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莹
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的再认识
□马 莹
学者们对索绪尔语言和文字关系的理解不同,有人认为索绪尔自身观点前后矛盾,有人认为索绪尔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字二者并重。本文经过分析和探讨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内容,对索绪尔语言与文字关系进行再认识,揭示出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是“语言第一,文字第二”,如果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索绪尔 语言 文字
很多人认为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存在悖论,即:一方面,索绪尔视文字为对语言的一种威胁;另一方面,索绪尔认为语言离不开文字。还有人认为索绪尔的观点是文字和语言并重。实际上,索绪尔的语言文字观是“语言第一,文字第二”。索绪尔既注重语言和文学的联系,又注重二者的区别,从而摆正了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首先,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区分语言和言语,指出语言既是言语机能的社会产物,又是社会集团为了使个人有可能行使这种机能所采用的一套必不可少的规约①,它是言语活动的一个确定而主要的部分,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内部自足、同质的符号系统。而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唯一存在的理由是在于表现前者。从这可以看出,索绪尔在论述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时把语言放在第一位置,而文字只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已。
其次,索绪尔在《教程》中指出语言学的对象不是书写的词和口说的词的结合,而是由口说的词单独构成的。但书写的词常跟它所表现的口说的词紧密地混在一起,结果篡夺了主要的作用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文字,但因为二者结合紧密,所以研究者常误把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字,作为研究对象。索绪尔从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角度再次确定了语言第一的位置,否定了文字也是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再次,有人认为没有文字,语言会变化得更快,索绪尔批评了这种观点,他认为这是极其错误的。索绪尔指出,没有文字绝不会损害语言的保存。比如:立陶宛语在很晚的时候才有书面文献,但它现在的面貌跟公元前3世纪的拉丁语一样真实地反应出印欧语的情况。这足以表明语言是可以离开文字而独立存在的。其实语言有口耳相传的特点,这个特点是很稳固的而且不需要依赖文字,只不过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罢了。
索绪尔对语言和文字关系可以有如下理解: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语言是音义结合体,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出现的时间要比前者的晚得多。某种语言不一定会有文字,如中国的毛南语,但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文字。从语言和文字的使用情况也能发现二者的不同:说话可以比较随意,甚至不经过思考,随口说出;而写文章的时候是可以思考的,说话也有高低快慢的变化,各种语调,表情甚至姿态;写文章没有这一切便利,标点符号的帮助也极其有限。虽然语言和文字有如此之多的不同,但语言和文字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互相作用。语言里出现一个新字眼或者新说法,慢慢地会见于文字,例如“棒”“搞”。同样,文字里出现一个新字眼或者新说法,慢慢地也会见于语言。
索绪尔指出语言和文字也会产生龃龉,但切不可忘记语言第一的事实,一旦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明显的后果是文字遮掩住了语言的面貌。这时候文字不是一件表现语言的衣服,而变成一种假装使我们看不清语言本来的面貌。比如:法语“oiseau”(鸟)的口语词“wazo”中,没有一个音是用它固有的符号表示的,如果只看这个词的文字写法,谁会想到它本来的读音是“wazo”呢?再如:汉语中,秀才读字读半边,是读音不当;望字生义是意义错误,看文言文以为古人就那么说话,等等。这些都是从文字角度误解了语言,从而使我们看不清语言本来的面貌。
另一后果是:人们把文字和语言之间真正合理的关系弄颠倒了。索绪尔指出:这是因为文字越是不表现它所应该表现的语言,人们把它当作基础的倾向就越强③。如:法语“oiseau”(鸟)的口语词“wazo”中,“wa”写成了“oi”,为了解释这种怪现象,人们还说是“o”和“i”的一种例外发音,这更是极其错误的说法,因为它意味着语言依附于书写形式,好像书写符号是规范。再如:一些人以字代替词或语素,忘了谁是第一性的,似乎字不是照片一样记录语言,而是语言之本了,以字为本位。除此之外,研究语言以书面语代替口语,以人造语言代替自然语言等,都是把语言和文字关系弄颠倒的表现。
文字会欺骗大众,影响语言,使它发生变化。如汉语中有的词读音本来并不存在,普通话“垃圾”的本来读音是“lēsè”,它也根本不读“lājī”,但是不知道这个词本来读音的人看到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就把“垃”与“拉”的读音联系起来,把“圾”的读音与这个字的右半部分“及”联系起来,误读为“lājī”,而这一误读的读音却越传越广,最终习非成是,错误的读音挤占了正确读音的位置,“垃圾”就真的读成“lājī”了,而“lēsè”这个读音却消失了。“垃圾”一词读音的变化正是文字欺骗大众影响语言的最好明证。除此之外,现在人们说的“荨(xún)麻疹”一词也是如此。
最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文字却有停滞不前的倾向,这种情况在古汉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甚至造成了书面文字和口语的断裂,文字缓慢前行,而口语的发展变化却比它快得多。另一方面,索绪尔指出:当一个民族向另一个民族借用它的字母的时候,这一书写体系的资源往往不能适应它的新任务,于是不得已而求助一些随机应变的办法④,如汉语在借用外族语时,很多情况下都只借其音。单从记录它的汉字上,根本看不出它和事物之间有何联系。此外,还有词源上的偏见。如人们把一个错误的词源强加到写法身上。这些都会导致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而文字凌驾于语言反过来又不利于纠正这些错误认识,这也是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的后果。
有人认为索绪尔之所以论述语言和文字间的龃龉,是因为索绪尔认为文字会对语言造成威胁,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索绪尔从另一方面让我们认识到了确立语言第一位的重要性,他揭示了在认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中我们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是:语言是占首要地位的,而文字仅是语言的表现,二者地位并不平等。他批评把文字看得比语言还重要的观点,并认为如果把文字看得比语言本身还重要,即文字凌驾于语言之上,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文为吉林省四平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46]。)
注释:
①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97页.
②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7页.
③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6页.
④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3页.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孟华,杜彩霞.索绪尔语言理论中的字本位思想初探[J].汉字文化,2005,(2).
[3]谢书民.索绪尔文字学思想的系统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4]冯志伟.对于索绪尔语言符号特性理论的再认识[J].当代外语研究,2013,(7).
[5]张欢.索绪尔语言与文字之间关系研究述评[J].语文知识,2012,(2).
[6]戴瑞亮.索绪尔语言理论探源[J].湖南社会科学,2012,(6).
(马莹 吉林四平 吉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