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课堂之三重境界

2015-02-26 15:33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吴志娟
新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言文字语文课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 吴志娟

“语文味”课堂之三重境界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心小学吴志娟

【摘要】语文味是语文教学应该具有的一种特色,一种整体美,是语文教师“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的产物。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展现语文教学的活力和美感,追求“语文味”课堂的三重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味三重境界

何为“语文味”?一位德国教育家曾做过一个很恰当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可是如果将这15克盐放入一大碗美味可口的汤里,那么我们在享用美餐的时候,这15克盐也就不知不觉地全部吸收。具体到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身上,如果我们能够将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做成一锅美味的佳肴,将需要学习的知识做成盐,知识溶解于汤中,就能显现出语文教学的活力和美感,我想也许这才是真正的“语文味”。

一、研读文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主导者,语文味的生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烹调课堂美味的高手,首先课前就要下足工夫——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的过程,需要一个感情丰富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品读课文,钻研教材;在独自品味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把自己丰富的情感冲动传递给学生;同时用自己新鲜渊博的学识、丰富多彩的情感去解读作者,品味语言,丰富自己。

一个具有“语文味”的老师必须具备的素质,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自己必须具备比学生多得多的知识;还要努力跳出教材本身,去汲取教材以外的知识,并学会将自己的“语文味”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如教学《爱如茉莉》,教师就要去寻找映子的一些文章来品读。对作家本人了解得越多,在对文本解读的时候也就更加能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品读作者文字的同时,再去网络里、书本中细细品味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优秀教师的精品教案不一而足,值得我们好好琢磨一番;之后细细思索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品味到别样的文字和语言,体悟到别样的风景。因为别人的课堂经验就是烹调新课的好调料。

二、课堂呈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一切教学手段都应围绕语文教学的需要来展开。记得六年级上学期有篇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有位老师就把它上成了自然课:课文读得很少,语言文字品味得很少;学生借助多媒体看到了很多星星、石头等大自然文字的图片;各种内容的扩充,让语文课堂变得眼花缭乱。学着学着,就发现不是语文课了,因为语文味没有了,纯粹就是一堂科学课了。当今,过于形象直观的视觉冲击,一再干扰了学生的抽象思维,他们对文本语言的感悟也在富有动感的多媒体演示中浅尝辄止。任何语文课堂,如果不依托语言文字来感受语文的魅力,就失去了语文课的本质,也就把这个独特的“语文味”变成了一道杂味——多种美味混杂下滋味全无。

笔者以为,语文味是教学生品读出来的。对于文本中存在的那些自然科学人文知识,语文老师可以把它们作为拓展语文味的沃土,点到为止,为我所用。要学会有目的有选择地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

首先要突出朗读的训练。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必须美美地读书,把文本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教师训练学生朗读的时候,特别要引导学生带着真情实感去读。如《爱如茉莉》一文,妈妈和爸爸手拉手在病床上睡着了,阳光轻轻柔柔地探进脑袋来,茉莉花香在空气中淡淡地弥漫,那种唯美的场景,只有通过美美的朗读才能感悟:哦,爱如茉莉。

其次,语文味是品出来的。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穿行在字字句句的语言“密林”中,再三品味,才能构建出一个使心灵飞扬震颤的快乐过程。《爱如茉莉》在引导感情朗读的过程中,视觉、听觉、触觉……似乎所有的感官都跟随着探进病房的阳光在转动。此时此刻,文字就转化成一幅美丽的静态画,而语言文字中静止的感情读来也充满了人情。当真情实感被带进文本情境中的时候,蕴涵在语言文字中所透出的“语文味”,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而温馨的爱,他们则毫无障碍地接受课文内容的情感熏陶。所以教师在此时此刻给学生一段文字外的体悟,就应该是回家去观察一下自己的父母平时是如何表现彼此之间的真爱的,并学着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下来。

三、情感渗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记得“语文味”理念的提出者程少堂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深处。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

如果说品味语言文字是“语文味”的手段,那么情感传递则是“语文味”的精华,是语文这道美味佳肴的底料——盐。离开了情感的语文课,就没有人情味,更谈不上语文味。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要能借助语言文字,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并在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

总而言之,语文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学科,语文课堂应是最有激情的课堂,语文老师也应是最富感情的老师。这就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境界了。教师要想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的感染和激励,首先自己要深入文质兼美的文本中,情动于中;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要不然,文本蕴含的情感再丰富,教师体会不出、引导不得法还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和把握。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言文字语文课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