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突出“五性”

2015-02-26 20:54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新城中学孙蔚
新教育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五性于勒杨绛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新城中学 孙蔚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要突出“五性”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新城中学 孙蔚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提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科学的提问应具备启发性、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发散性这五大特点。

中学语文 课堂提问 突出“五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她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数量格外惊人——平均每天提问395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提问来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自发地思考起来,主动探索要学习的知识。

同理,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适切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师生互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巧设提点,四两千斤——提问要有启发性

课堂的提问,不仅仅是要学生来说出答案,也不是机械的一问一答。当然问题的难易有差别,有的问题很容易回答,是作为一种引导,来让学生逐步走入教师的课堂设计,去深入理解课文。但关键的问题、优质的问题,一定是要有启发性的,是要能开启学生思维的。这里的启发性,指的就是学生能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中,得到某种提示,从而有方向性且有效地去思考问题,而不是面对问题一脸茫然。孔子就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师提出的关键问题能引领学生的思考,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二、有的放矢,思而有路——提问要有针对性

语文学习,平时的学习对象就是一篇篇课文。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完整的结构,而语文课堂的学习经常需要深入文章内部,去发现细节上的关键,品味具体的语言或是理解文章的结构。而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不容易深入到文字内部;作为教师,就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给学生找到深入探索的突破口。在这种时候,切忌提出的问题太模糊、太笼统,那学生还是会不知如何下手。如七年级朱自清的《春》一课中,如果我们直接对学生提出问题“作者是如何写春天的”,虽然是课文的关键问题,但显然因为指向了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学生听到这样的问题还是会非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将问题修改一下,改为首先提问“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事物”,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从文中找出“小草、花、春风、春雨”等答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较容易地归纳出作者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春天的,为我们呈现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一系列春天的画面。教学目标自然达成。

三、逐层深入,铺路架梯——提问要有层次性

有很多课文是有一定深度的,学生并不一定能一望即知,一下子理解到位。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文章要旨,探索较难的问题,教师对于提问的设计,就要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学生搭建问题组成的台阶,引导他们逐步地深入思考下去。如《老王》一课中的最后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对其中蕴含深意的把握却是非常有难度的,学生是很难理解到位的。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把这个问题作了分解,逐层深入——

1.杨绛是“幸运的人”吗?幸运在哪里?老王是“不幸者”,不幸在哪里?

明确:杨绛虽然家庭在文革中遭遇磨难,但身体健康,家庭完整,有学问,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衣食无忧。老王没有文化,没有稳定工作和足够的收入,生活贫苦,身体有疾病,孤苦伶仃,没有家人的关心和温暖。

2.杨绛一家对老王如何?

明确:杨绛一家很关心老王,女儿给过他鱼肝油治好了他的眼睛,照顾他的生意,对他很友善,买他的香油和鸡蛋。

3.“愧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明确:愧怍就是惭愧。意思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没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羞耻。

4.杨绛明明对老王很不错,为什么还会觉得“愧怍”呢?

明确:因为她享有太多老王没有的东西,比如健康,比如家庭;而她对老王虽然友善,却还是不够关心他,没有能够给他更多的帮助和真诚的温暖。她反思自己应该可以做得更多,所以觉得没能真的尽到力,因此愧怍。

通过对这个句子中看似简单的词语进行逐个分析、比较,学生随着问题的指引逐步深入了文本,最后当然也就能够顺畅地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当然也就理解了本文的主旨与内涵。

四、整体考虑,提纲挈领——提问要有系统性

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个整体,这就意味着不论哪一个教学环节,哪一个课堂问题,都应该是遵循教学目标的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提问题的时候,必须有系统性,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思考水平及某种教学逻辑,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这个方面问一点,那个方面问一点,这样学生的思路会被扰乱,也无法对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认知,课堂的提问就会无效化,当然也就谈不上课堂效率了。如《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作品的主旨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拜金主义对人性的异化。小说篇幅较长,描写十分丰富精彩,要学生从小说中抽丝剥茧直接深入理解主旨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往往不容易抓住要点。而作为教师,我又不能在课堂上代替他们的思考,直接给出答案。为此,在分析了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我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

1.对于于勒,在当初他还在家里的时候,人们怎么称呼他?

明确: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2.当于勒寄回那封信以后,我们家人是如何称呼他的?

明确: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人、有办法的人。

3.当我们在船上发现那个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勒,又如何称呼他了?

明确:小子、这个贼、讨饭的、这个流氓。

4.我们一家对于勒的称呼不断在变,变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钱。

5.于勒跟我们一家之间有没有什么是没有改变的?

明确:亲戚关系。是父亲的弟弟,我的叔叔。

6.这不改变与改变之间表明了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明确:金钱是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无足轻重。

以上这些问题是从整个文本中提炼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这样逐步深入的提问,学生就能逐步明白小说不仅是在写主人公一家、尤其是菲利普夫妇的虚伪贪婪,也是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特点,彰显出人性在金钱腐蚀之下的异化。如此一来,这篇小说中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我们就抽丝剥茧地弄清楚了。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置身于对整篇小说的理解中,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也能增强文本的整体性观念,能够学会如何从文本中提炼重要的信息、提纲挈领地思考问题。

五、走出课堂,心怀天下——提问要有发散性

课堂中的提问,一方面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另一方面也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因而教师要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教学中要能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从课本走出,走进社会,走进人生,这样语文学习才更生活化、更有生命力、更能体现“文化”乃至“文明”的魅力,而不仅仅是刻板枯燥的咬文嚼字,就文论文。如在教授《大道之行也》一课时,在学习完文章之后,就可以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大同社会”有什么看法,与我们现今社会放在一起看你有什么想法?这样的问题不宜设置固定的框架,应该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往往能提出一些有趣的、有价值的观念和看法。

我认为,有选择性地提出这样具有发散性的问题也是一条不错的育人途径。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立足课堂而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我们也常常希望学生的思维能够更有深度,而这样的问题正是提供给学生一个深化自己思维的机会。因此,我觉得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问题非常适宜当今的青少年。

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提问。精心设计的问题,就好像一盏盏亮起的灯,照亮了指引学生思考的道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看法、观点,就看我们能不能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使得他们的思想之水奔流起来。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我们一定要力争在课堂上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问题,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要让课堂提问充满魅力,因此,提问的艺术,还需要继续孜孜不倦地钻研下去。

猜你喜欢
五性于勒杨绛
选择
选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五性”
我的叔叔于勒(缩写)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别人的玩具,我可不管(一)
五性一体化设计工程构想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
审清题目“五性”思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