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俊达
(福建省南安市华美中学 福建南安 362313)
初中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浅析
郭俊达
(福建省南安市华美中学 福建南安 362313)
当前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都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力、培养学生思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身为一线的初中地理教师,我时刻不忘学生思维培养这个重要目标,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初中 地理 思维能力 培养
地理学科中形象思维的培养要借助于具体典型的地理现象,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我们地理老师给学生提供的地理形象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比如实物、仿真模型、实物照片、音像资料等;二是教师的语言描绘,用自己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绘和再现地理情境;三是线条符号、示意图形和简洁的文字说明。通过这三者的配合简洁而形象地陈述一些地理现象。这三类地理形象都可以为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提高丰富的训练材料。
初中阶段学生在时间空间方面的抽象思维有待发展,而地理学科中需要这方面思维活动的参与。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而形象的地理材料,通过直观的形式把需要掌握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展示出来。在学生难点、疑点之处设置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并做必要的点拨。学生对地理想象的感性认识只是思维的起点,在此基础上,要对形象的感性材料重新加以整理,之后,要求学生对这些地理材料进行语言重述。在重述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抽象和深化,一方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强化。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比如:在学习黄河水系时,我给学生播放了黄河下游流域面积的幻灯片,从表象上看,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比中、上游小。这种河流现象是反常态的,此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观察推进到抽象思维能力训练。于是引导学生运用由表及里的方法进行探究:流域面积小说明水流量减少,那水流量为什么变小了?学生答: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了大量泥沙,流到华北平原时,地平水缓造成沉积,泥沙沉积又使河床抬高黄河变成了“地上河”。“地上河”无法接纳支流的水流,于是黄河到了下游水量减小,自然流域面积减小。这一结论的分析过程就是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过程。学生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
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能在教学时将生活引入课堂,调动起学生的发散思维,那么学生在学习时就会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学习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内容时,学生在背诵后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为什么?因为学生是在死记硬背,记不准确时难免颠三倒四,乱点鸳鸯谱。怎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在教学中将地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效果还真不错。比如:有些学生跟着父母去过国内的一些旅游景点。学生的这一生活经历,在学习时就能派上用场。本来,对着课本背诵野生动物分布情况,很枯燥乏味,加上不少学生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太了解。但如果在学习时能够与他的旅游经历相关联,学生就会兴致很高,在再现旅游场景、回忆他当时所见到野生动物的过程中,再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等知识就都变成美好的事情了。所以,地理教学的内容如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就会启动他们的发散思维,就会学得很灵活。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就很好。
地理教学的本质目标是什么?我想:除了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地理现象和基础知识这些载体,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中,探寻它们内在的逻辑关系。比如:“万寿塔”(位于长江大堤上)的塔基为什么会“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这其中需要运用哪些地理知识来解答?表面上看,万寿塔个建造与地理知识好像关系很小。课堂上问到这个问题时,好多学生马上就说是塔身太重,陷下去了。但是,果真如此吗?按照常理,塔基应该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泥沙淤积,长江的河床不断抬高,为保护塔身就在四周筑土叠砖,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从地理的角度如何去探寻原因呢?我引导学生先关注一下长江水文特点和植被情况,有学生回答:上游流经高山深峡,水流急,落差大,植被较好。中下游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流速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这么一分析,“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的现象自然就有了理论依据。由现象探寻原因的过程,就是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
地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很多。创造性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开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特性。下面,我谨提出一点建设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1.思维开阔性的培养策略:针对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2.思维的深刻性的培养策略:教学中最忌学生似懂非懂,对问题浅尝辄止。所以,要做变式提问,从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
3.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策略:初中生对问题的思考仅限于单向性的思维方向,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变换看问题的角度。
4.思维的独特性的培养策略: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源于突发奇想,教师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保护学生的异想天开,然后加以正确引导。庸师向学生送上知识,名师则引导学生发现真理。送鱼、赠网,教方法,育思维、练能力,方为正道。
[1]农村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钟琦.西南大学.2006-04-01
[2]辩证思维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与实践.童云华.上海师范大学.2013-04-01
[3]初中生地理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李娅.陕西师范大学. 2011-06-01
[4]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陈学军.鲁东大学.2013-04-10.
[5]初中生地理思维过程及思维障碍的诊断.张素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