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为何屡陷尴尬的境地

2015-02-27 03:43蔡洪斌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字形母语语文

蔡洪斌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 四川蓬安 637800)

语文教学为何屡陷尴尬的境地

蔡洪斌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中学 四川蓬安 637800)

四川历年高考,语文成绩都不乐观,平均分就在及格边缘徘徊。面对如此低迷的分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真是尴尬无比,惭愧万分,愧对学生愧对家长愧对其他科任老师。扼腕叹息,哭笑不得之际,不由得深深反思:是什么导致语文高考得分如此之低;我们的语文教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语文教学如何走出这尴尬的境地。

首先,是学生的厌学甚至不学。学生最不重视、最不爱学的是我们的母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可发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众多现代科技文化必修课程的冲击和挤压下,汉语学习已经严重萎缩,君不闻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个怪现象:外国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而国人却把祖国文化撂在一边,以致北大办个国学班还成了巨大的新闻。

对一考定终身的高中生认为,把时间和精力耗在不可捉摸的语文上,还不如转攻数理化和英语,收效更快也更好。平均分80多点,在高考的天平上,语文的得分实在不具有分量。考分低使学生瞧不起语文学科,从而放弃语文学习,进而导致得分可能更低,于是更加厌弃语文学习。语文就在这样的怪圈中循环,如一位弃妇,满怀委屈,以泪洗面。

其次,语文内容的广博无边,语文试题的千变万化,语文参考答案的刻板僵化,语文阅卷老师的循规蹈矩,的确让人产生“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伤感。

高考语文的试卷结构(以今年四川高考卷为例):选择题10个,每个3分,共30分。古文翻译10分;诗歌鉴赏8分;名句填空5分,现代文阅读22分,语言运用15分,作文60分。

高考试题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广泛,思想容量大,有的文章专业性很强,有些学生对这类文章毫无兴趣,读文章一头雾水,做题更是一塌糊涂。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内容往往也比较生僻,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想得分是比较困难的。光是前四个选择题,涉及到字音、字形、词语、熟语、病句,就够令人头疼的了。

先来看看字音字形题,要想得这6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就是大海捞针,有时纯属运气。做的语音字形题何止千万道,但往往是记住的不考,模棱两可的却出现了。只要有一个字音字形拿不准,就可能导致6分全丢。再加上四川话和普通话的差异,习惯性的误读误写,让我们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鲫鱼的鲫,晕车的晕,我们习惯上读成二声和一声,可实际上它们都读四声。这是常见字,更别说那些相对生僻一点的字。再说字形,现在的学生本来就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更不重视汉字的规范书写,往往是错别字连篇。网络语言的疯狂来袭,使他们更加丧失了对汉字规范书写的辨别能力。积习难改,有时望文生义,错误也就难免。

要想在高考中拿到这6分,除了日积月累,别无他法。这看似简单,却是一项异常艰苦的工作,长期坚持,很能锻炼学生的意志,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但大部分学生却没有这样的耐性,干脆放弃,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词语、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要求之严谨、刻板,更让学生如坠五里云雾。鸡蛋里挑骨头般的改病句,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看到语文可憎可厌的面孔,完全丧失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至于现代文阅读题,更是让人哭笑不得。正如消息中所说:今天的语文考试已越来越与语文规律相背离,最为典型的便是语文“主观试题”的“客观化”,广大考生则完完全全处在一种任人宰割的位置上,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实在是将语文教学和语文考试变成了无章可循的猜谜和谶学!这样,语文彻底成了玄学,语文老师纵然使出浑身解数终究敌不过一张试卷的百般刁难,在世人失望的眼睛里,语文老师徒然成了不值一哂的“空空道人”。

语文知识的广博,高考试题的苛酷,对文章支离破碎的解读,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使教师和学生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如旋转的陀螺穿上着了魔的红舞鞋,带上镣铐,忘情而痛苦地舞蹈,最后,步入“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怪圈,使语文学习变成了一件痛苦而尴尬的事。甚至有学生说,学了三年高中语文,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怕一出口就语病连连。看来,“误尽天下考生是语文”这话还不那么一无是处。学生语文素养低,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的标准化,直接导致高考语文低分频现,令语文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

那么,如何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使语文教学的春天早日到来?

首先,要有大语文观。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太功利。急功近利,必然导致舍本逐末,这是语文学习的大忌,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将被惨不忍睹的分数击得晕头转向。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广泛阅读,注重积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在生活中感悟体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你要让学生爱好某种东西,你自己首先要爱好它。如果我们语文教师都觉得所教学科枯燥无味,激发不了自己的情感,那又怎么期望学生从内心去喜欢它呢?语文学习就是一个积累和感悟的过程,而为人师表的教师却不注重积累、感悟,无法体验到凝聚在文本语言中的哲理和情感艺术美,又怎能引导学生诠释经典,让他们的生命意识和作品的生命意识产生异质同构的效应呢?

其次,交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去探索发现,寻找规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语文的能力,语文教师要舍得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时间在语文的海洋里去遨游,去徜徉,去充分感悟语文的无穷魅力。我们无法决定学生高考的命运,但我们可以架起方舟;我们无法预知成败,但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当然,我们更期待着高考语文试题能更人性化,能更切近学生的生活,参考答案能更灵活,阅卷的指挥棒不至于将学生压得粉身碎骨,应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给考生一些人文关怀。毕竟,高考语文次次创新低,对国人来说,不是一件光彩事。

我们每一位公民要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眷恋。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就该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失去了母语,就失去了民族文化之根。语文教学,应担当起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任,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真切希望社会各界给予高考语文更多的关注和宽容,群策群力,使语文教学早日走出尴尬的境地,恢复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字形母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母语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母语
添一笔变个字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