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寒松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新媒体环境下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宁寒松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药学院)
摘 要: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处于媒介使用活跃期的群体,在媒介消费、媒介认知使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受困于性格、经验、专业等因素,他们并未形成系统而成熟的媒介素养,因此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易出现许多问题。本文着眼于新媒体环境下医学院校大学生的新媒体使用现状,试图抽绎医学生新媒体使用的一般规律,聚焦新媒体环境下医学院校的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医学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
新媒体生态下,媒体形态和运行机制具有前所未有的进阶力和嬗变性。而作为性格和意识正处于不稳定期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以下简称“医学生”)而言,面对纷繁的媒介生态如何进行选择和辨别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同时,这也关系着稳定有序媒介景观的构建和维护。
理论的探索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电子媒体使信息以及信息传播的力量不断显化,对媒介素养的针对性关照有了现实需求,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强大,媒介素养研究也从学界内零星的偏门左道转身成为媒介理论研究的主线。
随着媒介生态的扩容,对媒介素养的界定进一步宽泛和全面,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和反应能力。同时,对信息的真伪和确否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媒介素养是人们在与媒介交流过程中的一切主观能动性。
在任何一个媒介发展阶段,大学生都是媒介使用的先锋和中坚力量,但这并不代表大学生群体已经具备成熟而系统的媒介素养。相反,在医学生实际的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媒介素养缺失的现象反而表现得十分突出。
2.1 医学生在新媒体的使用过程中主动性不足
医学生新媒体使用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对平台的选择上。面对庞杂的新媒体平台,他们积极并乐于选择吻合自己喜好和习惯的平台获取信息。然而,在对媒介信息的深度理解分析和加工处理方面则显得比较茫然和被动。
2.2 医学生的新媒体使用行为具有盲目性和低黏连性
大多数医学生并没有形成成熟的新媒体选择机制,对新媒体形态的选择并没有理性动机,更多的是一种随机的、偶然的、从众的使用行为。因此,对新媒体平台拥有较低的忠诚度,易于发生平台使用的中断和转移情况。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形态的更迭和演进是缓慢和艰难的,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媒体形态层出不穷。
2.3 医学生对新媒体运行规律和机制了解不多
医学生与新媒体关联的过程中,其主动性主要体现在媒体选择与使用上,这种选择与使用基于一定的媒介知识和技能上,大多数医学生都能够在多种新媒体平台上自由切换。同时,对新兴的新媒体形式具有较高的接受力和适应力。然而,受困于专业、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医学生虽然频繁接触新媒体,但普遍对新媒体生态缺乏机制层面的深入了解。
2.4 医学生更侧重于媒介形式而非媒介内容
新媒体形式决定着医学生的选择和使用,那些更加流行、新颖和具有感官冲击力的平台更易被接受,而平台内容则在初期接触中对医学生的引导价值较低。事实上,每一次新媒体平台形象的颠覆和创新都能吸引一大批医学生的追随和拥护,在平台开发的最初阶段,平台内容显然不够丰满同时也缺乏亮点,这也侧面说明医学生的新媒体使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感官指向行为。
2.5 具备一定的媒介辨别能力但明显不足
在长期的新媒体体验过程中,医学生已经对媒体形式和内容具有一定的筛选和辨别能力,对媒介信息的接收也越发理性,不再盲从和笃信。
2.6 医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缺乏足够的道德自律意识和法律规范常识
一些医学生虽然对媒介规范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媒介道德自律能力上明显不足,在媒介道德评价上也较为盲目,易实施消极和负面的媒介互动。
总之,在新媒体环境下,医学生的媒介素养尚处于碎片化和偶然性状态,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媒介素养。
在医患矛盾突出、医患纠纷频发的当今,媒体在医患关系的维护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在信息曲解和舆论失控易发的新媒体环境下,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显得必不可少,其价值不仅在能帮助医学生顺利实现信息的深度消费,更有助于这些未来的医疗卫生事业从业者及时发现问题、规避风险,从而有效保护自身和行业。
参考文献:
[1]王莲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问题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2]刘芳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9(5).
[3]赵丁海.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