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忠
(作者单位:新疆新闻出版广电局村村通运维中心)
新疆户户通工程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余晓忠
(作者单位:新疆新闻出版广电局村村通运维中心)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疆户户通工程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对如何做好工程的收尾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户户通;工程收尾;问题;处理
2011年9月4日,宁夏召开的全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试点工作现场会上提出,在全国尽快实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的全覆盖。2012年,新疆启动了“户户通”工程,当年全疆总计安装户户通设备50万户;2013年,全疆安装设备1213488户;2014年安装90万户;截至目前,全疆累计安装261万户。2015年年底前,还将完成收尾工程再安装40万户。
如何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做好收尾工作,统筹规划解决前期工程建设中的遗留问题,为今后的运行维护打好基础,对确保新疆户户通工程的长期通、优质通至关重要!
2.1 有线网络与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划片交叉重叠的问题
根据部分县(市)的反馈,在户户通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或多或少存在有线网线与直播卫星服务区域划片交叉重叠的问题。有些县(市)到安装时才发现无法定位开通,有线网络的划片与县(市)广电局的计划存在冲突,造成设备闲置不知如何处理,类似问题在有线网络上划的县(市)尤其突出;另外,有些区域虽然已经明确纳入了有线网线服务区域,但是,看到“一路之隔”甚至是“一墙之隔”的邻居在“享用”免费的直播卫星公共服务,这部分用户坚决抵制花钱加入有线电视网络;还有些用户因居住分散等原因,有线网络多年未接入。加上移动基站的覆盖边界相对比较模糊,确实会出现一些被错误纳入有线网络服务区域的用户。
针对以上问题,第一,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直播卫星是解决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占领农村思想宣传文化阵地的必然要求,当前新疆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政策应坚持“卫星覆盖为主,有线无线发展为辅”的技术政策,应按照总局确定的“截至2011年12月31日有线电视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均应划入直播卫星服务区域范围”的原则,把户户通工程作为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强力推进。第二,对区域划片时未认真核查,将不具备条件的区域纳入了有线网络服务区域的情况,在认真细致逐户核实的基础上,要本着保护用户收视权益的原则,逐级申报到自治区广电局汇总后,统一上报总局卫星直播管理中心坚决予以纠正。第三,在有线网络已经通达的区域,要本着兼顾有线网络有序发展的原则,不应再安装户户通设备。对于虽然处在有线电视网络通达区域,但是,分布十分分散偏远、有线网络通达确实有困难的用户,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其纳入直播卫星服务区域。
2.2 偏远山区设备开通困难的处理方法
户户通设备的开通是通过手机SIM卡向总局用户管理系统上传位置及设备信息,经过系统验证后通过卫星传输通路给设备下发授权指令。目前,仍然有部分区域移动信号十分微弱,通过SIM实现“发送成功”这一环节总是出问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区域,建议各县(市)可在认真摸底核实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采集基站信息,集中开通的办法解决。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安装人员持移动基站信息采集仪(也可用调星仪)对移动基站信息进行手工采集,按照直径不超过2km进行划片,每个片区按“米”字型采集9个以上点(可采集米字型外围8个点加中心1个点),找出能覆盖所有采集点的一组基站信息(不超过10个即可),通常选取每个采集点的最强信息组合即可,事实上,对偏远山区,只能采集到1~2个基站信息,相对更简便;二是将同一采集区内的用户、接收机信息与基站信息进行关联绑定,将信息汇总后,逐级上报至自治区广电局,经审核后报总局;三是卫星直播管理中心通过卫星通道下发上报区域内接收机的授权指令,按照规定的时间,选择较大的场地架设数十面接收天线(如县广电局或乡镇政府大院),对户户通接收机进行集中开卡,写入人工采集的对应区域基站信息;四是组织人员对完成开卡的设备进行卫星及地面天线的安装调试,连接设备即可直接接收电视节目。另外,如能确认片区内某一地点移动基站信息较强(如村委会),且人工采集的基站信息经与该点的基站信息核实完全一致,也可在该点进行集中开通,然后分别安装到用户家里,减少了逐级上报及下发授权指令的环节,可提高安装效率,但要确保写入加密卡的基站信息与接收机所在地的基站信息必须一致。
另外,对极个别确实没有移动基站信号、分布特别偏远的用户,虽然数量很小,本着保障这部分群众收视权益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应采用“村村通”设备进行覆盖,申报采购“村村通”设备。
2.3 村村通老化设备的替换问题
新疆于2009年下半年为偏远农牧山区的用户安装了205801套海信DB625S村村通设备,传输的是清流不加密信号。从2010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为了遏制“山寨锅”蔓延这种被动局面,决定开始在直播卫星上同时采用加密信号进行播出,并且明确今后只发展加密设备。由于村村通清流设备已接近寿命末期,加上总局自2014年4月份开始已经逐步减少清流节目套数直至最后全部关停,
目前电视节目已不足30套。因此, 2009年安装的设备即将面临信号关停的问题,加上已经使用了6年,老化严重,原则上建议全部更换。
2.4 工程质量的改进建议
由于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县(市)为了赶进度、抢时间,工程安装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用户及设备信息不准确,很多地方存在用户与设备信息不匹配的“张冠李戴”现象;二是设备安装不规范,存在卫星及地面天线安装不牢固的情况,极容易出现天线偏向问题;有的线缆随意拉扯,线缆不固定也容易在节点接头出现故障。
为了给后期的运行维护打好基础,建议各县(市)可集中力量进行拉网式的改造,带上有3G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逐户核实修改用户及设备信息。同时,天线安装固定有问题的县(市),可集中统一采购卫星天线底座(带地面天线固定),按统一标准进行改造。
由于种种原因,各县(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棘手的设备故障急待解决。一是机卡不匹配故障。有的是录入人员将加密卡号、机顶盒序列号等信息录入错误造成,也有的是将卡插错机器造成的。较为快捷的办法是由安装人员携带具有3G上网功能的电脑,核实用户及设备信息后,登录户户通用户管理系统,使用“更换设备”功能进行操作,再插入SIM卡重新安装开通。二是不恰当地集中开卡导致写入智能卡的基站信息与农户所在地的基站信息不一致,发生位置信息改变故障,过了“3+7”天的提醒宽限期后无法正常收看。还有部分用户因搬家或转场等原因,发生位置信息改变。可由维护人员携带能3G上网的电脑上门,执行“移机”操作,再插入SIM卡重新安装开通即可。三是还存在个别跨县搬迁用户(比如移民新村)携带的设备开通问题,较为简单的方式为由原搬迁地广电维护部门进行销户操作,在新搬迁地重新进行录入、安装及开通即可。另外,还有如牧民转场期间,留在原居住地的设备长时间不开机,超过两个月错过了授权更新周期导致节目授权信息丢失,无法正常收看的情况。需对卫星天线接收对准及线路连接检查确认无误后,可通过加电开启机顶盒3小时来恢复获得节目授权。
户户通工程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给后面的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运行维护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任务繁重,在做好各项日常维护工作的同时,还要注重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广电行业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告知用户应正确使用设备,避免发生无谓的故障,以减少维护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黄其凡.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几种常见技术故障现象及其解决之道[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6).
[2]殷召藏.户户通接收机在无GPRS信号区域的定位开通方案[J].西部广播电视,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