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从受众心理角度探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原因
赵国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明星真人秀节目作为娱乐节目的长盛不衰可谓演绎了电视节目的一个神话。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进行探析,分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的原因,发现受众的四大心理,即偶像崇拜心理、从众心理、猎奇心理和补偿心理是“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的受众心理原因。
关键词:明星真人秀;受众心理;火爆原因
当今时代,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个种类的电视节目,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眼花缭乱,不过对于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看电视的观众来说,各类电视节目中的娱乐节目一直为观众所追捧,而其中的真人秀节目更是娱乐节目中一朵一直非常繁盛的花。
真人秀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娱乐节目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叶开始风靡全球后,一直没有衰落,此后,无论是在哪个国家,“真人秀”都是争夺收视率的最有竞争力的电视节目,它以其独特魅力迅速吸引观众的眼球。本文从受众心理的角度探析“真人秀”节目中的一个类别,即“明星真人秀”节目火爆的原因。
偶像崇拜通常指的是人们对任何一种偶像、图像或物体的崇拜。偶像崇拜,是一个人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偶像崇拜是人们精神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很多青少年都把当红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偶像。而这些青少年中就有部分人对自我心目中的偶像达到了一种极度的狂热、执着甚至痴迷的程度,这就是所谓的追星族。无论是正常的明星崇拜者,还是狂热的追星族,他们对自己的偶像都充满了期待。
真人秀节目就是利用了观众的这种偶像崇拜心理。首先用人们的偶像崇拜心理用明星聚集人气,偶像崇拜者一定会主动关心收看有关自己偶像的一切电视节目,就这样,在真人秀节目远未开播之前就已经积聚了大量期待该档真人秀节目的观众。其次,平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的偶像都是带着光环在舞台上的形象,从未看过其日常的生活状态,真人秀节目通过给参加节目的明星安排任务,并全程跟踪其完成过程,以普通人的拍摄表现技巧去展现明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是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另一大看点。
以目前比较火爆的明星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跑男》为例,前者展示了明星在亲子家庭的生活状态,而后者则展示了明星们在完成任务,做游戏时候的平常人的比赛状态,这种明星在真人秀节目中的非常态化的展现对于偶像崇拜者——粉丝来讲无疑是具有巨大的吸引力的。
从众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跟随大众的脚步,这是基于一种交流的需要,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孤立”,。而若想不被社会群体孤立,则需要有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关心的内容来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且通过长期稳定的共同兴趣和话题的探讨来维系这一社交圈子的稳定,从而找到自我在社会群体中或小圈子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这就是真人秀节目火爆的另一重大原因。再以《爸爸去哪儿》和《跑男》这两档目前较为火爆的真人秀节目为例。它们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火爆,这两档节目的内容,包括“看点”与“槽点”等都成为其闲暇时间谈论的话题,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没有观看这两档节目,不知道节目中都有哪些明星父子,不知道萌娃和明星老爸都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也不知道跑男中哪些明星新出场,哪些明星被淘汰,更不知道其中的精彩内容,那么他就将无法参与到有关《爸爸去哪儿》和《跑男》这两档节目的讨论中,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无法参与分享有关话题。这样一来,这些没有看真人秀节目的人就会产生一种被孤立的心理感受,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落伍心理”会日益严重。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一般人都会连续或间断性地关注这些大家口头谈论的真人秀类节目。以便于在人际交往或网络交往中能够有话题谈论,不至于被孤立。
除了主动关注明星类真人秀节目的人群外,还有一大部分由于从众而并非主动或被动关注的观众,如此一来形成有关该节目延伸话题的讨论的规模就会日益扩大,其关注度也会随之上升,真人秀节目收视率的提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结果。
猎奇心理,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好奇心理。心理学上认为,好奇心理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马斯洛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积极探索环境的需要,他们对四周环境充满好奇心,对神秘的、未知的、不可预测的事物心驰神往[2]。具体到明星类真人秀节目中,主要是指观众对明星本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状态或比赛等状态的好奇。
以《爸爸去哪儿》和《跑男》这两档明星类真人秀节目为例。《爸爸去哪儿》这档明星类真人秀节目。首先观众对明星们的日常生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这种表现明星家庭亲子生活的真人秀节目不言自明就能极大激发观众的好奇心,并引起收看的欲望。另外,日
常生活中,孩子与母亲的相处时间比较多,不论是对小朋友的学习或生活起居照料主要靠家庭中的母亲,但该档亲子节目却一反常态,颠覆人们认知观念的表现父子之间的关系,看父亲在代替母亲角色负责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起居的照顾过程中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自然而然就勾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
其次说《跑男》。首先,每期都会有神秘嘉宾出场,那么这个神秘明星到底是谁,这种对于未知的期待就激发了受众的好奇心。其次,就是完全未知的赛程设置和比赛结果,明星要接受什么任务,参加什么样的挑战,都是未知的,这就足以引起观众好奇的期待心理。最后,在收看节目过程中,参与探索、挑战的不仅仅是参加真人秀节目的明星,还有在电视机前的受众,对于节目中的神秘人物,观众也有极为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电视机前跟随着明星一起探索。
补偿心理指的是人们为了克服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偏差,通过接纳外物审美特性和自我调节以弥补心理的空缺,使生理、心理由失衡达于平衡与和谐的一种心理[2]。现代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们普遍承担较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的比较中,人们会对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自卑。但是通过观看明星们的生活、面对陌生事物的反应与参加比赛的表现,并将明星们在节目中的表现与自己在电视机前同步虚拟参与或从心理参与的表现相比较,发现其实明星也像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各种困难,要经历一系列的挑战才能完成任务,甚至有时自己会比明星电视节目中的明星表现得更为出色。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补偿心理,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以目前火热的真人秀节目《跑男》为例,观众是与明星一起带着任务参加挑战的,因此对于节目中的突发状况,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大脑中也是一起反应,启动应急机制的。这时大抵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明星与自我反应相同,此时会产生一种认同心理,自己的反应被明星认可并采用;一是明星不及观众自我反应快速,这时电视机前的观众会比节目中的明星参与者还激动,期待其能够及时采取自我反应的应急措施,如若采用大松一口气,否则就心存遗憾,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却无形地树立观众的自信心;最后就是明星比观众反应快,但是紧接着观众也明白其意图,在这种条件下,也会为自己能够迅速明白偶像的意图而兴奋。
参考文献:
[1]宋佳仪.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探析[J].大众文艺,2010,(12).
[2]李楠楠.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东南传播,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