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昊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湖北武汉430080)
刍议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黄永昊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湖北武汉430080)
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于一声的优势,改革教学方法、模式等,让学生寓学于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 辅助教学 探讨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技术的一场革命,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融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一体化。它使我们意识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从而引起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甚至教学内容、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育体制的改革,“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已普遍受到广大中学师生的认可和接受,而且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
1.个别化教学
中国私塾式的个别化教学优势有利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实行“因材施教”。但因信息量少,近亲繁殖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只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意义的个别教学。利用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个别地、反复地、通过人机对话系统学习,不仅包含知识讲解、举例、模拟仿真、多媒体信息演示、提问、诊断、反馈评价等教学过程。而教师的任务更多是指导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编程及引导、释疑,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使用和需要。
2.团队合作学习
上网技术、多媒体的教学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信息传播和合作学习提供了资源共享的环境,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得这一切成为现实。而多媒体通信使多媒体信息服务远程化,多样化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已远远超过了广播电视大学所能覆盖的范围和提供的定时讲授形式,它更能及时地、反复地、具体地予以指导和帮助。
3.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步入课堂后,可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多重刺激,向学生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使学生闻其声、现其行、临其境,完全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从而收到其他教学手段不能比拟的教学效果。
4.启发与主动建构式学习
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创造性、主动性的人,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只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启发、建构,从而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特征,而且使受教育者在施教者的启发和引导下积极地、自主地和创造性地学习文化知识,真正实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合作、交互关系。
1.讲授式
讲授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实现,是通过人机交互对话,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一,克服了传统的一对多(即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学生)的教学方式,交互关系的多样化,使信息量更大,交流更广泛,受益范围更宽;特别是大量信息的输入能进行反复讲授、重点回放,增加了对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了信息的保留时间。
2.练习
借助多媒体形式多样、容量大,一节课的练习是利用其它教学手段所达不到的,更主要的是借助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学到最好的知识,并且能及时纠正错误,且能记录练习结果,便于评估,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模拟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展示普通教学无法演示的微观和宏观世界,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以及被研究环境的模拟。通过模拟仿真、夸张和特技,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活泼。模拟有利于教学环境的优化,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变“苦学”为“乐学”。
4.游戏
在课堂活动中,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可以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与竞争,学会在游戏中动脑、动手,达到“手脑并重”。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学生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得“愉快教育”成为现实,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还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水平,它始终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只能辅助教师的教,辅助学生的学,目前,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运用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端。
1.实效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使用计算机而使用计算机,为“公开课”、“优质课”而使用计算机,为评比和考核而学习计算机,致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华而不实、画蛇添足的现象屡见不鲜。
2.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软件建设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学软件绝大多数属于商业软件,不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软件的设计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软件的创作与教学内容严重脱节。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经验及教学成果、教学设想却未能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起到示范作用。
3.教师素质
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辅助教学的应用工作,必须依靠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但是在大多数学校中,教师的计算机整体水平还不高,很多教师还不会操作计算机,更不会使用计算机来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课件,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严重滞后。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一套既先进又切实可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尽快在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中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尤其要注意传播信息时代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观念,方能使计算机的运用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