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实践
——以航运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为例

2015-02-28 14:11:17张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15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航运共同体

张丽

(广州航海学院 广州黄埔 510710)

"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课程教学实践
——以航运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为例

张丽

(广州航海学院 广州黄埔 510710)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是一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共同学习模式,应用于航运院校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是一次不错的实践。通过本课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课程任务的重新设计、实训实践环节的变化、考核方式更新以及创业方面的结合,最终达到本课程学习的最佳效果。

学习共同体 物流管理课程 航运物流企业

基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和共同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非常强调学习环境的构建。因此,“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供“学习共同体”使用。针对航运院校的物流管理类课程,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一、厘清“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它与合作学习的区别

学习共同体的定义:在物流管理类课程教学中,每位学习者既生活在各自独立的、自主的个人世界中,同时也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交往互动,生活在课堂共同体的交互世界中。在这个交互世界里,个体性活动与合作性活动相统一,通过个体认识的交流与共享,构筑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的人际关系。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既是指导者,同时也是共同体的一员。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跟我们之前提到的合作学习很像,合作学习和学习共同体确实有很多相同之处,现将它们区别如下:从组织构成来看,合作学习是课堂中的某项任务所需,任务结束群体即告解散,教学仍然回到原来节奏和轨道,学员经验难以传承,学习共同体中组织成员间有较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行为规范,成员积累的经验可以得到承继,形成共同的文化传统;从学习目的看,合作学习是因临时任务组织在一起,学习者之间属于工作伙伴式的关系,随时可组织也可随时解散,而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更新身份,从新手成为为所参与的学习领域的专家;从群体的人际关系看,合作学习关注同辈群体的交往,或学习历程处于相似阶段的同伴的交往,学习共同体中成员把自己看成是共同体一部分,成员之间有共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技能,在不断地互动中,产生类似像战友般的感情。

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参与物流管理课程学习的所有教师和学生就是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包含“专家型学习者”(如:教师、行业的专家、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往届学生)和“新手学习者”(将要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两大类。

前一类学习者引导后一类学习者共同学习好该课程。比如:主讲教师负责讲解该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学习任务,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参考往届学生的完成经验和教训,向行业的专家咨询,向实践基地工作人员寻求资源支持,当学生在完成一个个课程任务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逐渐熟悉本门课程的知识,这些学生也可以慢慢转化为专家型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帮助学习共同体中的其他学生,如此循环下去,我们的学习共同体将越来越壮大,学习共同体里面的学习成果及资源将越来越多。

老师讲解完物流管理类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学习范围后,从学生个体特征分析入手,寻求小组人数、分组方式、对话方式等最佳组合方案,从而搭建学生的学习团队。跟以前的简单按学号分组做一次作业不同,这样搭建的学习团队成员要愿意在本门课程持续期间一直存在,甚至能延续到大学毕业,甚至能够合作创业。

三、课程任务设计

课程任务设计时,强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面向行业,联系实践,体现航运院校特色。如:物流管理课程任务设计时,考虑到主要航运物流企业,分类进行,并分配给各学习团队。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港口方,货主方,第三方物流公司,贸易公司,船东船代公司,货代公司,拖车公司,报关行等。

不同的航运物流企业,生存之道不同,运作流程也不同,还会因为企业规模大小而出现不同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方法。所以,给不同学习团队分配任务,最后大家在一起分享了解到的资讯,即可较全面熟悉航运物流业。

四、实训环节

物流管理类课程,实验室实训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验室我们依靠已有的物流管理软件模拟一些典型物流环节,进行相关业务模拟,相关单据制作等。只不过,实训时,我们要打破以往的每个学生自己在自己电脑前完成实训作业的方式,我们要让学生以学习团队为中心,完成单个任务和集体任务,大家互相交流自己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提交个人实训报告和学习团队的综合实训报告。

五、校外实践环节

前面我们给每个“学习团队”分配一种类型的航运物流企业,让他们去了解这类企业的物流运作流程和特色,进行SWOT分析,最后形成一个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展示给大家;

还要求每个小的“学习团队”能够任选一家航运物流企业,尽量能参与顶岗实习,实实在在帮公司谈成一笔物流业务,或者至少在公司跟着员工参与一项完整的物流活动,并要求取得公司的反馈,然后在课堂上把感想呈现给大家。

另外,现在的物流管理类课程一般都是理论课和实践课都安排在一个学期完成,鉴于以上的想法,能否把物流管理类的实践课安排到接下来的一学期,这样方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好以上的实践。

六、师生互动与交流,学习共同体资源积累

现在是信息化的网络时代,我们这个物流管理课程“学习共同体”是还是网络型的“学习团队”。比如,我们将在校园网络课程平台、校园论坛或百度贴吧,通过开设一个专门的课程讨论专区,师生间就一些信息和问题进行交流;我们还会通过开设专题微博和微信平台,让各“学习团队”可以在上面直播校外的实践活动,也方便老师监控学生实践活动的真实性。最后,我们所有的成员信息和学习成果都将放到这样一个虚拟学习社区上,供学习共同体中所有人使用。

六、考核方式的更新

重团队成绩,重视过程考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考核。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实训和实践环节,我们可以不设期末考试,只看过程,完全让学生全力投入到实践过程的任务中。

七、资格证书考取及创业方面

希望我们搭建的学习共同体模式,让学生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促进和交流,不仅在一起上课,不仅一起完成课堂作业,不仅一起参与校外实践课题,还能够一起考物流相关的一些证书,如:助理物流师、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等证书。大家在学习共同体搭建的交流平台上分享老师的考证复习资料,其他学生的考证经验,一起解决考证中的一些问题,共同进步。

通过这种学习共同体互相协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后,大家会非常熟悉别人的优缺点,而且在校外实践环节可能会发现商机,为以后大家合作创业奠定良好基础。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往届学生也可以给后面的学生带来工作机会,企业方也可以通过此直接发现人才,招聘回去。相信,这种“学习共同体”模式下的课程教学改革能让物流管理类课程变得有趣且实用。

[1]优荣超:学习共同体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教育探索》,2010年第7期

[2]刘光余、邵佳明等: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9年第4期

[3]段晓明:美国专业学习共同体研究评述,《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年第3期

[4]薛焕玉: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5]约翰·D·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6]项贤明:《大众化过程中大学教学理念的变革》,《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张丽(1982-),女,汉族,重庆忠县,讲师,经济学硕士,广州航海学院航运经贸系教师,研究方向为工商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航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4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22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1年10期)2021-11-05 07:23:52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7:04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考试周刊(2016年90期)2016-12-01 20:49:15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