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雯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学田小学)
浅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潘雯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学田小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生为本,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是一种进步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语文是人文教育学科,在小学语文中注重生本教育,并构建和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展开探讨。
小学语文;生本课堂;师生关系
所谓“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所追求的教育理念。顾名思义,“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要依赖于学生,教学计划的拟定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态度,教师要始终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提高师生亲密度,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人并非生而无知,“生本教育”认为所有学生都具有天赋与本能,他们的语言、思维以及对周遭的感应和创造都是一种本能。其中尤以儿童的本能反应最为强烈,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应到身边语言、生活的环境,并迅速学会适应。而“生本教育”就是借助学生的这种本能来形成新的教育动力方式。教师则是践行这种教育理念的农夫。我们要做的是施肥、呵护、指引,而不是揠苗助长。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自我,不再将所有知识填鸭式地塞给学生,而是指引他们去寻找知识,给学生放飞思维的空间。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道授业,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这就是一种“生本教育”模式,师有所用,生有所学。学生带着疑问与求疑的心进入教室,教师带着满腹的知识与热情参与课堂;教师不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学生也不再是机械地听与记,而是学会思考,自己找寻答案,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在答案中发现问题。
1.构建自我了解和互相了解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生本教育”的第一步,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并寻找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了解是为了给学生作心理鉴定,方便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找出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而同时教师也要对自己有根本的了解与认知,这则是为了教师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认清自我定位,做课堂中的“旁观者”。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讨论、思考的主体依旧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旁观者”,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起引导规范的作用。在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时,教师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散思维,在思考中获得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思考与想象进行适当约束,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向,准确把握课堂节奏,调节课堂进程,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快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把教材中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支部任务,让学生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与思考得出结论,完成课堂任务,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质量。当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以后,课堂氛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更加轻松,教师与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关系也就自然变得融洽和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锻炼。
2.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相处模式应该像家人或者朋友,可以平等地交流沟通,相互交换想法。然而“师道尊严”这四个字却一直禁锢着师生之间更进一步的交流。课堂上,学生要谨记教师的话,不可忤逆、不可怀疑,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思维与感受,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压抑的,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毫无成就感的。师生之间应该有一个平等的关系,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的实质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流。师生的互动是人与人的交流,传授的知识以及学生的感悟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流。交流本身就是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之上,因此只有彼此坦诚尊重,交流才有意义。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想法,不能一旦与传统相悖就立即反驳。以小学语文中的《坐井观天》一文为例,我们都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青蛙目光短浅,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可有一些思维比较开阔的学生会认为,如果外面的世界太危险,那青蛙为什么不能留在井底吃吃虫子过安逸的生活,面对这样的想法,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直接否定,而是以这样的契机鼓励学生交流,提出更多想法,最终只需对这些想法加以正确引导即可。语文知识并不像理科那样有绝对的标准答案,除了书本中给的参考答案,还有一大片人文的天空可以任学生发散思维、尽情翱翔。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以及说话欲望,让学生敢说、想说、愿意说,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积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感受以及不同意见。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与学生交流,这就是一种积极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就会学得更加开心,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样也会得到提高。
3.构建合作和互动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真诚沟通是实现“生本教育”的重要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入校园是为了更加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学习的工具,随意控制操纵。有教才有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人活动,而是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和谐的交流环境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前提。教学不应该成为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我们可以看到,越到高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越弱,面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越低。这是因为在长时间教师掌握课堂的环境下,学生已经逐渐习惯了听教师讲课,而忽略了自己的思维。对于这一点,教师责无旁贷,因此必须及时改变现有的教学观念。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习惯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交流与沟通中获得知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许多教材都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去展示自己心中的想法。以《狐假虎威》为例,这篇文章的故事结构简单,内容却很有深意,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感受故事背后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学生的表演,教师要尽量做到不说只看,不对学生的表演指手画脚,干扰学生的表演。生本课堂以学生为主,为学生表现自己搭建良好的平台,教师应注意生本课堂的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结合全文,我们不难看出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享受学习,实现“生本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对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挑战,教师需要在这场教育变革中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让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学会讨论、学会自己探索答案;而学生则要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探寻知识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是一件枯燥却也有趣的事情,发掘自我潜能,找到学习中的乐趣,在学习中成长,就是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教学最成功的表现。
[1]赵庆宏.浅谈小学语文生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J].学周刊,2015(19):215-216.
[2]徐敏.“生本”,让师生都快乐成长:漫谈“生本教育”对教学质量的提高[J].科技创业家,2013(22):177-178.
·编辑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