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宁
(浙江卫视 新闻中心技术部,浙江 杭州 31000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然成为信息传播的一大主流途径。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及日常交际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不利于社会正常的价值导向甚至是危害到国家利益的内容,网络谣言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作为网络把关人,新闻编辑的职责就是为广大网民营造出一个健康、和谐、理性、洁净的网络环境。然而,由于网络信息处理量太过庞大,且在新闻时效性和点击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再加之编辑把关角色的淡化和网络净化功能的日渐缺失,网络谣言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遏制和治理。面对挖掘新闻和阻断谣言的双重压力,新闻编辑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技能和信息识别能力,对网络新闻实行严格把关。
(1)政府与权威媒体的公信力下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社会公众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信源和信宿载体,被赋予了公众话语权和媒介接近权的自媒体特性日渐凸显出来。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政府和权威媒体公信力的逐步下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和权威媒体对于社会信息处理的透明度、公开度和时效性不高,很难及时获得真实信息的公众开始转而借助激进媒体(非官方媒体和公众自媒体)的渠道探索真相,这就给了许多别有用心的造谣者以可乘之机,进而加剧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与蔓延。[1]
(2)大众媒体的把关不严。以电视台、报社、电台、网络媒体等为主体的大众媒体,在网络信息的收集、选择、制作和传播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质量把控作用,其应当是遏制网络谣言传播的中坚力量。但在实际过程中,大众媒体往往无法实现对众多信息源的准确识别和监测,进而形成有利于网络谣言滋生的信息空白区域。甚至部分大众媒体由于盲目地追寻节目效益或博取受众眼球,对一些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进行转载或刊登,这种严重缺乏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行为,会进一步加大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3)利益与不良情绪的驱使。网络谣言出现的最大原因,归根结底是造谣者为了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所做的各种炒作,而网民的好奇心和仇官、仇富等不良心理成了网络谣言传播的最大推手。在博取眼球就等同于获得名利的当下社会,许多网络谣言的制造者不顾良心道德的谴责,随意捏造和散布不实言论,以迎合新闻受众的需求心理,造成了网络谣言的迅速蔓延。此外,改革开放后,在我国结构利益的调整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不少的社会矛盾,这些没有及时得到缓解的矛盾势必引发部分社区群体或个体的不满,在不良情绪的驱使下,网络谣言不可避免地再度产生。
(4)谣言传播途径便捷而广泛。网络谣言蔓延得如此迅速且无法彻底阻断的原因,还在于网络信息传播途径的便捷和广泛。各式各样的网络信息传播载体和途径,极大地丰富了网民的生活,却也给网络谣言提供了“生生不息”的丰沃的生长土壤。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便捷性、匿名性和互动性等特性,让网络谣言的传播和蔓延变得格外容易,加之网络谣言的制造成本低廉且危险性小,有关部门对于网络谣言传播的监测和惩戒力度又远远不够,网络环境很难彻底肃清和整顿。
(1)提高自身知识修养与主体地位。众多的新闻编辑交织成了过滤网络信息的一张网,而这张网的坚实可靠程度取决于网络编辑们的知识修养和业务能力。网络编辑要想及时、精准地识别出网络信息的真实度,首先,必须对时局和舆情有足够的了解,充分感知当下社会大众的普遍心理,根据网络信息发布者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对信息进行初步的衡量。其次,要善于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局限于惯有思维和表象特征的控制,要从整体时局的背景下进行信息的观察和鉴定,对信息的真实度做出科学直观的预测。在对网络谣言的遏制和澄清过程中,网络编辑的重要性不可取代,社会各界必须认可网络编辑在网络信息鉴别领域的主体地位,给予网络编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网络编辑具备对信息的检查、加工、评价和导向功能,是连接信息受众和真实信息的有效桥梁。因此,网络编辑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2]对收集到的简短信息碎片进行整合是还原信息真相的有力保障,网络编辑应善于对消息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核对不同来源、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下信息之间的细微差异,在头脑中构建出信息分类清晰的网络媒体全景图,为网络信息的鉴别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避免因为对单一的信息做出仓促判断而陷入网络谣言的陷阱。
(3)发挥客观理性的新闻工作者精神。网络编辑是网络信息的创构者和推送者,亦是把握网络信息正确导向的守护者和引导者,必须以理性、客观、正直的职业精神来把关网络信息的传播。一方面,要以编辑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来把握社会风尚和大众需求;另一方面,要以编辑的职业理性和情感节制来引领社会心理走向,充分发挥出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精神的主导作用,帮助政府和权威媒体从根本上缓解隐藏在网络谣言之下的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遏制和杜绝谣言的产生和传播。[3]
网络编辑是衡量网络信息价值和理性的重要标尺,应当以细致严谨的专业技能鉴别网络信息的真假,以新闻伦理的闸门防范和杜绝网络谣言的散播。在网络谣言的防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精神和社会公共责任承担的主导性作用,以一支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为广大网民塑造出一个和谐、健康、积极的互联网环境。
[1]崔恩慧.网络谣言的扩散与消解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
[2]于培培.网络谣言的成因、表现及治理[D].河南大学,2014.
[3]林恒毅.“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治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