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5-02-27 15:41吴玲
关键词:大学语文院校高职

吴玲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8000)

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吴玲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合肥 238000)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了很多技术人才。但是纵观高职院校语文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从中寻找原因,进而探索相应的对策。

高职院校 语文教育 问题 原因 应对策略

北京在2013年公布了中高考改革方案,其内容包括:北京将在2016年实施新的中、高考方案,方案中对语文的分值进行了调整,高考语文的考核分值由150分增至180分,中考则将语文由120分上调至150分。从这里不难看出,国家政策对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加深。但是纵观当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其情形却不容乐观。本文即是在此基础上剖析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从而探索相应的对策。

一、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尴尬境地

针对语文国学教育的状况,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教授做过调查,结果却令人吃惊:在我国,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语文的时间是学英语时间的一倍,到了初中这两种学习时间变成一样多,而到了高中学习英语时间明显多于学语文时间,但了大学很多则根本不学语文只学英语或其他外语。

纵观当今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已形成了“学校不愿开,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的尴尬局面,而学校、教师、学生这三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导致这种尴尬局面愈演愈烈。

(一)学校不愿开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为了追求就业率,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于是纷纷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在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围绕就业开设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专业课程。作为最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的大学语文因其自身的“边缘化”特征,被许多高职学院以课时压缩、增强实训能力为由,大量压缩教学时间,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而以写作或选修的形式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很多老师不愿意去上这门课程,这样导致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学校也就更加不愿意开设这门课程了。

(二)教师不愿教

一个充满热情的老师,也挽救不了一个学校不愿开,学生不愿学的课程,高职语文就陷入了这样的“困境”中。高职院校不愿意开设语文课程,认为其对就业的帮助不大,这也给教师一个错觉:“难道自己的专业所学就没有一点社会价值吗?”其实这也是现在很多文史类学科学生正在思考的问题,文科专业到底可以为社会、他人带来什么有益帮助?姑且不讨论这个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教师上课也未必能激起其兴趣,因此上课的积极性不大,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尊重,教师看到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上课的热情也会减退,最后也许就不愿意去上这门课程了。由此,语文教师在学校得不到重视,上课时学生也不认真听讲,这样一来,曾经充满激情与热血的青年老师也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越来越“懒散”,最后高职语文课程就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三)学生不愿学

高职学生基本上来源于高考失利的学生,本身的基础就比较差,再加上高考的失利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他们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其他大学的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度下降。另外,从大学生的共性上来看,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多学生将语文视为了一种考试工具,一旦进入大学校门后,就开始反感这门课程,认为其枯燥和乏味,学习语文就是浪费时间,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高职院校的学生上学的目的就是奔着一个好工作,于是专业课的学习就被放在了首位,他们也并未考虑到语文学习的长远影响,没有认识到语文对他们综合素质提升的巨大意义。同时由于高职院校多是理工类院校,学校本来就不重视,给学生也造成了一种轻视的心理。这一切就导致了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学生不愿学”的局面。

二、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形成当今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教育体系内部对高职语文的轻视甚至忽视

高职院校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提升自身的就业率与知名度,就需要将专业课放在首位,于是许多高职学院以课时不够、增强实践能力为由压缩大学语文的课时,甚至有些学校根本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而以《应用文写作》、《文学鉴赏》之类的偏重人文的课程进行教学,甚至有些院校直接取消大学语文。

虽然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曾向全国高校提出建议: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然而实际上真正开设语文课的高职院校却不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校三年,最后一年还要实践,因此真正在校上课的时间就只有两年。高职院校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强的人才,就不得不加大专业课程的教学力度,压缩的必然是他们认为不重要的文史类课程。

三要讲究艺术性。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最基本的任务是要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要艺术地运用表扬与批评有机结合的方法,有效地激发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客观地讲,多数职工群众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是主要的,因一点过失而过分批评,会使一个本来上进心很强的人背上包袱。这就要求表扬与批评都适度,批评要合情合理,表扬要恰如其分,要严得合理,宽得可行。对待每个人的短处,要以教育为主,讲明道理,使其心悦诚服;对待每个人的长处要适当表扬,防止他们骄傲自满。

(二)国家政策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人们现在谈论更多的是国家对语文日益重视,英语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这是当前现状,那么以前是怎样的呢?其实我们从这项改革方案中可以看出之前对于语文这项母语的教育并不是很重视,以前为了融入世界,学生们都是一窝蜂地学习英语,甚至到了现在,学生为了出国留学,也是拼命进行雅思、托福的考试培训,还没听说哪个学生为了学好语文进行什么特别的培训,比如说国学知识的培训。语文基本上是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虽然在高考中,语文与英语的分值一样,但是对语文的重视显然不如英语,补习英语的远远比补习语文的多得多,由此可见,国家政策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

(三)教师水平的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分为三类:资历雄厚的老教师、学术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还有刚毕业工作的年轻教师。老教师年龄偏大,学习的知识与现在的距离有些远,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汉语基础知识的把握,殊不知那是学生最头疼也最不愿意触摸的一部分知识,老教师的渊博性决定了他们与学生之间的代沟越拉越大。中青年教师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于课程已没有开始授课时的热情,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娱自乐”,靠着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一些年轻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中文系出身,对高职院校的现状了解不深,单纯给学生灌输文学知识,造成课程的枯燥乏味。年轻教师的授课热情很高,但是几节课下来,那个“热情之火”也被浇灭了,最后也就变成缺乏生机的无聊的课程。

(四)学生基础的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来自于高考考生,大部分都是高中基础比较弱的学生,也有一些是高考失利的考生,还有一些是来自于中专生,基础的薄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出现拼音不会、不识汉字、写作中出现一堆错别字、上课完全听不懂的现象。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学校的不重视导致授课老师对语文课程不重视,单纯地混混日子,反正课上好也没什么用,这样下去学生本来就听不懂,老师又不认真教,如果学生再不用心听,高职语文教学只能落入越来越差的境地。

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上,《大学语文》的课时一再被压缩,让位于专业课,此时就应该合理利用课时,将内容划分为不同的版块、专题,以文学作品为地基,在上面盖起一座座切合时代主题、时代热点、学生感兴趣的“小别墅”。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讲演、实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尽量让学生来一起组织策划这一个个的小专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鼓励他们多想、多学、多说。

最后,有的院校把大学语文开设成基础课,有的开成公共课,有的甚至开设成选修课,通常是一个班级一两百人好几个专业混在一起开设大学语文,各专业的特色不能在其中凸显出来,学生的水平自然不能提升。因此,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来分别开设大学语文课,而不能将所有的学生放在一起,进行大课的教育,也许坐在后面的学生都完全听不见老师说的话。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黑板粉笔,有些学校现在有多媒体设备,但是基本上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记,或者是有些老师照着PPT读,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方式让老师辛苦,学生听得也没效率,是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打破统编教材的“噩梦”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语文课程所用的都是统编教材《大学语文》,这种教材有其优点,但是对于注重专业技能的高职学生来说并不特别适用,更确切地说是不能满足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以及不同专业的具体需求,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职院校的特殊性与统编教材的普遍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应该编写适合不同专业的教材来弥补这个缝隙。

当然,并不是对统编教材的全盘否定,许多共通性的知识需要保留,要添加的是一些适合不同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比如说,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可能需要在其中插入一些医患关系的事例,以便于教师上课时与学生进行讨论;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在教材中多加入一些成功营销的范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给他们编写的教材中应该多加入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以及历史名人的事迹,这样在当导游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等等。不过这是一项繁重的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配合。

(三)打破单一的考评制度

现在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考评制度基本上是课程进行到一半写一篇小论文,学期末由任课教师出份试卷进行考试,最后成绩由这两个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相加所得,或者有些不怎么负责任的教师直接让学生提交一份期末课程论文作为总成绩。可是,这种考评方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并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高职院校的考评方式应该要注重日常考核,每一节课都需要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这些情况进行评价,一并放入期末考评中。且写论文、考试的成绩只作为一部分计入学生的总成绩,平时上课的表现、实践活动等等都列入考评的范畴,这也是一种不得以的调动课堂气氛的行为,这样一来,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对学生的评价也就相对公平公正。

(四)提升教师水平,打造“双师型”队伍

一方面,为了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水平,要多鼓励年轻教师进修硕士甚至博士学位,同时还应定期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可以定期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一些青年教师参加骨干培训以及短途短程的研修班,就高职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出确切的方案。且大家都是同行,进行交流更有针对性,不光对学生有极大的帮助,对教师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升能力与素质的机会,这样的研修班应该多一些。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素质,可以考虑与企业合作,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简要来说就是学校一个老师,企业一个老师,当然这个企业必须是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企业,这样学校里的教师偏重理论,企业里的教师偏重实践,双管齐下,不难保证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高。

四、结语

虽然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现状确实不容乐观,但事实上情况也并没有那么糟糕,高职语文教学也没有进展到“一塌糊涂”的地步,但高职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国家、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应该为此负责。在新形势下,高职语文教学要在授课方式、语文教材、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搞活高职语文教学,实现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和宗旨,才能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1]高雅杰,郝春生.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8):122~123.

[2]刘爱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30):110~111.

[3]邝春明.高职院校应实施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6(4)

[4]莫艳萍,杨小凤.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教改新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

[5]郭姗姗.论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路[J].语文学刊.2009(15)

[6]张泽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探析[J].天中学刊.2008(02)

[7]周晓波.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8]李梅.论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文学教育(下).2013(09)

[9]宋雨涵.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2(03)

[10]楚明.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改革[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4(01)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yyb201305)。

吴玲(1968-),安徽庐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