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壮大,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位置尤为重要,其中会计的基础工作就是企业达到妥善经营的基础。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及发展规划中,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一直是财务部门及财务监督部门的关键注重点所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会计基础工作的整体水平对于规范化的会计制度的构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所存在的问题、相关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本文将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解决措施
当下部分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没有正确的认识,加之会计从业人员专业基础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了会计职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推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涵及意义
1.会计基础规范化的内涵
所谓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统称,主要包括由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会计档案、会计电算化、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机制以及会计工作内部监督控制等方面的设计和管理。在如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社会背景现状下,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需要在已有的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将会计基础工作与经营管理相结合,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进而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更好的服务企业,实现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双重目标。
2.会计基础规范化的意义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保证财经纪律的基本要求
在会计机构的设置以及会计人员职位的设置上需要更加的细化、明确。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人员及出纳等在日常工作中应合理分工并相互制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责任制。这样一来,充分的发挥了会计的职能作用,确保了各种监督的执行效力,对违纪和违法的行为进行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因此,良好的财经纪律离不开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可以使原始凭证的内容、会计报表的编制更加规范、细致,同时使审批的流程、手续及其他会计业务处理更加的简化、高效。所以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加强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保证会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各个部门会计基础工作的严格要求,如会计凭证的填写、档案的整理、归档以及会计账簿的登记等工作,要求做到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如此以来会计信息的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因此,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保证会计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现代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1.现代会计基础工作环境的改变
(1)会计经济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规模总量已经跃居前茅,在现有的经济局势下,原有的会计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时代的新需求。加之企业的经济业务越发多元化、复杂化,因此会计基础工作就需要更加的全面、细致,以满足企业的日常经营。
(2)会计法律环境的变化
由于我国法律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于1996年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的修改和完善。1985年1月21日通过的《会计法》先后于1993年、1999年进行了两次修改,这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操作规范在法律上进行了指引和保障。
(3)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变化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让原有的会计手工记账变成了计算机软件操作,大大的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也为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现代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在影响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的同时也给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1)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度不高
就目前而言,我国存在部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度不高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上,把过多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以及抢占市场竞争优势、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方面。尽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无可厚非的,但会计基础工作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经济发展方面也尤为重要。会计基础工作的忽略容易影响会计人员的积极性,进而直接影响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执行。
(2)会计设岗设置不规范,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未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会计岗位,出现了一人兼多职的现象,使各岗位之间缺乏了必要的牵制和制约。会计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企业不按照相关规定设置总会计师、会计岗位设置不明确等现象,导致了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不规范、不一致,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整的发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用性。
(3)会计核算不规范,存在会计失真现象
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的设置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但部分企业存在会计账簿设置不合理、原始凭证审核不合格、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档案保管制度不健全等现象,严重违背了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中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要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督管理效果薄弱
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强有力的会计控制制度和监管机制,因此企业内部容易产生管理松懈的现象,加之会计的监督机制不健全,不能很好的发挥对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除此之外,由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多流于形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如此下去,势必导致形成恶性循环,对企业本身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三、会计基础规范化的解决措施
1.思想教育,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视度
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要做好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就必须从思想上做出改变,这就要求企业在思想上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认识,只有相关认识到位,才能正确的对待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问题。因此,作为企业的领导者、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从业人员要在思想上统一,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学习,及时纠正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错误认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建设健康、绿色的企业会计环境。
2.合理设岗、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外部经济条件、市场状况的变化,会计人员应不断扩展知识面,及时更新知识,时刻关注会计专业的新动向,更好的执行会计工作。另外,会计人员还应培养创新意识,善于思考,不断的改进会计工作,使会计工作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调整会计工作流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一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对于该制度的执行并没有进行很好的监督,并没有发挥财务管理制度对于企业会计工作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就容易导致会计凭证、账簿管理的不科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企业应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之与企业的会计工作相适应。另外,企业应本着对企业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公司报表做出及时、准确的披露,不包庇、袒护。
4.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并严格执行监督
首先,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内部监督的力度,使会计部门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杜绝一切舞弊、做假账行为。同时企业人事部门应坚决采用任人唯能的制度,从源头保障员工的质量与素质。最后,企业自身应做到细致化、科学化、有效化,监督人员分工明确。不仅如此,政府机构也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在内、外监督的共同努力下一起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更加的可靠与高效。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当下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在会计业务处理实践中,如何推动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的开展,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科学性、完整性与系统性将会成为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走向与关注点。因此,企业主要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时刻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培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意识,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并依照我国会计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操作,将会计工作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孙春红.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2).
[2]姜玉成,朱同明.制定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05).
[3]杨斌,叶红明,舒畅.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8).
作者简介:刘正(1982.04- ),女,汉族,重庆,中级会计师,本科,重庆市沙坪坝区双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计基础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