构以及档案管理的基本方法。)3.假期实习。(寒暑假安排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相关的档案管理机构,从事档案整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等相关的专业工作。)4.毕业实习。(集中学生到指定的档案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具体、深入的档案管理业务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二是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本科类院校。南京师范大学秘书学专业经历多个阶段的发展。虽然,2014年才将秘书学作为独立的新增专业纳入到本科教学中,但是这个专业往年均已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形势进行招生,人才培养积累了较为深厚的经验。其本科教学课程设置涉多个学科:其中有其依托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资源开设的文学类课程;也不乏秘书专业课程,如应用文体写作、秘书学概论、公文写作与处理、计算机应用与基础、公共关系学等。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应用文体学”博士是我国目前唯一的秘书类博士点,主要开设中国秘书史研究、中外秘书比较研究、秘书文化学等课程,培养了秘书学和文书学方面的高层次研究和教学人才。三则是以嘉兴学院为代表,其秘书专业由专科专业新增为本科专业。嘉兴学院的秘书学专业也是2014年新增的本科专业。但是,嘉兴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是在其多年的经济秘书、涉外秘书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为实现综合知识素养与专业工作技能并重的培养目标,嘉兴学院秘书学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课堂教学作为基础,实践环节为支撑,开创性地提出将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地方。为了培养学生的新闻宣传、信访接待、会议管理等应用性能力,还专门开设了公共事业管理、广告文案策划、会展服务等课程。
陕西理工学院的秘书学专业是在文秘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更名而来。截止至2015年没有秘书学专业的毕业生。根据近五年来的文秘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报告显示,文秘教育专业的就业率在88.57%以上[3],并且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是,对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回访时却发现,七成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是文员的工作,而并非是协助领导的职能人员。这种状况与我们的培养目标“高级秘书人才”相去甚远。这种普遍的状况反应出两点:一是我校的毕业生还达不到高级秘书得要求;二是我校“全能培养”方式是存在缺陷的。在参照东部的部分高校做法后,我们提出“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方式。
我们的教学目标则是将我们的学生在四年之内培养成为“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强、素质高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级秘书人才”。[6]从我们已经制定的教学大纲上看,课程设置共分为四个部分: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总共2197个学时,共计187.5个学分。为更加贴合培养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在秘书学专业下划分三个方向性专业:秘书学(涉外秘书方向)、秘书学(商务秘书方向)、秘书学(行政助理方向)。
首先说明的是素质教育课占总课时的5.5%,是学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程,涵盖了教育学、文学、体育运动与保健学、生物学、物理学、语言学、管理学、法学、化学等多个学科。要求学生根据身的学习状况并结合自身兴趣,任意选择所开课程范围内的课程学习。这个部分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再除去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军事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706学时,共计40.5个学分外。剩下占总33.4%的专业基础课和29%的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我们将作具体说明。
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为学生学习秘书学专业提供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作为秘书的基本能力与素质。比如秘书学概论、基础写作、文书学、中国秘书史、汉语基础、中国文化概论、秘书参谋职能概论、公文写作、秘书礼仪、公共关系学、档案管理学、管理学、等课程。这些课程阐述了秘书的发展历史,表明了秘书学的性质,让学生对秘书职业有了提纲挈领的把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作为合格秘书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办公设备使用能力等。这些课程是三个方向的秘书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从而达到了“多能”的目的。
学完三个学期的基础课程学习后,第四学期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向学习。根据学生选定方向不同,安排不同的课程,分方向之后的培养模式则是“一专”模式。
首先是涉外秘书主要是去政府涉外机构、外向型企业从事秘书等相关工作。涉外秘书对于语言的要求就相对来说高一些。那么我们在学习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对涉外秘书方向的同学需增加开设秘书英语、商务英语等。加强对涉外秘书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笔译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开设西方文化概论、外国文学史等课程加深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其次是商务秘书则需要处理各类商业性质的事务。要在学习管理学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企业战略管理、行政管理、国际经济法、商法、物权法、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有关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参与商务考察、商务洽谈、商业谈判等业务能力。不再做一个“置身事外”的记录者,而能切实作为参与者甚至决策者。现代社会对于商务型人才的争夺是十分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商务秘书的人才培养富有成效。在商务秘书的培养上,案例教学法是卓有成效的方法。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引经据典,网罗国内外商务谈判、商业往来等经典的案例,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处理中的感知能力,增加学生的理论经验。最后,在培养目标中提到将学生培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高级秘书。而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往往需要进行公务员考试。但是,公务员考试内容比较庞杂,难度较大,不经过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很难考取理想的岗位。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可以把公务员制度与实务、申论写作等课程,作为这部分学生的核心课程。定期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公务员模拟考试,尽量模拟公务员笔试和面试时候的场景,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和考试技巧。与此同时,开设与法务、时事与政治、摄影与摄像、社会公共服务相关的课程,为学生考公务员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秘书学本身带有较强的应用性,有众多高校将秘书学划分为应用型学科。为了凸显其应用型学科特征,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着重强调三块实践性教学环节来更好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环节一是课堂实践环节。秘书教学课程中有许多课程自身带有强实操性,比如:办公自动化、秘书礼仪、摄影摄像等课程。环节二是新增的秘书见习。在寒暑假,学生可以自行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实习。切实了解秘书的实际工作,对秘书工作有自身的体验与感性认知。为学生第三学期的专业分方向打下基础。环节三是大三下学期的专业实习。是根据学生的方向选择,为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去方向对口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与秘书见习不同的是,专业实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的锻炼与完善。此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自主锻炼学习。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申请,经学院有关部门批注,长期在校园各个职能部门进行秘书实训。
对“一专多能”式的秘书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检验需要落实到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去。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还需要众多秘书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现有教育教学的缺失,只有不断改进不断探索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秘书。对秘书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任重而道远。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稿一)意见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28号文件
[2]张丽琍《我国高校秘书专业设置现状》,《秘书》2006年,11期
[3]《2014年陕西理工学院就业质量告》[z]
[4]谢世洋,《秘书学本科定位后秘书学界得任务(上)》,秘书,2011.11
[5]《山东大学档案学专业教学计划(110502)》[z]
[6]《陕西理工学院2014版秘书学教学计划》[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