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山西省忻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大力发展干果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张敏
山西省忻州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发展干果经济林是山西省林业富民四大工程之一。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对减少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因此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把兴林与富民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发展干果经济林产业,加强核桃、红枣、仁用杏、柿子、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建设,是推进生态兴忻、林业富民工程,建设山川秀美新忻州,促进忻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1.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是忻州市资源优势决定的
忻州市光照充足、气候分明,昼夜温差大,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是核桃、仁用杏、红枣等干果最佳适生区,依据适地适树原则,发展干果经济林条件得天独厚;忻州市七山三川,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70%左右,目前尚有宜林四荒地360余万亩,其中适合干果经济林的大约150余万亩,加之近年退耕还林以及林粮间作栽培模式的推广,均为忻州市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资源;忻州市干果经济林栽培历史悠久,保德油枣为全省十大名枣之一,河曲海红为全国独有,五台花淑、核桃、柿子享誉全省,忻州市的这些优势树种栽培历史均达到百年以上;加之在长期的干果栽培历史中,果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上述资源优势为干果经济林的大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
2.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是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
核桃是我国珍贵的木本油料两用树种,木材坚硬,纹理致密,工艺性能好,是军工机械、高级家具的优质用材,核桃仁芳香味美,富含磷脂及多种维生素,是益脑补脑的天然营养品。红枣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栽培管理容易,结果早,盛果期长。枣果营养丰富,维生素C含量居各类干果之首。仁用杏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高的优良树种,杏仁是目前国内外市场的紧俏商品,加之杏树抗旱抗寒,是高寒山区和干旱区重点发展的经济林树种。总之,干果营养丰富,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也是人民群众非常喜爱的休闲食品,市场需求量大,且逐年增长。
3.大力发展干果经济林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选择
近年来,干果市场价格一路高涨,如核桃价格每斤16~20元,干红枣每斤3~5元,花椒每斤20~25元,且供不应求。受市场导向,忻州市一些地方发展干果尝到了甜头,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选择。忻府区小王村全村600口人,近年新发展核桃1000亩,核桃总面积达到1200亩,人均2亩,平均亩收入1000元,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目前核桃已成为小王村致富的支柱产业。种核桃省工,好管理,土地产出率高,果实好保存,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是一项老百姓能致富快致富的朝阳产业。因此,因地制宜发展干果经济林产业,是新时期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1.生产现状
目前,全市干果(核桃、红枣、仁用杏、柿子、花椒等)经济林面积113.13万亩(2010年底面积62.23万亩),年产各类干果4000多万千克,产值1亿多亿元。核桃主要分布在温度较高的小气候区域内,如原平楼板寨、闫庄,繁峙神堂堡、庄旺,定襄南庄,五台陈家庄、东峪口等乡镇的个别村庄;红枣主要分布在保德、河曲黄河沿岸及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代县等地的村庄周边;花椒、柿子主要是在定襄县南庄、五台县陈家庄等低海拔地区;而仁用杏则是近十几年来新发展的经济林树种,主要分布在代县、繁峙、原平、忻府区等地的半坡丘陵区,初具规模。海红主要分布在河曲、保德、偏关三县的黄河沿岸地区。
2.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不到位。由于近年来偏重生态林营造,忽视了经济林发展,认为经济林产量低,产值小,效益差,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从而缺乏引导,缺少扶持,致使干果发展滞后。而临近忻州市的吕梁市目前干果经济林面积达400余万亩,农民人均1.5亩,是忻州市的5倍,差距巨大。
二是少而散,缺乏规模和品牌。忻州市多数丘陵山区发展干果都是兼营,房前院后栽上几株,或者专门栽上三五亩,没有形成较大规模,也就没有在市场上形成较有影响的品牌。
三是采用传统方式栽培,产量效益不高。多数干果园不深耕,不施肥,不浇水,病虫防治不及时,管理粗放,靠天产果,导致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高。
四是加工水平低。忻州市干果除红枣外,多以原果售出,附加值低。即使红枣,粗加工干枣也占有较大比例,而深加工产品如熏枣、糖枣等所占比重很低。
1.任务目标
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干果经济林发展的意见安排,结合忻州市实际,全市“十二五”期间计划发展干果经济林的任务目标是:新发展干果经济林173万亩,总面积达到235万亩,实现人均1亩干果经济林的目标。其中:
新发展核桃经济林85万亩;仁用杏56万亩,红枣22万亩,文冠果5万亩,海红果3万亩,花椒、柿子及其它干果(扁桃、大果榛子等)2万亩。
2.区域布局
根据全市的自然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和各类干果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总体布局为:东部以忻府区、原平市、代县、繁峙县、定襄县、五台县滹沱河流域的丘陵区、低山区重点发展核桃、红枣、仁用杏以及花椒、柿子、文冠果等干果经济林;西部以保德县、河曲县、偏关县黄河沿岸的黄土丘陵区重点发展红枣、海红经济林。全市发展干果经济林,要形成规模化发展、基地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的产业模式。合理调整树种、品种结构,优先发展名、优、新品种,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1.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品种就是生产力。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核桃当前应推广的主要品种是:晋龙1号、晋龙2号、辽核1号、中林1号、薄壳香等。仁用杏主要推广的品种是:优1、龙王帽、一窝蜂、串铃扁等。红枣主要推广的品种是:本地优良品种油枣、太谷壶瓶枣、河北赞皇大枣、交城骏枣等。花椒主要推广当地优良品种,如大红袍、黄金椒。柿子主要推广盖柿、牛心柿等。
2.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
按照栽管并重的原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努力提高干果品质和经济效益。一是建园时大力推广生根粉蘸根、根系蘸泥浆、节水栽植、坐地苗栽植、铺膜套袋等技术,想法设法提高成活,确保建园成功;二是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该技术是在干旱山区节水省肥的一项最新实用技术。近年来在果园推广效益显著,可使果树全年肥水供给稳定,有效改善果树生长发育状况,达到显著增产和壮树的目的;三是大力推广生物覆盖技术,如秸秆覆盖、生草覆盖等;四是加强整型修剪,变不修剪或粗放修剪为精细修剪,将干果树整修成良好的树型结构,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使其尽早结果;五是大力推广核桃去雄、枣树开甲等实用技术,以节省与调节树体养分供应,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坐果率。
3.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生产
新时期发展干果经济林,一定要创新发展模式,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生产。具体讲就是要以干果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整合力量,逐步建立起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林产品附加值,促进林业产业升级换代,增强忻州市干果经济林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4.建立干果经济林扶持基金
为了鼓励农民积极发展经济林,解决群众投入不足的困难,促进干果经济林健康发展,各级财政应拿出一定规模的资金,建立干果经济林扶持基金,对农民建立干果园进行补贴。同时可将退耕还林与发展经济林结合起来,让栽植干果的农民享受到退耕还林的各项优惠政策及实实在在的补贴。
5.统一规划分段(片)实施
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发展适度规模的经济林就必须以乡或以村进行统一规划,由经济林合作社或家庭林场分段(片)组织实施,这就需要对土地经营权进行有序流转,将分数、零碎的土地进行适度规模集中。乡村领导一定要协助合作社和家庭林场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流转时一定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引导,不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原则。流转后要办好有关的手续,签订好相应的合同,让原承包户和合作社或家庭林场都无后顾之忧。只有这样,经济林建设任务才能顺利完成并取得预期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