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人
中国经济的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快速、持续增长,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实体。当前,也从起步阶段的穿越,进入转型的新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参照世界惯例,一种说法,称为“中等收入陷阱”:跨过去,走向发达;跨不过,可能停滞。两种典型都有,经验和教训并存。关键在于采取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打造后GDP时代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发展思维的解构和重构,开辟永续发展的新路和新局。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中阶段,从追赶型增长起步,有其普世规律。在此时代,增长速度具有首要意义。我国30多年来发展,与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传统的发展战略以GDP为标志,千方百计地求快,无可厚非。30多年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左右的增长率,不断翻番,成绩斐然,举世瞩目。
一直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似,在片面追求过快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表现有多端。因为GDP虽然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辉煌指标,但是只表明数量,却掩盖质量;只重视总量,却忽视结构;只显示产出,不计较投入;只注意效率,却淡化公平;只着重近期,却离开长远,往往是不可持续、难以为继的。我国长期来出现的忧患,集中于居民收入的增加落后于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及资源的浪费、生态的恶化等等,根子在此,招致对GDP的问责。
GDP有功又有过。不该因噎废食,而要正确对待,给以恰当的归宿。GDP作为一种数据,仍将有其积极功绩,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其正能量。大致有若干点:一是不能作为考核的挂帅和唯一指标,而要与其他有关指标互动和搭配;二是在计算方法上,不能仅靠生产法,而要与分配法(消费、积累、企业利润和折旧)进行对比;三是不仅有GDP,还要有GNP和绿色GDP等相联系;四是还要与工农业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业的收入,耗电量和运输量以及财税收支等的增长相核实;五是全国综合计算与地区分别报告相平衡,挤去可能潜伏的水分。在大数据时代,运用先进技术,应当和能够得出真实并有细节的GDP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全面和系统的、确实可靠的信息,除了速度,并见质效。
经济运行,与任何事物相仿,总是处于运动中,呈动态化,不会静止和僵化。我国几年来,随着问题的觉察和矛盾的彰显及其应对的举措和改革的博弈,先后在全国和各地,同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和新亮点,构建了一些新格式。这来自初步推行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当前的任务是迎接挑战,抓住机遇,顺势而下,从发现到发明,从自为到自觉,积极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以新态取代旧态,变新态为常态。由追赶型增长转向稳定型增长和质效型增长,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象征着全方位的转型,有其复杂的层次和侧面。大致可以列出若干基本点:
首先,经济增幅由高速适度下降,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走势。30多年来的高速度,出于我国的原来底子薄和人口多,起点低而潜力大。这种基本国情,还未有根本变化。但是基数大了,增幅适度下降,符合一般规律。预测,在跨世纪年增长率从两位数降入一位数,从每年增长9个百分点下降到8个百分点,再下降到7个百分点左右,是合理和必然的。每年的净增长额还会增加,并在10年左右翻番,适应国计民生的需求,逐步到达繁荣富裕的目标。
其次,增长的拉动力,从过去的外需较大、投资较重,逐步转向内需为主,特别是消费占多。这也是由要素驱动走向市场驱动,有一定的发展中国家共性。我国13多亿人口的国内大市场,世界罕有。过去实行出口导向,对外依存度过高,决非长远之计。今后在对外贸易额继续有所增长的过程中,顺差有所缩小,外贸带动增长的贡献份额也有所下降,是合理并有利的。与此同步,过去国内的积累份额大于消费份额,达到对开甚至近六四开,只能作为过渡,必须渐次扭转,最后保持积累率和消费率的比重在三七开左右,才属最佳,符合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的既定要求。
又次,调整经济结构,由偏低端走向中高端,滋生互促互补的无穷活力。结构合理是经济活力的内在根源,次序从落后的一、二、三到先进的三、二、一是一个漫长的组合过程。我国经过长期调整,至今还是二产过重,三产过轻。今后的常态该是一产再降,但绝对值仍渐升;二产渐降,到50%以下,内部优化;三产渐升,超过50%。与此同进,各产业的科技含量都不断增加。三产占主,贵在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越来越大;特别是现代三产的壮大,包括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体系和人民生活都有新的贡献。没有这个新常态,经济运行还处于欠发达水平。
再次,在收入分配上,既要跑赢GDP,还要公平与效率并重,把基尼系数降低和稳定在0.35左右。过去多年,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最多被认为是暂时的权宜;后来有所转变,大体上两者同步。今后要保持这种常态,并在城乡、劳资、兰白领的分配规则上力求公平,使两极分化转变为走向共同富裕。前年提出“收入倍增”,以10年为期,即年均增长7.2%,是可以实现的。进一步掌握,还要贯彻落实“提低、扩中、限高”的方针,保证低收入阶层增加更快,高收入阶层增加放慢,培育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橄榄型,就要做更多的工作,在蛋糕做大后,从第一刀开始到初次、再次分配都有讲究。
复次,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构建国计民生格局,共享发展红利,惠及城乡全民。宏观调控是经济运行的一道杠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失的特色。发展社会生产力,归根结蒂,是为了不断满足最广大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这除了改进分配机制已如上述外,更有赖于宏观调控。不同于外国,我们的宏观调控,不限于以保增长、稳物价、扩就业并与国际收支求平衡,更要精细化,承担着保民生和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多重使命,是一种包容性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保民生,内含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在一盘大棋内。其中多项社会保障,包括读书、看病、住房所谓新的“三座大山”,带有“按需分配”色彩,有其社会主义因素甚至共产主义萌芽。有此新常态,为两个百年美梦添彩。
最后,经济发展不是独立的,不能孤军奋斗,还要“五位一体“,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共生共长和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人们已经越来越感到,物质生活一定要与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包括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相互配套和支撑,同时在资源和环境上也要重视节约和安全;否则,新发展会导致一条腿长、几条腿短的畸型,不可能有持续和健康的综合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为其他领域的形成新常态提供生机,并取得其他各方面新常态的回报。
怎样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这是一个新课题,又是一篇大文章。现已破题,亟待成篇。总的说来,必须努力探索改革创新之路。改革也是创新,创新也是改革,两者有其侧重,但又互相依赖。综合地看,简单地说,能否归纳为以下三条:
一条是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改革和创新,都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和顶层设计,在总结历史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新的思路、新的理念,引领新的作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现实化与“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应用化。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阐述了一系列的新道理,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制定的文件,描绘了一整套的新鸿图。在前人肩膀上,我们有条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是又一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仅从经济角度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既要简政放权,又要改正越位、补足缺位,市场既要承担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按照法治原理来完善其游戏规则。两个百年的中国梦,是邓小平的现代化战略分三步走的发展和具体化。这些理念和理论,都饱含改革和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现实价值,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细致落实。
一条是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规划,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制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纲领,都已付诸实践。仅从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内容之广和全,力度之深和细,都是前所未有。怎样实施,从政府、市场到企业并及家庭和个人,都有一套新的规范。换个角度说,政府本来是强且大,今后不是弱且小,但该走向适度,就不是简单的事;有的要放掉,有的要抓好,在机构、人事和工作方式上都有一番更新,需经严密的筹划和有序的推进。又如财政,从供给、建设为主的预决算体制转向公共服务为主,税收从间接税为主转向直接税,对居民收入发挥调节功能,都是一番大手术,并该突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再如企业,30多年来作为经济改革的微观基础,三番五次,千方百计,屡试都未到位;特别是公有制,已非当年的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本该走向现代企业化,参与公平的市场竞争,并在保值增值前提下体现公益为主的优越性,但一直未能到位。再说科教,同样是面广量大的改革对象,多年来也经多样尝试,眼下仍在途中,无论是保证科技发达或育人教化,备遭质疑,拿不出有效方案。这些改革,都待有大手笔的创新。
一条是科技的改革和创新。近几年来,不能说不够重视,而是花费了很大功夫,付出了越来越多的人财物力。应当肯定,成绩不小;又该承认,任重道远。且不论教育,作为科技的基石,无论小中大学,改革的议论喧哗,而步伐蹒跚,构造一流学校,尚在热盼。科学技术不乏付出,也有成果,总不及预期,以致与世界水平是否缩小了差距,尚存争论。眼看科技投入不断增加,产学研组织工作不断兴起,而科研成果是否对路,能否顺利地转化为生产力,也有不少机制障碍。此事,皇帝急,大臣也急,都需以体制创新来推动科技创新。
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全国是一盘大棋,又由各地各级的局部组合,存在一种互动关系。以中国之大、区域发展之不平衡,各地不可能绝对地齐步走,必然有迟早、快慢之分。江苏处于东南沿海,属于早发展、快发展地区,理所当然地承担“率先”的光荣使命。江苏的“两个率先”,同样有率先打造新常态之责,从而获得永恒的强盛驱动力。
江苏的率先打造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天时是指较早获得优先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地利是指沿海开放便利并起步在先,人和则指原来的经济基础好,人文集聚。这是先发展的优势,于是要求发展得快一些,改革和创新都走在前头一些。这是机遇,又是挑战,压力也大。应对之道,必须在改革创新上就做到率先。所以,在按照全国统一部署下,应当又能够解放思想率先,即想即行率先,大胆实验率先,成功推广率先,失败再试也率先,拼命闯出一条血路来,与相邻的省市力争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在此进程中,很可能率先遭遇某种新情况,要有冲锋在前的思想准备,付出更多努力。
还要看到,做打造新常态的排头兵,不仅对全国作出贡献,包括财政的分成、上缴和转移支付,同时也得到国家和其他地区的支持,包括资源、人才和劳动以及市场。当下处于转型期,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传统产业的转移,对江苏似乎是付出,其实又是减负即“腾笼换鸟”,并有利于节能减排。这在率先地区是大事,该大思大干,力争率先从早发展地区提升为早发达地区。
还要看到,在率先改革创新的进程中,江苏的率先,必须打破自满,防止故步自封。以中国之大,各地都在改革创新,都会出新对策、新举措、新经验,打造出多类的新常态。重要的是相互学习,尽量取人之长,见贤思齐,加快自己的改革创新步伐,使本地的新常态更新、更完美。
打造新常态,不限经济发展,适用于更多方面。加大功夫,加大努力,当我们把各种新态变成常态,就将由发展中阶段走向发达型阶段,美丽的中国梦终会随着两个百年的到来而圆满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