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溥胡方园
(1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晚报社,湖北 武汉 430014)
股市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特征研究
——对2015A股异常波动的传播视域解读
王 溥1胡方园2
(1华中科技大学 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晚报社,湖北 武汉 430014)
2015年A股市场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呈现出全新特征,新媒介首次主导传播格局,以微信为代表的杠杆性传播平台通过严重影响和干扰投资人的交易心理和情绪,对市场波幅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理性审视新媒体时代股市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全新特点,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2015股市;异常波动;信息传播特征
2015年6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空袭”席卷此前几乎单边上涨了一年的中国股票市场。短短20个交易日,沪深两市市值蒸发30万亿,大批股票哀鸿遍野,股价“拦腰被斩”。非理性下跌速度之快、幅度之深、面积之大、影响之巨,均创下中国A股市场开设以来最高纪录,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以至国家不得不组织和动员多方力量进行史无前例的救助。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9月30日,证金公司、中央汇金共现身1365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占据A股49%,耗资1.23万亿。如果加上中证金融资管项目持有的股份,实际注入的流动性将大幅提高。
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秒杀”为一场惊天动地的救市保卫战,在中外证券史上实为罕见。这场“股灾”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正在逐步释放。
单纯从资本市场建设范畴解读这场“股灾”,苍白而肤浅。除了杠杆资金等因素外,本次股市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对行情波动性的推波助澜作用,但迄今未得到应有重视。理性审视新媒体时代股市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全新特点,对完善股市交易中信息传播机制和规制建设,对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由2013年结构性交易机会演变而来的整体牛市,建立在无风险利率下降、宽松流动性、改革预期和杠杆资金等因素叠加基础之上。回顾整个行情的演绎逻辑,改革牛、资金牛、杠杆牛一直是各个个体与群体分析的核心关键词。容易被忽略的是,这轮“波澜壮阔的牛市”和“令人窒息的雪崩”,发生在新媒体时代的全新背景之中,传统可控性媒体信息传播功效大大弱化,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通路。信息及其传播效率是资本市场实现其“晴雨表”功能和有效配置资源的重要保证之一。[1]在新媒体主导的新传播格局中,信息来源泛滥、信息真实难辨、信息传递无序、信息把控艰难,由于规制建设缺失,“把关人”角色缺漏,大量信息被无意或有意曲解后产生“病毒性传播”,导致有效信息对市场的正常功能作用难以发挥。目前,市场已进入到“自我纠错和恢复”阶段,但对本次股市异常波动过程中信息传播新背景和新规律的认识仍然亟待提高。
虽然在不同的时段,市场中的信息分布处于不同的状态,私有信息的释放也表现为跳跃性和非平稳性,但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等新传播工具和平台,具有平行精准传播的内在机制和特征,一方面大大强化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精准性和交互性,信息的网格化覆盖速率和传播速率大大提升,信息传递实现了从个体传播到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快速切换和从点到面的伞形共享;另一方面,朋友圈的气质、利益和兴趣、偏好共性,使得信息发布者可以轻松完成推送对象的精准化,接受者可以及时完成信息反馈。更关键的是,新的传播手段与股票市场瞬时交易、瞬时决策的内在特征和需求高度黏合,导致传统传播形态的引导功能自动削弱。在以往的股市异常波动中,最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主要依靠线性式点对点的声讯、邮件等形式完成。在本次行情中,新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大行其道,交易过程中披露的国家宏观信息、产业政策、企业资讯,第一时间直接通达投资者,并瞬时在网络社区内产生聚变反应,从而对投资者的交易心理、交易情绪和交易行为产生及时影响和共振,加剧本已严重的“羊群效应”和高频交易。
大众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研究表明,情绪与人类的判断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当投资决策涉及风险和不确定性时,投资行为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在投资者情绪传播过程中,人际传播网络对其投资行为的扩散至关重要。[2]在股市异常波动过程中,无论是被套牢者还是赢利者,吸筹者还是抛售者,其传播信息的动机和行为,具有明显私利色彩。日益壮大的自媒体因为边控失效,与私人利益高度捆绑,大量信息交易在自媒体渠道中指挥或传染完成。通过对自媒体传播信息的观察,会发现在买卖方向性取舍上,传播者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性选择对自身有利的观点进行传播;在具体交易标的选择上,往往不遗余力地推荐自己所持有的个股。即便是对市场行情爆棚状况的景观性描述,也可以清晰发现落脚点与利己对标。
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是中国证券市场久治不愈的顽疾,投资者千方百计打探上市公司内幕信息成为固化特点。本轮行情中,内幕信息传播达到惊人程度,一些公司的资产重组进展和停复牌,都在投资者的“精准预计”之中,不确定性“噪音”在小型网络中占据相当比重,甚至一些噪音尚未大面积转发,澄清的声明已经登台。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一些私利者打着投资咨询或理财服务的幌子,借助新型传播技术工具和中小投资者长期以来的盲目跟风习惯,故意制造“噪音信息”,造谣造妖,通过杠杆资金与杠杆传播共同催化,加大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引诱,放大信息“搭便车”者的收益或损失。一些专业投资机构抓住这一特征,影响市场走势。2014年12月5日,国际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师贾纳(Jonathan Garner)一鸣惊人,在研报中预计2015年A股的目标上限达到惊人的16785点。[3]在大盘疯狂上涨阶段,国内一家证券公司分析师喊出了“侠之大者,为国接盘”的吸睛之语;一家券商甚至将子虚乌有的政策信息(如预测会调整印花税、救市资金退出等)分析得头头是道,直接加剧市场波动性。从最近处罚的案例看,内幕信息和“噪音信息”的发布有向主体多元化、手段隐蔽化和智能化铺展的趋势。
长期以来,A股市场形成了对以中小投资者为主的畸形结构,缺乏价值投资理念。截至2015年8月,我国股票有效账户达1.98亿户。交易额中散户比例高达80%以上,机构投资者仅为15%,一般法人仅为2%。中小投资者在信息掌握方面,具有天然弱势,即便在新媒体时代,这一状况也无法在短期内根本扭转。在风险降临的时候,信息不对称会产生致命的“信息休克”现象,传染交易情绪,加速踩踏行为。2015年年中A股非理性暴跌,充分显示了新媒体的功能力量,但也暴露出其无法根本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工具性局限。
按照目前新闻传播学中对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的共识性定义,股市异常波动既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群体性事件和公共危机事件的有关特征,但又有着明显不同。这种不同,突显出在股市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的单独特征,即股市异常波动中,信息传播具有共议等外在表现,并快速形成造峰效应,但传播者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意见合成,而是借机影响他人情绪和交易;传播内容也不一定集中于事态发展,有时只是意见互换。加之股市波诡云谲、变速急快,所以难以形成固定的组织化群体,群体内和群体间信息传播难以形成类似群体性事件的“合成作用”。同时,海量的信息以独特的伞形或塔形形态展开,但作为接收方的投资人大多以理性经济人自居,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乌合之众”,主流意见难以持久,所谓的“意见领袖”难以确立。即便获得短期多数认同,但代谢及快。换言之,信息传播者都是带有个人直接利益的参与者,不是一般群体事件中的“围观者”,其传播并不是为了附和与声援意见领袖,而是通过影响接受者的心理和判断,拉拢接收者成为交易一致的行动人。从这种角度看,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大妈都是股评家”了。
[1] 李小晗,朱红军.投资者有限关注与信息解读[J].金融研究,2011(8):128.
[2] 郭旭冲.基于复杂网络的多智能体股市情绪传播模型[D].广东工业大学,2011.
[3] 刘志毅,李微敖.“疯牛”狂飙19天[N].南方周末,2014-12-11.
[4] 王艳.基于信息范式的指令驱动市场微观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4.
G206
A
1674-8883(2015)20-0233-02
王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方园,就职于武汉晚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