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金英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文化产业推行“PC和移动”双端模式创新
臧金英
(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的演化,也在提醒文化产业所涉及的领域,要不断推行模式创新,本文就互联网承载介质的PC端和移动端,阐释文化产业在互联网领域进行模式创新的方式。
移动端;文化产业;模式创新
移动互联的时代,移动营销模式的重要性剧增。移动营销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增长。INMOBI(印度最大的移动广告公司,全球第二大移动广告公司)2014移动研究报告显示,最能影响用户购买决策的媒体中,PC互联网占63%,移动互联网位居第二,已经升至43%。可见,移动互联日益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
移动互联的普及,得益于智能手机这一项伟大的发明。手机作为移动互联的主要介质,已经超过电视和PC,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接触到的媒体介质。所以文化产业包含着诸多产业,电视产业、电影产业、旅游产业等等,这些产业如何通过移动设备,营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文化产业涵盖企业急需寻找的创新路径。
目前来看,能通过互联网向外连接的介质主要为计算机和移动媒介,也就是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结合。而移动互联,指的就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模式指的是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商业逻辑。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1]这三者之间的结合,就是推行双端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如何利用双端,创新文化产业的模式,主策略就是以移动营销为主,同时结合好PC端。接下来将着重从几方面分析双端的结合。
(1)利用好PC和移动双端的巨大流量。PC端作为互联网最初的传播介质,历史时间长,屏幕较大,拥有移动端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以搜狐在今年推行的移动营销为例,搜狐今年的口号是“为用户打造我的广告”,搜狐在移动端和PC端都有分别的营销策略:针对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的缩写)和WAP(无线应用通讯协议)推行新的客户端改革,针对门户网站进行内容改版,同时,着重加强对搜狐在移动端的力量,部署两个聚合的产品——搜狐新闻客户端和手机搜狐网,分别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阅读和板块化阅读的使用体验。
(2)以用户体验为绝对核心命题。移动互联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次绝对进步。在APP诞生之初,很多人认为移动端的载体——手机,屏幕小、很难有好的用户体验。可是随着传播介质“手机屏幕”的发展,APP的用户下载量和使用率都猛增,而且移动端的用户多数为年轻人,年轻人特点就是集中程度高。针对移动端的“用户集中度高”的特点,要以“用户体验”为绝对核心。而用户体验是需要精美的产品设计和高品质的传播内容。今年4G进入规模发展阶段,移动设备井喷带来的入口之变,引发整个营销环境巨变。
(3)推送高品质的传播内容。1)针对PC端,搭建平台让自媒体进驻PC端,推荐高品质的传播内容。以新浪网为例,新浪门户网站,在网页顶端可定位城市,本城市的天气、房产等信息,更接“地气”;新浪的健康频道,“三甲医院医生”作为自媒体发布者,第一时间发布健康咨询,为关注者提供权威可靠的专业帮助。随着移动互联的兴起,单纯依靠PC端是不符合新媒体时代用户对内容的渴求。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把推广APP、发展APP作为销售和宣传的主战场。据权威移动营销网站——泽思网络的数据表明,应用给手机电商带来的流量远远超过了传统互联网(PC端)的流量,通过应用进行盈利也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发展方向。2)针对移动端,发挥APP天然移动优势,开拓高触达率的传播渠道。在拓宽移动互联的渠道方面,阿里巴巴无疑做的是最好的。阿里巴巴公布“双十一”全天的交易数据:天猫双十一成交金额为571亿元,其中移动交易端达到243亿元。手机移动端流量的组成分类为搜索、付费、活动、SNS这四个主要渠道。尤其在“搜索”方面,承袭了PC淘宝搜索的技术,根据手机淘宝买家的差异化行为习惯,对搜索结果在展现和排序上加以调整和优化,提供给移动终端用户以更好的搜索体验。另外,淘宝发展专门的“来往”、“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等APP。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在移动端——APP的策略是全面精准化,吸引用户下载APP,增加传播渠道。3)一云多端。除了PC端和移动端,其实互联网的传播面可以承载在不同的介质上。在这方面,PPTV做的是完善的,PPTV倡导“一云多端”战略,即同一个内容呈现在不同的传播平台上。例如,PC、手机、Ipad,还有传统媒体电视中。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终端传播不同的精彩。
“注意力经济”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高尔德哈伯在名为《注意力购买者》文章中提出的。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中信息不是稀缺的,稀缺的是注意力,正是由于它的稀缺性,注意力才可以转化为财富。虽然此观点有片面性,但是,无论任何媒介生产的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引人流量,增加注意力资源。
正如暨南大学的谭天教授提出的“意义经济”一说,传媒产品是一种意义产品,它对应的是人们的消费行为。[2]诚然,在文化产业的大领域来看,文化产品必须用高品质的内容、丰富的传播介质、多端的高触达率吸引用户,同时给用户带来“意义”,这种“意义”能满足人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在移动互联时代,文化企业面临着高度增长的用户规模,随之增长的也是越来越难的盈利能力。对于文化产业企业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面临的挑战更多了,需要拓宽的传播渠道也更多,PC端和移动端的双端结合是目前模式创新的主攻路径。
[1]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瑞),伊夫·皮尼厄(比).商业模式新生代[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谭天.新媒体新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79.
G124
A
1674-8883(2015)20-0039-01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途径研究》(2015lslkjjx-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臧金英(1992—),女,山东日照人,硕士,研究方向:影视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