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影响

2015-02-27 04:38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民智报馆办报

梁 鑫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影响

梁 鑫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学术活动都与办报活动紧密相连。梁启超的“报学启迪民智论”就是全面发挥报刊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增加受众的知识、开阔受众的眼界、更新受众的思想观念来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和思想素质,为社会的进步打好群众基础。其新闻思想对于今天的新闻工作仍有指导意义。

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影响

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和学术活动都与办报活动紧密相连。梁启超的“报学启迪民智论”就是全面发辉报刊的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增加受众的知识、开阔受众的眼界、更新受众的思想观念来提高国民整体的文化和思想素质,为社会的进步打好群众基础。

一、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形成

(一)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维新派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有着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进步思想和主张。梁启超提出了“欲以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的主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维新思想广为宣传,使世人皆知维新,皆思维新,并进一步提出了“报馆者,养普通人也”,其功在救一时,明一义也。因此,欲开民智“非有报馆不可,报馆之议论浸渍人心”,则民众也可破除迷信愚昧广开见识,继而发奋图强,富国强兵。这便是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雏形。

(二)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在办报过程中发展成熟

梁启超的一生历经数次社会与思想的大变革,他的言论与思想也顺势顺时而变,但是报学始终是他唯一的追求,力求“报学启迪民智”,并在他近半生的报纸实践过程中将之贯彻完善。

公车上书之后,梁启超与维新派同仁一起积极参与了《中外纪闻》和《时务报》的创办,并发表了《论报馆有益于国是》,在此文中他将报馆比作国之耳目、民之喉舌,报馆的功能在于去塞求通,并强调:“阅报愈多者,其人欲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时务报》创办不久变销量上至数万,举国之内争相阅之,梁启超也因此名噪一时。

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开始接触了大量的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以及新闻理论,这些新的思想理论使其重新思考报学启迪民智的方法。1902年《新民丛报》在日本横滨创办,梁启超认为,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所以本报专对此病加以诊治而挽救之。他提出以教育为主脑,政治为附从的办法,准备采和中西之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泛宣传各种理论学说及科学知识,以为智育之根本。

《新民丛报》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观念,介绍西方科学知识,鼓吹民权革命,标志着梁启超国民教育与改造思想体系的基本形成,也标志着梁启超报学思想日趋成熟。

二、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一)从思想启蒙到政治启蒙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的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梁启超的办报活动起始于现实斗争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目的逐渐显现清晰:宣传他的党派和政治主张。他开民智、造新民不是为了培养富于个性智慧的个人,而是为了新国家、新政府、新制度。梁启超提出只有首先提高人民群众的治理以及文化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才能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

(二)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梁启超的启蒙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深远,尤其是对当时政治的变革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他主张开民智、兴民权,并坚决反对政府对报业的垄断和对思想的控制,主张打破报禁、解放思想。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梁启超当时提出的自由主义传播观念与西方的自由主义传播观念是有明显差别的。西方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是一项绝对的不可剥夺的权利,是人的天赋权利,个人的发展成就是社会国家的最终目标;而梁启超认为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自由,无约束的自由和权利会危害国家。

梁启超明确提出,报纸是舆论机关,是宣传工具,是为政治服务的,其功能在于发表政论以引导人民向自己所宣扬的方向前进。他认为,要根除国民的劣根性,把中国数万民众塑造成有近代观念的“新民”就应该大力宣传西方的近代社会思想。

开民智的重点内容在于对国民进行科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涉及改变社会风尚等方面的内容。例如,维新派所办的各种学会、学堂、报纸杂志、翻译西书西报,创办实业,禁止社会恶俗等,都属于开民智的内容。

三、梁启超“报学启迪民智论”的现实意义

(一)新闻人才的培养和新闻队伍的建设

近年来,新闻媒体失范问题频频出现,新闻侵权、虚假新闻、恶意炒作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新闻媒体和记者的职业形象。

梁启超的新闻职业观涉及记者的道德品格,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等各个方面,强调了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以及提高新闻从业者素养的必要性。

一是立场公正。梁启超认为,民众所发表的舆论能起到监督政府和官吏的目的,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因此,正确的舆论导向显得尤为重要。梁启超的观点与今天我们党和政府所强调的舆论导向及媒体监督不谋而合。新闻媒体应该正确引导舆论,坚持公正的立场和态度,进行舆论监督。

二是学识广博。梁启超认为,报馆从业人员应积累丰富的知识,在他看来,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重大现象以及原理、原则等知识,本国以及世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时事热点,都是普通人的常识,是进行判断的基础,而记者要承担向导国民的重任,只有“识图至熟,择涂至精”,才能有益到人,给普通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帮助民众形成正确的判断。这些关于记者的要求在今天看来显得更加重要,如何让记者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写出优秀的稿件离不开基本常识的支撑。

三是掌握技巧。梁启超认为,要达到宣传的效果,必须要掌握高超的宣传技巧,因此他提出了“浸润”和“煽动”的方法。如今,随着新媒体力量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但在更加注重传播效果的今天,掌握宣传艺术仍是记者应具备的良好技能之一。其中,梁启超所倡导的打破旧规,采用通俗自由的新文体,近乎现在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新闻传媒理念。

(二)以专业主义精神开展新闻工作

梁启超提出关于衡量报刊优劣的四条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的办报标准,体现了一种专业主义精神。在今天的新闻工作中,仍然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坚持崇高的办报目的,以崇高的思想引导受众,在媒体上汇集多元的信息和观点,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鲜性,以更为专业的精神做新闻,从多方面实现专业化操作,并增强受众意识,进而拓展公众的认知领域和知识水平。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媒体,以高度的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建构媒介责任,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同时,提高我国媒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强我国新闻媒体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工作方法和思路的改革

新媒体的逐渐普及打破了传统媒体下信息的传播模式,改变了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传播关系。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梁启超也是根据环境不断进行新闻改革的先驱。对于报纸版面,改革了报纸的版式,采用了新式书籍的装订法。他还打破了旧式期刊的“首论说、次上谕”等的格式,使用铜版新闻照片配合文字进行宣传;办报原则方面等都做了一系列改革,虽然具体的改革方案已不适用于今天的报纸,但这种创新意识正是目前媒介融合背景下各个媒体实践所需要的。虽然梁启超时期还未形成完整的信息新闻产业链条,但他的受众意识却始终暗含于整个办报过程。无论是网络媒体、传统媒体,报纸还是电台都应该遵循这一规律,都应该学习梁启超的创新精神。

[1]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中华书局,1986.

[2] 李喜所.梁启超传[M].人民出版社,1993.

[3] 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4] 张品兴.梁启超全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 徐新平.梁启超的新闻业务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9).

G216

A

1674-8883(2015)21-0034-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甘肃省2015年度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A-112

梁鑫(1982—),女,甘肃平凉人,法学硕士,甘肃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闻理论,法制新闻。

猜你喜欢
民智报馆办报
印象·邵飘萍故居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朱俊杰:湖南农民 集报第一人
报馆在中国新闻教育缘起与演进中的双重角色(1912—1949)
报上花花世界报下戚戚小人
“分众化、配餐式”办报:萧山日报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浅议严复和梁启超的民权说
论中华富强的动力和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