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庆云 封家旺 金红岩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西藏拉萨 850030)
基于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开发
顾庆云 封家旺 金红岩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西藏拉萨 850030)
高职教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载体,项目化教学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手段,如何将二者紧密结合是目前实现西藏畜牧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开发为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总结了校本开发的理念,建设性地提出了校本教材的管理机制。
项目化教学 西藏高职 畜牧兽医 校本教材 开发
高职校本教材是建设高职特色课程的总要产物,是实现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1]。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经过多年建设,探索出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新建了十余门具有专业和区域特色的专业课程,开发了数门与之配套的校本教材,为培养西藏畜牧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就本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理念和管理情况介绍如下。
1.国家、自治区大力扶持专业发展是改革的动力
在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上国家给予了指导性意见,1999年,教育部就提出要开发符合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特色教材;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课程教材开发建设;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制订〈2004—2007年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编写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做好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工作[2];2014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更是指出,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有符合学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
2.项目化教学是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产物
项目化教学是将工作过程整合到专业教学内容中,它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授模式,将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3],更注重项目的选择、教学实施、教学考核等流程,能否研发与之配套的教材是项目化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要素。
3.国内现有教材与西藏畜牧业实际发展情况不符
国内现有教材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主要介绍猪、鸡、牛、羊等动物的集约化养殖,西藏草业资源丰富,其他饲料原料资源缺乏,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其畜牧业仍然是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4],畜牧业正从传统养殖方式向产业化发展模式转变,现有国内教材中针对牧区养殖内容较少,缺少牦牛、绵羊、山羊等动物是西藏的特有品种生理指标以及养殖规范和实训等内容也与西藏畜牧业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因此,开发适应西藏本土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势在必行。
1.明确高职校本教材建设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定位
校本教材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部分,是体现高职专业特色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5]。高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畜牧兽医专业将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为“技能驱动,学训交替”,经过对区内行业企业进行的专业调研,查明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总结这些岗位所需技能共计42项,组成畜牧、兽医、动物营养专业教师团队,将这些技能整合到课程体系中,确定每门课程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以项目化教学团队协作方式完成技能的强化训练,实现学以致用和教学与就业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2.基于校本教材建设的质量原则
校本教材建设要具有质量意识,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做到服务西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本专业与西藏畜牧产业需求衔接,项目化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就业需求衔接。一是在知识展现方面要符合高职学校教育的特色,不能照搬照抄,在知识点的选择上要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专业书籍,做到强化实践内容的同时有自己的特色,符合现实性和前瞻性,将行业内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融入到教材中,但还要保证理论适宜、内容适中,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特点;二是在内容安排上,层次清晰、分模块项目化教学,将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技能以及行业规范融入到不同教材中,加强团队协作,避免知识点的重复、交叉和遗漏;三是丰富教材建设内容,现代化的教材建设不仅仅是编写理论教材,随着教师教学手段和学生学习渠道的多样化,除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外,还应建设网络精品课件、电子教案、专业音像资料、教学素材库、专业标准、试题库等教学媒介,增加课内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上,应强化质量原则,不能直接盲目地将其作为教材使用,加强校本教材的编写立项、使用论证、信息反馈,达到相关条件后方可投入教学使用。
3.基于人的德育培养的原则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大多数来自西藏牧区,是家里第一代大学生,担负着改变自身和家庭命运的重要使命。培养他们不仅仅是让他们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应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上下功夫,坚持育人为本,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将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编写进教材中,重点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强化德育工作,就是全面施行素质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建立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畜牧兽医专业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专业发展需要制定了“十二五”校本教材发展规划,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配套建立了校本建设管理制度,对校本教材编写的立项、校本教材的经费来源、校本教材内容限定、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校本教材的专家论证、校本教材的合格标准、校本教材的信息反馈、校本教材的评选、校本教材的推荐、校本教材的责任制、校本教材的正式出版等校本教材环节都做了具体的规范,为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的施行提供了保障。
2.建立校本教材开发评价体系
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材编写进一步加强了过程管理,在团队组建上对专业教师、行业专家、企业骨干进行遴选,尽可能组成优秀的编写团队;在校编写的内容方面,编写团队要考虑是否按实际工作流程设计项目化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6],校本教材专家团队对校本教材专业内容进行把关,文字专家对校本教材的用于进行把关,艺术专业专家对校本教材整体美观度进行把关;在校本教材的使用上,实行主编负责制,专家团队有审批权,试用后每学期应有师生的使用反馈,将反馈意见报专家组,根据审议结果做进行进一步修改,教材成型使用三批次后,可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并推荐出版。
3.施行校本教材开发责任制
校本教材是编写团队专业教师和行内专家多年教学和实践经验的结晶,教材编写对实行主编责任制[7],明确奖惩原则,能有效发挥主编的能动性,同时也能发挥主编在团队中的专家权威和领导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和立项项目按进度实施。
西藏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校本教材经过多年的探索,得到了师生和行内专家的一致肯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以下方面如师资团队的建设,新技术、新设备等新知识的应用,行企业专家的深度融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建设。
[1]侯爱华.高职校本教材开发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11,17:232.
[2]肖宪龙,谢海琼.提高高职校本教材建设实效性研究[J].职教通讯,2011,4:48-50.
[3]徐锋.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要素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8:16-18.
[4]马金英.浅析西藏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J].西藏科技,2011,12: 46-48.
[5]张诗华.浅谈高职校本教材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J].职教论坛,2009,12:26-28.
[6]洪霄,付彬,李涤非.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6:92-93.
[7]吴忠.构建高职校本教材建设激励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5:70-71.
顾庆云(1979-),男,黑龙江佳木斯人,硕士,主要从事兽医临床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