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研究

2015-02-28 12:29贾和平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工作坊课件课堂教学

贾和平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450063)

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大都采用 “结果对比”的教学模式,即学生做练习——教师用 “标准译文”进行对比、点评的教学模式 (张春柏,吴波,2011∶70),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一直在灌输,学生则是一直被动地接受教师的 “标准译文”。这种“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 (朱玉彬,许钧,2010:84)方式剥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协作性,往往使他们对翻译活动失去兴趣,课堂效率低下,难以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翻译实践技能。

翻译工作坊教学法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注重学生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正如李明和仲伟合 (2010:34)所说:“作为一种教学方式,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的平台,让学生通过 ‘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的方式,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并通过课内外的交互学习环境,去感悟、领会和把握翻译的真谛,为他们日后独立从事翻译活动、完成翻译项目、承接翻译任务打下基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便捷,教学过程融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与翻译工作坊的有机结合克服了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这一难题,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点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教学的起因是一些学生由于参加活动耽误了上课,教师使用PPT的抓屏功能录制课程,然后公布到网上供学生学习。要求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利用课堂时间来解决学生在完成作业或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转引自赵兴龙,2013:65)。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 (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教师乔纳森·伯尔曼 (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 (Aaron Sams)率先将翻转课堂应用于课堂教学。翻转教学能够盛行,得益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汗对翻转课堂的开创性探索。他在为侄女和侄儿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想到了制作教学视频,为了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在2006年11月,他将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萨尔曼·汗将这个副业逐渐变成了自己的主业,目前网站已有2300多个免费视频课程,有5400万学生通过网络参与他的课程学习。当前,世界三大MOOC平台(Udacity,Coursera,edX)均受益于此。翻转课堂的试用,取得了诸多效益。首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来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自我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其次,通过网络及时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到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所在,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其三,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幅增加,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和提醒提高了学习效率;其四,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任课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课堂上主要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2013,(1):61)。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这一教学模式已经引起中国教育界的极大关注。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1.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成功的翻转课堂需要教师事先制作好教学信息清晰明确的课件,或者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最好每一个视频都设定一个问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比较方便。而且,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而后进行加工处理并上传至网络,或者教师给学生指定相关的在线资源或者网络课程。课前学生通过互联网完成相关教学资料的自主学习,课堂成为生生协作、师生互动的场所,课下教师通过一些网络通讯手段 (QQ、微信、微博、邮箱等)进行辅导答疑。这种以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时空的限制,能把有价值的学习资料随时随地提供给学习者,使教育真正有一个充满信息流通的开放环境 (陈功,2002,(1):98)。

2.学习流程的重构。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 “信息传递”,是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暂且可以称之为课堂学习;第二个阶段是 “吸收内化”,是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暂且称之为课后学习。课堂学习过程中因学生对所要学知识事先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同样,课后学习由于缺少教师的答疑和同伴的交流,“吸收内化”阶段会使学生有挫败感,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基于此,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及相关网络学习资源,还提供在线辅导,这就使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有了一定认识,学习任务也就更明确了;“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针对性的辅导,且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有了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

3.课堂角色的转换。翻转课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他们在观看教学资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调节教学节奏。同时,可将有困惑的问题带到课堂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这就实现了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主动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者的角色转换。而且,在必要时学生能得到教师的个别指导,真正做到了个性化教育 (Bergmann J.&Sams A,2012.)。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了学习的协调者和指导者,他们主要任务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引导,并对遇到的某些疑难问题进行答疑。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上针对学习内容交流讨论,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同时,增强了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合作,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二、翻译工作坊的主要特点

翻译工作坊,这一说法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翻译培训班”。根据根茨勒的解释,翻译工作坊是 “类似于某种翻译中心的论坛,在该论坛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译者聚集在一起从事翻译活动”(Gentzler,1993:7)。翻译工作坊教学作为一种基于实践的研讨式教学方式,通过大量真实性翻译任务的训练、信息化翻译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协同式翻译能力的培养,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翻译实战能力。

(一)翻译教学材料的真实性

翻译工作坊教学打破了传统翻译教学中逐一传授技巧、辅以单句练习这种过于强化学生识记知识的做法,有很强的真实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翻译能力。乔纳森指出:“我们需要在真实的情境中教授知识和技能并给学生提供不同情境来使用这些理念,而不是灌输抽象规则让学生记忆再应用到预先设置好的问题中”(乔纳森,2007)。因此,翻译工作坊课堂中所使用的材料均来自翻译市场需求,体裁和题材广泛,多数为应用性和信息性文本,少数为文学文本。同时,材料的选取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此外,所选取的翻译材料必须是完整的语篇,保证其真实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与翻译市场紧密结合,学生才能通过真实的翻译任务去领略专业翻译或翻译实战的真谛。

(二)教师繁重的备课量

传统翻译课堂教学,教师只需课前准备好课上需讲授的内容即可,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大部分时间由教师来掌控,学生更多的是听教师的讲解。而在翻译工作坊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协调者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及时了解他们的进展,并对他们提出的各类问题给予解答,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大量的相关教学资料,以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需要对开展的项目翻译有着独到的见解。

(三)学生翻译的协作性

翻译工作坊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翻译任务,最终由小组推选代表结合小组意见给出小组经过协商后的最终译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对各自的译文先进行互评,列出各自译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结合修改的共性问题,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意设问,并指定小组某一成员或全班同学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辩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通过他们自己的总结和教师的引导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翻译中的奥秘——翻译不仅涉及语言,还涉及诸如文体、语篇、文化等各种因素,并使他们体会到协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手段的创新性

信息化翻译教学在国内已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且有很多的研究成果。由于翻译工作坊教学中所涉及的绝大部分翻译材料都属于应用性、信息性文本,此类文本不管在用词或者语篇上都有一定的程式化特点,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会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度。Pym (2003:484)就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平行文本,应用翻译记忆、术语管理和本土化工具等技术。这既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翻译市场的要求。学生可通过注册学习网络上提供的相关课程,得到网上答疑,还可以访问网上术语库Termium和语料库Transsearch等电子资源。当然,更重要的是信息化课堂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翻译记忆 (Translation Memory)法,将译前编辑、译后编辑与机器翻译结合,辅以搜索引擎、网络词典、在线语料库、术语管理等的应用软件系统。

三、翻转课堂在翻译工作坊教学中的教学模型设计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和课中两个主要环节。信息技术和学习活动作为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创设的两个重要因素,信息技术的支持保证了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使个性化的协作式学习环境得到保障。基于翻转课堂的基本教学结构,笔者尝试构建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型。

(一)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首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教学大纲,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对于翻译工作坊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对翻译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广泛搜集翻译素材并进行细致加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选择有代表性的适合教学的真实翻译资料,并根据翻译工作的流程分配给学生相关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专业背景知识以及真实翻译的整个流程、工作环境都要有较全面的了解,所指派给学生的翻译任务也要体现实践与理论的对接,教学环境要尽可能模拟真实的翻译环境。通过模拟的翻译实战练习,使学生学会根据自身的翻译体验总结出有效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其次,教学课件要与课堂所学内容相吻合。融入了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教师不必担心课堂上对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平衡问题,不必考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握及翻译技巧的难易度接受问题,这些内容都可以详尽融入到教学课件或者教学视频中,或者指定学生观看相关的网站材料。每一部分的教学课件都有条理地列出每次课的学习任务和内容,通过计算机辅助工具和网络工具将需要讲解的内容制作成演示文稿或视频,并按照教学顺序制作成课件或视频后将其上传到网络,打破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制。总之,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和课堂要训练的内容相吻合,要具有指导性意义。而且,翻译理论和翻译技能的讲解应按照先浅后深的原则,具有连贯性、层次性、递进性,从而实现课前预习效果的最大化。

2.课堂教学。学生通过课前观看教学课件等相关材料,对课堂要讲解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习目标也明确,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难题会做好详细笔录,再进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学生是带着对所学知识的自信、对翻译任务的好奇和对一些疑难问题的困惑而来的,他们颇有兴趣,改变了以往被动听课的局面。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运用课前所学知识到翻译实践中总结得失,通过真实的翻译体验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与教师以及更多的同学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共同讨论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实现翻译技能的内化与提升。同时,选取的翻译材料要以教学任务为依据,既要涵盖相关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解决翻译问题的积极性。因此,课前选定的翻译实训任务必须是不能在网上找到答案的,为学生配备相关的翻译工具和软件,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项目组按照翻译流程确定各个小组成员所要承担的工作任务,要求他们在特定时间内完成。完成之后由小组组长带领组员充分讨论,规范术语以及译文风格,并最后确定翻译终稿。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是要求各个小组之间对来自不同组别的稿件进行评议,并就译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之后在教师的协调和引导下解决问题。整个教学就是一个学生汇报以及师生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这有利于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逐渐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先自行研讨协商,确实不懂的问题再请教教师指导的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尽可能多地去考虑翻译的整个过程可能会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研讨完成后,教师要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并增强对相关翻译难题解决方法的内化。

3.课后总结。课堂上更多的是处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小组译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要求学生针对相关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上交,之后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融入到以后的教学课件中,以不断丰富教学课件的内容。

(二)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融入了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需要学生在课前自己主动学习。由于课堂教学的理论技能教师将事先制作的教学课件或视频已传到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选择性地观看课件内容。对于不太清楚的内容可以反复观看,并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辅助资料,或者将困惑记录下来以便课堂上与同学或教师讨论。理论知识学完后,针对教师网上布置的翻译任务进行实战练习。为了使翻译任务更具模拟性,学生可自由选择几位同学成立翻译小组,并按照翻译的流程对小组成员进行细致分工,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翻译结束后,小组所有成员要共同讨论并拿出翻译定稿。这样,学生不仅提升了查找资料和使用翻译工具的能力,同时使其学习更具针对性、目标更明确,在此基础上课堂研讨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因此,课前准备是整个翻转课堂实施的基石。

2.课堂研讨。学生通过课前个性化学习准备,大致掌握了教学内容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了翻译任务。进入课堂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译文互评,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向其他组同学及老师汇报翻译的过程、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交流学习体验,展示翻译译文。之后,由全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见解对其他组译文进行发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翻译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疑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个性问题要求学生讨论作答,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应给予重点剖析,避免学生日后犯同样的错误。对于那些经过同学探讨仍有不解或是争议的的问题,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供学生讨论,不必强求学生接受而是让他们在讨论过程中逐渐趋于认同,从而达到课程教授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认识力。在翻译工作坊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难以预测的难题,单靠个人力量可能无法解决,这就需要将全班学生聚集在一起,教师参与其中,通过共同讨论研究,协商解决遇到的翻译难点,用这种方式来保证翻译工作坊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课堂上的问题研讨能在无形中完成学生对课前所学知识的内化,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3.技能强化。课堂上完成了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理解与探讨,课后还需对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结果以及教师的点评进行总结,最好写出心得体会,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和课堂讨论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与评价,从而用于日后的翻译实践,通过总结、反思与评价提升对翻译的深层次认识,并达到强化翻译技能的目的。

四、结语

翻译工作坊教学能使学生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增强其求知欲,使其学会探究并实现知识的建构。融入了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学习获得了基本理论和技巧,并利用各种翻译工具和网络资源完成翻译任务,这为课堂上参与研讨预留了充足的时间,以此弥补翻译工作坊教学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效率不高的缺陷。当然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首先,教师必须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通过制作精美课件或者视频为学生提供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知识结构清单。同时,还要精心组织协调学生的课外翻译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对他们翻译和学习的监督工作,这些都加大了教学难度。其次,翻转课堂对硬件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学校要配备数字化终端设备,学生每人都要拥有数字化终端设备,并且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些都是将翻转课堂融入翻译工作坊教学的前提条件。再次,与传统的翻译工作坊教学相比,融入翻转课堂的翻译工作坊教学需要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包括整个的课前预习和翻译、课堂的研讨以及课后的总结,如若不能将三者有机结合,只会无端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然,将翻转课堂融入翻译工作坊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70-73.

[2]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84-88.

[3]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 [J].中国翻译,2010,(4):32-36.

[4]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5]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6]陈功.浅谈信息技术下的网络教育 [J].教育探索,2002,(1):98.

[7]Bergmann J.& Sams A.(March,2012).The Flipped Class: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EB/OL].http://www.thedailyriff.com/articles/the -flipped -class-conversa-tion-689.

[8]Gentzler,E.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London:Routledge,1993.

[9]戴维·乔纳森等著,任友群等译.学会用技术解决问题:一个建构主义者的视角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5.

[10]Pym,Anthony.Redefin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an electronic age[J].META,2003,(4):481-498.

猜你喜欢
工作坊课件课堂教学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课件综述——《识字三》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