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顾郁艳
语文教学:舞动课堂,精彩人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顾郁艳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茫然的神色,我才越讲越起劲。”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老师的课堂再也舞动不起来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时,课堂效率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做才能使课堂舞动起来呢?
1.树立“以学定教”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以学定教”,就是以学生为核心,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掌握新知识的实际来开展学习活动、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所有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均围绕学生而展开。课堂是否有效,其唯一指标就是看学生有无收获,有无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真正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出发,在每一堂课上,充分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关注学生获取知识,探究结论的过程和方法,让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而不像传统的模式,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2.课前“为生而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为生而备”,即为学生有效学习而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那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研熟、研透,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以及本课的重难点知识,参照教材提示、课后思考题和练习题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设计完后,将备好的教案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预演”,让教师与学生、问题与情境、过程与方法等课堂元素都调动起来。同时,问问自己:“这个环节的设计适合我的学生吗?”“能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又该怎样调整和处理?”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有效学习而精心准备教学设计,以从容不迫的心态进入课堂,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3.课中“以学而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以学而教”,即为学生有效学习而教。要达成这样的目的,要让学生真正有收获,能“知识过手”,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调动和发挥出来,即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必须围绕重难点知识展开,进行精讲;在教学方法上必须以能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感悟、运用为主;在组织活动上必须让学生真正“动手、动口、动脑”,而不是表面形式的活动;在巩固练习上必须围绕知识点,分散地、循序渐进地、容量适当地多练。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切实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予以及时的分析和解决。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精心设计的教案不能简单地照搬到课堂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课堂上的弹性灵活及学生始料未及的回答和体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鼓励学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生成体验和超越目标,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课堂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真正的“以学而教”,才可能是有效,乃至是高效的。
4.课后“以学而思”,有效反思每一节课。“以学而思”,即教师在课后要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反思。教师要仔细品味和咀嚼自己的教学过程,认真反思:学生知识有没有真正“过手”?学生是否掌握了重难点知识,能不能正确运用?这节课效率高不高?效率高,高在什么地方?效率不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该如何解决和调整?只有通过深刻的教学反思,才能得失于心,并将反思的结果、感受、体验重新纳入新的教学设计中。如果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能真正做到深入细致地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便有了更充足的保证。
惟有“以学定教”这一理念还不足以让自己的课堂舞动起来。当今的学生有着太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冲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孩子想说就说,要尊重学生的问题,要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鼓励想说就说。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使问题贯穿始终。不管问题是多么幼稚,也要告诉孩子们,没有人会笑话大家提出的问题。如在教学《骑牛比赛》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那位骑手没有从牛背上摔下来的原因,让学生经历了“读书——想象——质疑——再读书——学生互动解答——再想象”的思维过程。这样引导,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对重难点问题的质疑,并以疑促读;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学习的兴趣高,学习的效果更好。
2.尊重学生的问题。现在的课堂上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质疑,但是学生提出了七八个问题,教师只选取两三个问题解决。教师选取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师教案上设计的问题,至于其他问题则被教师无情地“梳理”掉了。还有一种现象,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想要的问题时,就避开了。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花瓣飘香》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提出质疑:作者当时因为什么而忽略了自己的妈妈,他的情况和小女孩一样吗?教师在一愣之后,说了一句:“这个问题,我们有空再说吧!”但紧接着,教师再也没有找过这个学生。教师用了这样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把问题回避了。学生感到多么失望啊!如果教师能尊重学生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一定能让该生加深对课文背景的了解。
3.创设问题情境。一位教师教学写留言条时,按照基本教学模式,老师不停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老师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一步一步地教学着,但从不创设问题情境。30分钟的课堂教学终于结束了,老师只留了10分钟给学生。学生冥思苦想,却不能独立地写出一张留言条。从课堂时间看,30分钟后学生才动笔写;从课堂效果看,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明白。我想这节课如果教师在列出提纲后,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互相交流补充,认识留言条的内容、形式,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写,那么,学生必然能学会新知,同时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
如果说,上述提到的两大点是必备条件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一点则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荀子说过:“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洞察精微的道理并能表述出来,才可以为师。新课程标准中教师教学技能的新取向就“要求教师要加强沟通技能”。教师应当在课堂语言上努力追求“准”字。
一是“音准”。课堂上应当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方言杂语混沌一锅,学生听不清,听不懂,其他通、精、透、活、趣、美皆枉然。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控制语调、推敲语气、调整语速、强调表现功能。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是“意准”。教师在讲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内涵,紧紧把握本节课教材主题思想和中心内容。讲课表述应紧扣教材主题思想和中心内容,层层舒展,把知识讲准确。课堂讲述中选用恰当词句,以表达教学内容,若用词不当,词语搭配不当,语言就会失去准确性。
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合乎逻辑性和思维规律,并起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就是说,任何学科都要运用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研究对象,运用一般的或特殊的逻辑方法论述本学科的现象和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把本学科的内在逻辑通过科学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之路才刚开始,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只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懈努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提倡“以学定教”,准确运用自己的课堂语言,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坚信,语文课堂一定能无比自由地舞动起来,孩子们的人生一定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