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字词考释三则

2015-02-28 13:09高钰京
现代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段玉裁毛诗我心

□高钰京

《诗经》字词考释三则

□高钰京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许多学者为《诗经》作注,但有些问题至今仍有争议。本文选取其中富有争议的“蛾眉”“颉之颃之”“茹”三个词语进行阐释,认为“蛾眉”指的是细而长的眉毛,“颉之颃之”指的是鸟上下飞的样子,“茹”指的是“度量、揣测”之义。

《诗经》 蛾眉 颉之颃之 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千百年来,无数学者对它进行深入阐释,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西汉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南宋朱熹的《诗集传》、清代方玉润的《诗经原始》、清代马瑞辰的《毛诗传笺通释》以及当代程俊英的《诗经注析》等。这些著作对《诗经》中的字、词以及句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析,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诗经》中一些字词的意义至今仍存有很大的争议,本文选取其中的“娥眉”“颉之頏之”及“不可以茹”中的“茹”字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明确这些词语的意义。

一、《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中“蛾眉”考释

《诗经·卫风·硕人》:“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对于此句中“蛾眉”的解释,历来有不同的意见。笔者在这里举出主要的三种代表观点:

(一)认为“蛾眉”是细而长曲、形若蚕蛾之眉的眉毛。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朱熹、方玉润、周振甫等人。朱熹《诗集传》:“蛾,蚕蛾也。其眉细而长曲。”[1](P36)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采用了朱熹的说法。周振甫《诗经译注》:“蛾眉,蚕蛾的触角,细长而曲。”[2](P77)

(二)认为“蛾”是“娥”的假借字,“娥眉”是“好貌”的意思。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有段玉裁、马瑞辰等人。

段玉裁《诗经小学》:“蛾眉,毛、郑皆无说。王逸注《离骚》云:‘娥眉,好貌。’师古注《汉书》,始有‘形若蚕蛾’之说。《离骚》及《招魂》注并云:‘娥,亦作蛾。’今俗本倒易之。‘娥’作‘蛾’字之假借,如《汉书·外戚传》:‘蛾而大幸’,借‘蛾’为‘俄’。娥者,美好轻扬之意。《方言》:‘娥,好也。秦晋之间好而轻者谓之娥。’枚乘《七发》:‘皓齿娥眉。’张衡《思元赋》:‘娉眼娥眉。’陆士衡诗:‘美目扬玉泽,蛾眉象翠翰。’《毛传》盖脱‘娥眉,好貌’四字。”[3](P597)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蛾,亦娥之假借。《方言》曰:‘娥,好。’《广雅》:‘娥,美也。’《楚辞》:‘众女嫉余之娥眉兮’,王逸《注》:‘娥眉,好貌。娥亦作蛾。’《艺文类聚》引《诗》正作‘娥眉’。此诗上四句皆言‘如’,至螓首、蛾眉但为‘好貌’,故不言‘如’。……颜师古注《汉书》因谓蛾眉形若蚕蛾,失之凿矣。”[4](P205)

(三)认为“蛾眉”“娥眉”均可。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王先谦。他认为《毛诗》中写作“蛾眉”,而三家文中写作“娥眉”,意义上都说得通。他认为这是《诗》家并采,不专一说。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愚按:‘蛾’‘娥’二义并通。蛾眉者,眉以长为美,蚕蛾眉角最长,故以为喻,颜说是也。《传》《笺》因其易晓,故不为说,且与‘螓’对文,知必从虫作‘蛾’。《释文》出‘蛾眉’字,云‘我波反’,《孔疏》亦云‘螓首蛾眉’指其体之所似,谓举物之一体以象之。是《毛诗》本作‘蛾’,而作‘娥’者为三家文矣。《艺文类聚》十八引《诗》曰‘螓首娥眉’,正作‘娥’。‘蛾’‘娥’二文,《诗》家并采,不专一说,段氏未为全得也。”[5](P238)

今按:第一类观点更加合于情理。此句诗上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都是以物状人,连用比喻,一气呵成。“螓首蛾眉”中“蛾”与“螓”相对,解释为“蚕蛾”更加符合文意。至于段玉裁、马瑞辰将“蛾”看作“娥”的假借字,解释为“娥眉,好貌”,本人不赞同。“好貌”指的是女子整体的美丽漂亮,而此处由于上下文的关系,明显是具体的细节描写,指的就是眉毛漂亮而不是整体的美丽漂亮,我认为此处只能解释为“细而长曲的眉毛”。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更好地衔接上文的语意。

二、《诗经·邶风·燕燕》“颉之颃之”考释

《诗经·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毛传》:“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6](P77)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玉裁谓当作‘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转写互讹久矣。……若扬雄《甘泉赋》:‘柴虒参差,鱼颉而鸟胻。’李善曰:‘颉胻,犹颉颃也。’师古曰:‘颉胻,上下也。’皆以《毛诗》颉颃为训。鱼潜渊,鸟戾天,亦可证颉下颃上矣。”[7](P420)那么,“颉之颃之”究竟是如《毛传》所说“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还是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所说“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考证。

(一)释“颉”

《说文》:“颉,直项也。从页吉声,胡结切。”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淮南·修务训》:‘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憛悇痒心而悦其色矣。’此颉颃正谓强项也。……直项者,颉之本义。……此其引申之义。故引申之直下直上曰颉颃。”[7](P420)

今按:《玉篇》:“颉,红结切。《诗传》云‘飞而上曰颉’,《说文》曰‘直项也’。”又“翓,乎结切。飞上也,或作颉。”《集韵》:“颉,直项也。”又“翓,翓,飞上下貌。通作颉。”《正字通》:“翓,同颉。”《康熙字典》:“颉,直项也。又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集韵》又作翓。”《汉语大字典》:“颉,鸟飞而上。”历代字书、雅书中对于“颉”的解释基本是一致的,即“颉,直项也”。对于“颉”在《诗经·卫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中的解释均从《毛传》,认为“颉,或作翓,是飞而上的意思”。我们以为,“颉”本义是“直项”,即“强项”,就是颈部僵直,引申为“向上飞”更贴合原文情状。如:汉代焦延寿《易林》“差池其羽,颉颃上下”,“颉颃”与“上下”相对应。

(二)释“颃”

《说文》:“亢,人颈也。从大省,象颈脉形。凡亢之属皆从亢。古郎切。‘颃’,亢或从页。”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史记·张耳列传》:‘乃仰绝亢而死。’韦昭曰:‘亢,咽也。’苏林云:‘肮,颈大脉也。俗所谓胡脉。’《娄敬传》:‘搤其亢。’张晏曰:‘亢,喉咙也。’按《释鸟》曰:‘亢,鸟咙。’此以人颈之偁为鸟颈之偁也。亢之引申为高也、举也、当也。……《毛传》曰‘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解者不得其说。玉裁谓当作‘飞而下曰颉,飞而上曰颃’,转写互讹久矣。‘颉’与‘页’同音。页,古文,飞而下如首然,故曰‘颉之’。古本当作‘页之’。‘颃’即‘亢’字。‘亢之’引申为高也,故曰‘颃之’。古本当作‘亢之’。于音寻义,断无飞而下曰颃者。若扬雄《甘泉赋》:‘柴虒参差,鱼颉而鸟胻。’李善曰:‘颉胻,犹颉颃也。’师古曰:‘颉胻,上下也。’皆以《毛诗》‘颉颃’为训。鱼潜渊,鸟戾天,亦可证颉下颃上矣。俗本《汉书》‘胻’讹从目,作‘□’。《集韵》入诸唐韵,谓即《燕燕》之‘颃’字。俗字之不可问有如此者。扬雄《解嘲》:‘邹衍以颉亢而取世资。’《汉书》作‘亢’。《文选》作‘颃’。正‘亢’‘颃’同字之证。《页部》曰:‘颉者,直项也。’亢者,人颈。然则‘颉亢’正谓‘直项’。《淮南·修务训》:‘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憛悇痒心而悦其色矣。’此正用‘直项’之训。《解嘲》之‘颉亢’,亦正谓邹衍强项傲物而世犹师资之也。‘亢’用字之本义。东方朔《画赞》云:‘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傲世。’亦取‘直项’之义。”[7](P497)

今按:《集韵》:“亢、颃、肮,《说文》‘人颈也’,一曰咽也,或从页从肉。”又“、□、□,鸟飞上曰翓,下曰。或作□、□,通作颃。”元熊忠《古今韵会举要》:“,颉顽,飞皃。通作颃。上曰翓,下曰。”《类篇》:“□,鸟飞上曰翓,下曰。或作□。”《正字通》:“颃,颈也。颉颃,飞而上曰颉,飞而下曰颃。”由上可知,“颃”本义是人的脖子,引申为鸟的喉咙。也作“亢”“肮”。在诗句“颉之颃之”中,“颃”在历代字书、雅书中的释义均依照《毛传》训为“飞而下”。此字也可作“”“□”“胻”“□”。段玉裁认为“颃”即“亢”字,“亢之”引申为高也,故曰‘颃之’。古本当作“亢之”。我们认为“亢”在这里只是起表音作用,因为“颃”本身有多种写法,有些写法和“亢”根本无关。“颃”如《毛传》所说,是“向下飞”的意思。如:宋代诗人梅尧臣《依韵和昭亭山广教院文监大士喜予往还》:“飞鼠时过掷,饥禽或下颃。”

(三)释“颉颃”

今按:在“鸟飞”义上,“颉颃”不管是连在一起使用,还是分开对言,它们后来已经泛指两个及更多的鸟一起上下飞舞,或指其他事物的参差不齐之貌。《诗经》中的“颉之颃之”,是指燕子成双成对地上下飞舞,并不是单向的向上飞或向下飞。

三、《诗经·邶风·柏舟》“不可以茹”中“茹”字考释

《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中“茹”字的解释,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现举出几种代表性观点。

(一)认为“茹”是“度”,“揣度、推测”之义。毛亨、郑玄、朱熹均持此观点。《毛传》:“鉴,所以察形也。如,度也。”[8](P74)《郑笺》:“鉴之察形,但知方圆白黑,不能度其真伪。我心非如是鉴,我于众人之善恶外内,心度知之。”[8](P74)

(二)认为“茹”是“揣度、推测”之义,但“茹”是“如”的假借字。持此观点的主要有马瑞辰。他在《毛诗传笺通释》中说:“《传》义本《释言》,‘茹’训‘食’为本义,训‘度’者,‘如’之假借。《释诂》:‘如,谋也。’‘谋’亦‘度’也,自此之彼曰如,以此度彼亦曰如矣。”[4](P109)

(三)认为“茹”是“容纳”之义。欧阳修、方玉润、严粲、程俊英持此种观点。宋代欧阳修《诗本义》:“‘我心匪石’四句,毛、郑解云:‘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者。’其意谓石席可转卷,我心匪石席,故不可转卷也。然则,鉴可以茹,我心匪鉴,故不可茹,文理易明。而毛、郑反其义,以为鉴不可茹而我心可茹者,其失在于以‘茹’为‘度’也。《诗》曰:‘刚亦不吐,柔亦不茹。’茹,纳也。”[9](P10)程俊英《诗经注析》:“茹,容纳。本义为食,这里是引申义。”[10](P63)并引用严粲《诗缉》:“鉴虽明,而不择妍丑,皆纳其影,我心有知善恶,善则从之,恶则拒之,不能混杂而容纳之。”[10](P63)

今按:《尔雅·释言》:“茹,度也。”《汉语大字典》“茹,猜度、估计”、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茹,度量、估计”都征引本句诗作为依据。所以,“茹”字本身就具有“猜度、估计”之义。郑玄虽然把“茹”解释为“猜度、估计”之义,但把句子解释为“镜子不能度其真伪,我心可以度之”,则是“鉴不可茹,我心可茹”,整句解释颠倒了。正确的解释顺序应该是“鉴可茹,我心不可茹”。马瑞辰认为“茹”字本来的意义是“食”,所以,在此处的“猜度、估计”之义是假借“如”字而来的,这同样是不正确的。因为他没有认识到“茹”字本身也有“猜度、估计”之义。《诗·小雅·六月》“玁狁匪茹”中的“茹”字就是“揣度”之义。把“茹”解释为“容纳”之义,始于宋代欧阳修的《诗本义》,今人多从之。但是,查阅《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茹”根本没有“容纳”这一义项,《故训汇纂》解释为“容”,也仅是引此句诗为证,所以,把“茹”解释为“容纳”是不科学的。“茹”应该解释为“猜度、估计”,但整句诗的意思并非如郑玄所言“我心可以度之”,而应该解释为:我的心不是镜子,不能度量别人之心。镜子可以估量人之形貌,也可鉴别人心。我心不是镜子,不能估量别人心中所想。这个解释和下句的“亦有兄弟,不可以据”相呼应,至亲兄弟尚且不可以依靠,人心的确难以揣测。

[1][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

[3][清]阮元主编.皇清经解毛诗类汇编[Z].台北:艺文印书馆,1986.

[4][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9.

[5][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6][唐]孔颖达等.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清]孔颖达等.毛诗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9][宋]欧阳修.诗本义(《四部丛刊三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10]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1991.

(高钰京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100875)

猜你喜欢
段玉裁毛诗我心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校订《古今韵会举要》探略
安大简《诗经》虚词异文考略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敦煌写本《文选》李善注引《毛诗》考异
《毛诗》与三家《诗》异同研究综述
文人知县段玉裁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曰”训诂内容研究
我画我心
我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