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陕西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工科院校多校区低年级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张建华
(陕西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高校扩招带来的分校区办学模式,虽然满足了教学场地等要求,但带来了师生交流困难和人文思想滋养等问题,并且逐渐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科生导师制对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制的试点工作,针对现行班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边总结,边完善,便提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完善与丰富本科生导师制度。
工科专业 低年级 多校区 本科生导师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高等教育实现了有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短缺和学生素质状态的变化上。接受本科教育的人数高速增长,虽然满足了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对人才需求量剧增的客观要求,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学科生源质量下降、师资队伍不足、教学资源匮乏、培养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1]。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分校区(或多校区)模式能从空间上满足了教学要求,也带来了师生交流少,校园氛围缺失等问题[2]。
大学的本质之一在于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思想个体之间的交流、个体与城市环境之间的交流等。这些弥散性氛围下的交流,在分校区情况下,经常是比较缺少的。大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源于这种氛围。大学对人的塑造和熏陶,得益于这种氛围,常常超过得益于具体的专业课程。师生交流问题,在那些把低年级学生集中在一个校区的模式下更显得突出。教师,尤其是有影响力的名师,一般不会住在新校区,有课时来,课后便走,那种人们向往的、能提供指引性和感召力的师生交流,几乎是句空话。要解决这些问题,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备受关注和广泛探索的途径。我校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探索。本专业是按照教育部新专业目录新招生的,目前只有一、二年级,我们选定二年级57人进行试点。
本科生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牛津大学津津乐道和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带来了极大的荣誉。随后仿效该制度的美国大学更是大大受益,与此同时,本科生导师制也在世界各高校中得以广泛推广[]。在我国,长期以来导师制是针对研究生教育的,本科生主要实行班主任制或辅导员制。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本科生、研究生质量普遍有所下滑,加之学分制、选课制在高校中的普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迫在眉睫。众多高校教师进行了孜孜不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必要性讨论、理论研讨等方面,特别针对工科院校多校区低年级本科生的研究还很少。
我们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中,从公布专业方向和导师的基本情况开始,实行师生双向选择,平均每位教师指导6名学生。针对分校区大二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学生经过高考后进入大学,在学习情绪方面,除了出现报复性反弹外,还有不适应和茫然,这种问题在远离主校区的低年级集中的环境中,比较突出[]。我们的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比较注重学生的学习、做人做事的指导,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给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二是社会活动方面。导师帮助学生选择适量的社会活动,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有些学生,受一些关于“人脉成就事业”等理论的影响,过于关注学习以外的活动,认为是在建立自己的人脉,参加了太多的多浮于形式的活动,沾染了许多不良作风。对于这些同学,导师进行了艰难的引导和细致的交流,大多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而有些学生,比较内向,除了学习认真外,基本处于较边缘的状态,这时,导师都会帮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加强与人的交流,走到更广阔的社会中来,克服了封闭孤僻的危险[4]。三是社会环境方面。各种社会因素渗透进入校园,诱惑、改变、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尤其是影响其价值取向和时间分配。网络游戏对工科大学男学生的吸引力尤其大,一些学生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满足,就在虚拟的世界中获取。“‘网络异化’疏离了人与现实的直接联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交往,带来了一种无常感、迷失感,加深了人的自我分裂”[5],这些只能通过和导师的交流来挽回和改变,在低年级中,经过导师的努力,改变相对容易,更容易取得效果。
在导师制的进行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索,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
1.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
虽然每个导师面对的是5、6个熟悉的学生,但在指导范围上,与辅导员和班主任有较大的重叠,经常会发生重复对学生进行教育劝说或者互相推脱的现象。曾经有学生对奖学金评定有疑问,由于和辅导员不熟悉,比较亲近导师,就向导师反映。导师在咨询辅导员的时候,辅导员很不耐烦,认为是干涉其工作,双方都不愉快。而有时,面对问题学生,又把谈话、联系家长等工作推给导师,影响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调整了导师的工作要求,尽量少与现有的管理架构接触,让导师以“朋友、自由人”的身份,多和学生交流、座谈,更多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指导和帮助,提前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告和警示,引导学生前进,并避免陷阱。
2.丰富学生生活,开拓视野
本科生在校期间自己可支配的时间较多,如何用先进的生活方式和内容占领这片阵地,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师引导学生接触自己的科研,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一些能承受的科研工作。大部分学生积极性较高,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只学习了知识,且上课时间和教师科研时间冲突交大,难以稳定持续的跟上教师的步伐,只是开拓了视野,熟悉了实验室规程和安全,效果不突出。为此,我们老师调整了思路,结合基础课学习,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课内课外互相补充。比如,结合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的用途,以及在工程实践中,优化的数学模型解决方案能真正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生产成本费用的最小化等特点,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在和校内优秀数学建模团队接触后,见贤思齐,无论是数学,还是计算机等课程,都能积极的学习和思考,形成了较稳定的学习圈子。
在英语竞赛方面,选择优秀的学生,主动帮他们联系指导教师,参加到校园初赛中去,虽然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学生的兴趣和斗志被激发出来,很多同学表示,要继续在后面的大学学习中继续参与,争取到好成绩,也带动了全班的学习风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的一些专业竞赛,比如,我校设置金相大赛并进行首届比赛时,有目的的让部分大二学生观摩并服务比赛,扩大学生的朋辈教育范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专业基础课的兴趣和继续参加比赛的信心,提高了实践能力[]。
面对分校区低年级学生,需要我们有针对的提供更多的师生交流机会和形式,本科生导师制是一个经过检验并行之有效的机制,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关注此问题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
[1]谢秋葵.关于我国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未来走向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5):12.
[2]徐百柯.大学氛围不存 大学精神焉附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10-09-01
[3].吴霞,李莉娅,邹海艳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J].药学教育,2008,(4):4-5.
[4]王荣崔权维张玉杰.关于工科院校大学生挂科现象的探析与思考[J].科技风,2014,(24):199-200.
[5]郝燕,张懿.大学分校区新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构建[J].价值工程,2010,(30):182-183.
[6]史少博.人的"自我和谐"[J].哲学研究,2007,(2):118-121.
[7]解念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96-98
[8]葛敏,崔梅.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师生交往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4):33-35.
[9]丁小球,孙连坡.师生远距离居住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的影响[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15-18.
张建华(1975-),男,陕西西安人,陕西理工学院材料学院,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功能材料应用研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教改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XJG1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