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学习中的混淆问题

2015-02-27 07:41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殊性本质原理

运用哲学原理解决学习中的混淆问题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 林丽艳

学生在学习哲学时普遍反映哲学课虽然内容丰富但却掌握不好,容易混淆。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矛盾特殊性、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等哲学原理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哲学原理;排除混淆;解决问题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科学的哲学,它告诉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也能解释和解决学生学习哲学过程中一系列容易混淆的问题。

一、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可区分不同、排除混淆

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这种特殊性规定了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具体分析其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2]对于概念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不了解其特殊性规定,就容易出现混淆的状况。

1.概念认识,全面深入,理解内涵

不同的概念标识不同的事物,而事物的千差万别,是因它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有其特殊不同于他物的本质,就要认识不同的事物,必须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同样要记住不同的概念,必须理解概念的特殊性规定。每个概念要表达的事物是立体的,因此要全面认识这一事物,就要充分认识它每一个面的特殊性,认识它每一个面的不同,才能全面理解它。同样在理解记忆概念时应尽可能把握这个概念的每一个面。如“实践”是认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要揭示它的特殊性内涵,可从它的定义、两层含义、三个特征甚至实践的主要形式等多方面展开,这样较为全面深入理解它的特殊性,就不容易与其他概念相混淆。

2.概念比较,抓住特殊,排除混淆

比较更需从事物特殊本质入手,如“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两重性,即它具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特殊本质,因此它能作为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而与之相对应的“真理”概念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主观性,因此它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对原理的把握也是一样的,首先要明确它所揭示的规律特殊内涵。如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时时有矛盾,处处有矛盾,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它揭示的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揭示的是矛盾的个性。这样就基本可以消除“这两个原理这么像,老混在一起”的乱象。只有具体分析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本质规定,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是它本身而不是其他事物。抓住概念特殊的内涵定义,是排除混淆的关键。

3.界定模块,限制角度,准确答题

哲学的学习非常讲究适用范围的“条件性”,也就是要注意根据“条件”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事物本质不同,表达不同,获得的认识也就不同,认识表达不同,解决的途径也就不同。不顾条件地貌似解决问题,是会犯错误的。“灭火问题,针对不同的起源可用不同的方法,这体现了哪些哲学原理?”针对这一问题学生就很难理解,有的回答“从实际出发”,也有的回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为没必要限制答题的角度。从唯物论的角度看,由于起火的原因不同(客观的情况不同),解决问题就得从客观出发,以此作为我们决策的依据,才能正确解决问题。这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从辩证法角度看,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面都有其特殊性。油火与化学火是不一样的火,虽然都是燃烧,但造成燃烧的物质是不同的,因为物质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本质。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来限制角度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事物矛盾不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只有把握矛盾的特殊本质,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3]没按设定条件答题,不能得分就是这个道理。掌握知识,要掌握它的特殊本质,这样才能分清谁而非谁,这是避免混淆的关键。运用知识要注意它的特定条件限制,避免答非所问。

二、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原理可构建网络,序化知识

事物是有区别的,同时它们之间又是联系的,理清它们之间的必然本质联系,不仅能够排浊立清,也是事物普遍联系的内在要求。孤立地看问题,容易遗忘容易混淆。联系是普遍性的,可以根据联系,构建网络;联系

又是有条件的,必须构建有序的网络系统,才能达到目标的最优化。所学概念原理多了,难记,易混淆。根据它们的不同条件,建立有序的知识系统,就可以把它们有序地网罗其中了。而系统的有序性、整体性可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完整准确的认识,并增强有序而有效的记忆。那么如何构建有序的知识系统呢?

1.构建单课知识系统。如以哲学的研究对象为条件,构建第四课知识系统。联系的切入点是:哲学研究的整个世界,即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大领域的共性中概括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个原理;接着引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而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的;又引出运动概念(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叫规律;最后引出规律概念(如图1所示)。

(图1)

2.构建单元知识系统。以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为条件,构建唯物论体系。联系的切入点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第四课如前,第五课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切入,根据“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把第四课与第五课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唯物论的体系。这个体系,揽括五个概念,五个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3.构建全书知识系统。第二单元研究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得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第三单元,研究世界是怎样的,得出世界是围绕“矛盾”而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是什么与怎么样”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什么”解决事物的特殊本质,“怎么样”解决事物的特定特征。据此,唯物论系统与辩证法系统就紧密联系起来了,构成了全书的知识系统。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系统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整体系统了。通过系统,把众多的概念原理有序地揽括其中(如图3所示)。

(图3)

根据联系的观点,把事物放在联系中去把握,把它有序地放在它所属的系统中,有利于理解记忆与检索,若把所学知识只是孤立地去记忆,就容易忘记和混淆。根据“主要矛盾的支配地位和起决定作用”,记忆所学时可以根据核心概念,以此来牵出有必然联系的其他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如需要时,可以根据“物质、意识(认识)、矛盾”这三个核心,根据内在联系,牵出相应“点”或组成相应的“网”。根据矛盾的普遍性,明确混淆问题的所在;根据矛盾特殊性,突破单个概念的内在特殊的本质,排除混淆产生的根源;根据联系的普遍性与条件性,把所学各点它放在有条件联系起来的知识系统中,避免了无序而乱的状态。

[1][2]孙熙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④·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3]王延东:《直观图示法在高中哲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8期。

(责任编辑:黄丽萍)

猜你喜欢
特殊性本质原理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