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婵娟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三四线城市晚报社区报的可行性分析
张婵娟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当下新媒体蓬勃发展,各路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改革,谋求生存发展。社区报因此成为不少一、二线城市纸媒转型改制首选突破口,一时间北上广、中西部大城市的社区报蓬勃发展。如今,三、四线城市的都市类报纸也在跃跃欲试转型发展,经济积累、大量新型社区建立、专业新闻人才配备,让社区报在此扎根成为可能。
社区报;三四线城市;新型社区商圈
在新媒体大肆围剿传统媒体的环境下,以传统纸媒为例,一、二线大城市从广告到发行都在面临举步维艰的境地。而对于三、四线城市,传统纸媒受到来自于新媒体的波及刚刚出现,“寒潮警报”拉响后,他们已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而其中社区报的创新和发展被不少同仁认为是未来报业竞争的全新领域。从2011年开始,“股神”巴菲特后购买了《奥马哈世界先驱报》《韦科先驱论坛报》等美国东南部63家地方报纸,它们都不是全国性大报,而是覆盖范围不大的地方社区报。
在巴菲特看来,扎根社区的小报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可替代性,大报乃至互联网都不可能把触角伸到社会最末端的社区。
社区报产生于300多年前的欧美,根据美国全国性社区报组织的定义,“任何将自己定义为致力于向某一特殊社区服务的报纸都可以被称为是社区报”,这里的“社区”可以指的是地理上的、政治上的或者是宗教上的,社区报的显著特点在于能够满足某一特定社区群体的信息需求。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中国学者指出,“所谓社区报,就是服务于城市中的社区读者、强调其归属性和认同感的报纸”。
因此,社区报的区域观念更强,更贴近社区居民生活。“小而美好”、“咱家的报”、“自家门口这点事”成为不少社区报的定位。目前,从我国社区报的办报地域、办报效果和发行规模来看,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独领风骚,而其办报理念都离不开扎根社区,关注居民生活。他们的发展经验,可供三、四线城市借鉴。
(1)社区商圈逐步成型。当前,三、四线城市的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社区商圈逐步成型,社区规模逐渐扩大,特色逐渐形成。而且从全国来看,社区报又迎来新一轮发展。除了蓬勃发展的北上广地区,从2013年起,中西部省份纷纷开办了本地区的首份社区报,如《华西社区报》、郑州晚报的社区报《金水郑东》金版、《重庆晨报社区报华宇家园》。其中的核心则是经济的发展,大型社区的普及,有经济支撑和消费需求才是社区报生存的根本,这些城市社区报的发展,也为三、四线城市创建自己的社区报提供了模板和经验。作为三、四线城市,经济发展虽无法与一、二线大城市匹敌,但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量新小区的建成,以及广告商对成规模新小区的关注与投入越来越高,都成为社区报生存的经济基础。以属于三、四线城市的河北邢台为例,其经过多年旧城改造,一大批新型小区拔地而起。新建小区大都以高层电梯房为主,平均居住户数都在千户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而与此同时,不少广告商都纷纷看好这类新型小区。电梯内、小区道路旁,甚至小区门口都被各种广告位占领,且每逢周末,一些商家都会在小区门口搞促销活动,与居民互动。很多新小区也都建立了业主QQ群,装修、育儿等各种广告的需求量也很大。这些无不体现着小区居民的各种需求动向,也为社区报的生存提供了很多信息来源。
(2)社区新闻采编队伍已初成规模。不少三、四线城市都有自己的都市类晚报,有自己的专业采编队伍。作为三、四线城市的邢台,有自己的牛城晚报。从2006年起,该报就推出了自己的社区版,组织专门的社区记者进社区与居民、乡镇办、社区联络,建立新闻源。经过近10年发展,该报已有了固定的社区新闻采写队伍。并与辖区的每个乡镇办建立了稳定联系,同时,也发展了不少社区新闻通讯员。有了这些专业性的采编队伍,才能保证社区新闻的及时、准确,以及可读性。这些都为社区报的创建提供了必要的专业层面的支持。
有了经济和技术专业层面的基础,三、四线城市是否就可以立刻着手创建自己的社区报了吗?笔者认为,不应盲目乐观。而应从最基础的调查走访着手。
(1)前期问卷调查很重要。可立足晚报及其官网、微信微博发出调查表。邀请各社区读者选择阅读兴趣所在。如美食、社区新闻类型、旅游、购物等信息内容。经统计后,便为日后社区报向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信息建立了数据库,也为社区报的定位提供了可参考的信息源。还可开辟网络社区生活论坛,吸引各社区居民在论坛中讲述自己的生活、发生在周围的新闻,推荐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房产、招聘、打折、美食等信息。这不仅提高了居民的互动参与性,也为社区报提供了来自社区最基层、最原始的信息源。
(2)根据问卷对信息分类处理精准投放。区别于母报都市报多种丰富的版面,社区报要立足小而精。通过问卷、论坛,了解最新、最集中的社区居民的需求信息的动向,作为社区报制作的方向。对向居民提供的信息进行分类,以避免一堆杂乱无章的咨询信息让读者看着生厌,而是进行分众精准投放信息。做到社区报就是“咱家的报纸”。另外,社区报应肩负审核广告真实性的责任。传统纸媒或是网站的广告信息不仅海量,并且鱼龙混杂。而社区报由于其服务性宗旨,其广告必须经过审核,为居民提供真实可靠实用的信息。
(3)从一到两个试点做起。做社区报不能贪多、冒进。可以选择将一到两个成规模的社区作为基础整合成一份社区报。有专家建议,最好得到政府的支持配合。这是一个不错的出发点,有了政府支持,与乡镇办、社区的沟通将更顺畅,也能得到更多广告商的信赖。虽然,在一、二线城市社区报已有了一定发展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三、四线城市在经济发展、居民观念等方面又有自己的特点,社区报的创建需要从点开始,稳扎稳打进行。
[1] 张晨阳.坚守与创新——英美社区报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实践,2010(6).
[2] 沈煜威.“小众化”带来阅读接近性——《南湖晚报·社区报》创办半年来的探索之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3-22.
[3] 李瑞芬.社区报——都市报新的突围模式[J].新闻知识,2004(7).
G216.2
A
1674-8883(2015)20-0162-01
张婵娟(1982—),女,河北邢台人,本科,记者(中级),研究方向: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