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研究】
网络文学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陈海
(西安文理学院 文学院, 西安710065;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西安710062)
摘要:网络文学研究作为新兴的文学研究领域,日益成为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网络文学研究还不成熟,存在着理论建构无深度、理论研究脱离阅读实践、批评活动处于失语状态和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截然对立等问题。未来网络文学研究需要在全球化视域下,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确立平等和体验的批评方式,推动网络文学研究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全球化;包容;平等;体验
收稿日期:2014-11-19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媒介环境学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研究—文学与传播学的视域融合”(14JK2123);陕西省《美学》省级精品课、西安文理学院文艺学校级重点学科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海(1978—),男,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媒介审美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章编号:1008-777X(2015)01-0044-03
文献标志码:A
一、网络文学研究的现状
从表面看,网络文学研究确实形势喜人。其一,网络文学研究如火如荼,涌现出了一批专门的研究者。相关论文数量逐年攀升,专著也开始出现;其二,有关网络文学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省、市等各级人文社科基金的立项资助。其三,一些博士、硕士亦将其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这些都表明网络文学研究已经成为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热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总结当前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首先我们发现较多研究者进行的是一种“系统研究”。它对“网络文学活动”这一整体进行研究。其中包括两条道路:一条是“网络文学”的外部化研究,即讨论它和其他社会经济文化要素的关系;一条是“网络文学”的内部研究,即讨论它自身的一些构成要素。前者包括研究网络文学出版、网络文学产业的问题;后者包括网络写手、网络文学语言、网络超文本文学、网络博客、网络恶搞等问题。这些研究对我们把握网络文学的整体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种系统研究的前提是明确界定“网络文学”这一概念。从最初的混乱到现在的共识,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当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网络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文学”指所有在网络上原创的文学作品,狭义的“网络文学”指通过超文本和超链接技术创造的文本。但问题是国内绝大多数网络文学作品指的是前者,狭义上的网络文学作品则寥寥无几。
还有一些学者开展了对网络文学的审美研究。审美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核心层面,从审美角度研究网络文学是网络文学研究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有代表性的成果有欧阳友权的《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1]和谭艺芳的《网络传播对审美文化的影响》[2]等。这些研究内容涉及网络文学的审美内涵、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当前电子媒介已经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审美活动,所以网络文学的审美研究需要摆脱印刷时代的审美规则,基于新的审美原则进行研究。这正是当代电子媒介美学或数字美学存在的价值。
最后是对网络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20世纪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对网络文学的研究也出现了跨学科趋势。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传播学和媒介研究因为在当代哲学思考中的基础地位,也出现在了网络文学研究视野之内,代表性成果有杜书瀛教授的《媒介文化与文艺美学》[3]等。这一思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传播与媒介”到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如果仅仅把媒介看成是工具和手段,那么传媒研究将不具备真正的重要性。但如果将传媒看成是构成人类文化及人本身的要素,那么从传媒角度对网络文学进行观照则会十分重要。如果我们都认可“文学即人学”,那么构成人的一切也应在文学中与我们相遇。今天传媒研究的问题就在于绝大部分研究者将传媒当作工具,当成外在于人的“客观”的东西,进而将网络文学仅仅视为建构在某一工具上的文学,这是非常狭隘的。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如此研究思路既带来了大批研究成果,又暴露出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当前的研究没有理论深度。网络文学出现依托的是数字技术,它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每一次数字技术的发展都会激发网络文学的新变化。从BBS到文学网站继而到博客,到微博,到微信,无不彰显了数字技术对网络文学的决定性影响,数字技术的发展是一个现代问题。所以对网络文学的研究应在数字全球化视域下进行,而不能仅仅将网络文学理解为“网络中”或“网上”的文学活动。部分学者只是停留在网络文学本身去谈网络文学,视野狭窄,没有高屋建瓴地把握网络文学的核心实质。其论述往往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没有理论深度。因为他们没有深入到审美现代性这一网络文学的批评核心去进行思考。
第二个问题是理论脱离阅读实践。我们发现很多网络文学研究者(尤其是不熟悉网络的研究者)从来不曾进行过“网络阅读”。他们往往只是阅读某些已经出版了的、纸质的网络原创作品,认为这就是网络文学作品,然后对这些作品进行研究。这里引发了两个问题:首先,被印刷商看中并且出版的某些作品能代表网络文学作品吗?显而易见,出版商出版是为了有利可图,他们的选择是市场化的选择,而非从网络创作、传播和接受等环节进行的选择。批评者使用与传统纸质文学一样的批评标准,这就认为造成了网络小说的“原罪”。
第三个问题是网络批评活动处于失语状态。因为批评者脱离了生动的阅读体验,所以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批评自然就无生气可言。近年来网络文学数量在以爆发式的速度增加,也出现了一些较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而遗憾的是,批评界对网络文学作品的批评却总是远离创作前沿,无法为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资源。
最后一个问题是部分研究者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截然对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非常明显,无论是从文本存在方式、创作方式还是传播模式,我们都能发现它们的差异。但一些研究者只注意到网络文学的特殊性,却没有注意到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都应该是那个理想的“文学”的表达,都应该具有文学固有的审美性。由于夸大了技术造成的网络文学的特殊性,他们忽视了网络文学作品可以达到现实文学作品的审美水平,结果极少注意到网络文学与现实文学创作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这一事实。
由于以上原因,网络文学研究的合法性本身甚至受到了质疑。要使网络文学研究能够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解释和指导网络文学创作,成为贴近网络作家、贴近网络读者的文学理论,我们应该从全球化视野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
三、全球化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
金惠敏研究员在《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一书中将当代媒介扩张的现实称为“媒介现实”,认为“新媒介造成的是趋零距离、图像增值和球域互动的全球化”,[4]然后讨论这样的语境下“文学的当前危机”。这不仅是讨论传统文学问题的极有价值的思路,更是我们考察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
网络文学是全球化、数字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说它必然,是因为文学本身对承载媒体的开放性。但是它不仅如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文学产品利用网络手段传播,作家通过网络工具写作,似乎只是写作和传播换了一个手段。更重要的是,网络作为工具具有改变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这种改变,与四百年前印刷术改变中世纪时代人的精神世界一样巨大。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曾这样评价印刷术:“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来自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一样。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这就是我希望说明清楚的。”[5]后来的事实确实如他所预见的那样。所不同的是,今天不是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而是包含电视的广义网络机器。今天确实是一个印刷术退却的时代,以各种网络为代表的当代媒介以远超波兹曼写作时代的力量在改变着世界及世界中的我们。
全球化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还应该具有包容开放的心态。网络文学出现之初,由于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引起资本的觊觎。最近几年,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网络作家创作在题材、叙事、风格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使很多文学素养较高的作者和读者离开了网络文学。创新性的缺失正在使网络文学的独特魅力渐趋淡化,极大地影响了网络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态。不应一味攻击网络文学作品的非审美化、低俗的趣味,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如何为网络文学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突破技术条件的限制,使传统作家进入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创作。不仅是将这些传统作家的作品放置在网络,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制造传统文本经验丰富的作家提高网络创作的技术水平,进而创造出真正的互动式、多媒体化网络作品。第二,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网络作家,让他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学创作具有的创新性和审美性,提高现有网络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
除此之外,网络文学批评活动也应该抱有平等心态,采用体验的方式进行。强调平等是针对部分批评家们对网络文学的轻视甚至敌视的问题。因为就目前主流的“网络文学”概念而言(即从将网络文学视为网络原创文学的意义而言),网络文学作品从作品数量及受众数量来看都远超传统印刷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批评活动,如果脱离了这个时代最大众的同时也是最生动鲜活的文学实践是没有未来的。未来的文学理论应该以网络文学为重要的理论来源,未来的文学批评活动应更加重视真正网络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改变批评的失语状态,更好地引导网络文学活动。强调体验性研究是针对部分批评者不进行真正的网络阅读的问题。网络文学批评必须进入到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过程中,突出“在线性”,体会网络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这样才不至于使用纸质传统文学的原则来批评网络文学,真正发现网络文学的审美内涵。
总之,网络文学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在全球化视域下,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确立平等和体验的批评方式,推动网络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审美导向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89-191.
[2]谭艺芳.网络传播对审美文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2011,(11):285-286.
[3]杜书瀛.媒介文化与文艺美学[J].阅江学刊,2010,(4):131-134.
[4]金惠敏.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
[5][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7.
[责任编辑兰一斐]
Cyber Literature Research: Status,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CHEN Hai
(SchoolofLiterature,Xi’anUniversity,Xi’an710065,China;SchoolofLiterature,
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China)
Abstract:Research of cyber literature, an emerging field of literary studies, has increasingly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However, it is not a mature study with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in depth. It still need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with reading practice, criticism connected with but opposite to traditional literature. Its studies in the future should establish the critical method of equality and experience from a perspective of globalization and an inclusive mind, to promot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cyber literature; globalization; inclusiveness; equality;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