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探微
李 静
(作者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对广大受众有着示范、引导和熏陶的作用。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具有规范性、情感性和文化性。节目主持人要注重语言的锤炼,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广播电视日益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媒介。尤其是自主持人节目兴起以来,主持人以亲切、平和的形象走进千家万户,更是拉近了受众与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距离,广播电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依据有声语言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对广大受众有示范、引导和熏陶的作用,这种语言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其中,“热线电话”使节目主持人与受众的语言交流变得更直接、更具体。由于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还会影响受众的语言素质。因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问题应引起社会各方面广泛重视。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具有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语音。党和政府为增加各民族间的交流,促进政治、经济发展,十分重视语言规范化问题,并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推广普通话的规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每天向受众传播党的政策和社会信息,使广播电视受众有意无意中受到语言熏陶,客观上起着宣传、示范作用。因此,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定要用规范的语言进行信息传播,努力以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服务受众。要做到语言规范,首先,节目主持人的语音必须规范。无论是音节发音方面,还是语流音变的运用技巧,节目主持人都必须做到符合普通话标准,即吐字清晰、语音规范圆润,停连、重音运用得当,这也是对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最基本要求。其次,除语音规范以外,还要求节目主持人语言必须符合语法规范和词汇规范。节目主持人要克服方言词语的影响,避免句子成分残缺和多余现象,杜绝有歧义的词语和句式,这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前提。
节目主持人语言具有引领、示范作用。但当主持人节目刚刚兴起之时,有些节目主持人认识模糊,认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越不像播音越好,越生活化越好”,“有些地方口音更亲切”,“在语句中夹杂英语或模仿港台腔会显得高雅”,在这种错误理念误导下,那种不规范的语音被当作“个性”充斥在播音主持中,广播电视语音标准化程度大幅度下降。早在上世纪50年代,老舍先生就说过:“从前写作,我爱用北京土话。我总认为土话有劲儿,近两三年来,我改了主张,少用土话,多用普通话。是不是减少了土话,言语就不那么有劲了呢,不是的。语言的有力无力,决定于思想是否精辟,感情是否浓厚,字句的安排是否得当,而并不专靠一些土话给打气撑腰。”老舍先生的这段话讲得很精辟,值得每位节目主持人认真思考。
《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决定》是1994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颁布的,文件规定:“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的普通话应达到一级水平,并且要逐步实现通过考核持证上岗。广播电视节目必须遵循语言规范化这一基本要求。”由这一要求可知,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是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的工作语言。如果节目主持人不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即使其他方面表现得再好,也不能称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坚定不移地推广普通话,大力促进汉语规范化,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播音主持语言理应成为本民族语言的典范。
情感是播音主持艺术的灵魂,也是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必备的素质。只有节目主持人语言坦率真诚、饱含深情,将内心炽热的情感融入节目之中,才能使受众受到启迪和感染,进而博得受众喜爱。主持人朱军以亲身经历对主持语言的情感性做出阐释:“只有当个人真正投入情感的时候,所谓的智慧、技巧才会融入到情感之中,如果一个主持人没有情感,光有所谓的智慧和技巧,那不是主持人,是匠人”。杨澜是一位知名主持人,她认为,“主持人的情绪是否到位,也就是说主持人情绪与节目气氛、观众感受是否融为一体”是衡量综艺节目主持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焦点访谈》节目中,主持人水均益富有情感的开场白让人记忆犹新:“观众朋友,你好。我们今天的这一期《焦点访谈》是从一个特殊地方的清晨开始的——这就是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虽然说在过去的三千多年时间里,这座城市所经历的每一天并不一定都是从平静中开始的,然而最近的一段时间,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300多万居民,每天的清晨,都是在焦虑与不安中度过的。夜幕降临了,白天里的喧嚣渐渐远去,劳累了一天的伊拉克人又来到了清真寺,他们在祈祷能得到面包、药品,同时也在为一个宁静的夜晚而祷告。”这段富于情感的语言,烘托出一种浓浓的情感氛围,道出了主持人对和平的企盼,内涵深邃而又回味悠长,给人们的内心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震撼。
主持人曹可凡曾在《诗与画》节目中这样讲解清朝画家虚谷的《松鼠图》:“在葡萄架下,一只清新自如,惹人喜爱的小松鼠正跳跃其间,机敏的双目、灵巧的四足以及毛茸茸的身体,虚谷那支神奇的笔将小松鼠轻盈灵巧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配上周围葡萄叶的滋润、沉稳,愈发显出松鼠的活泼可爱。”其充满慈爱的、惟妙惟肖的描述,使俏皮可爱的小松鼠跃然纸上,让人们顿生爱怜之情。
语言的情感化要求主持人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主持语言要“真诚”。所谓“真诚”,是指主持人的语言应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主持人要敞开心扉,用一颗诚挚坦荡的心同受众交流,语言态势自然大方、丝毫不做作、不装腔作势,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第二,主持语言要“平和”。主持人对待受众不但要真诚,更要平等谦和。主持人应当视受众为朋友,不孤傲,不冷漠,平等对待,热诚相处,使交流始终处于自然和谐的状态,以引发受众情感上的共鸣。第三,主持语言离不开“想象”。坐在演播间,主持人往往是看不见受众的,但是他要设想自己和受众处在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之中。想象受众的心理反映,想象受众的感情态度,以此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以更加饱满、深厚的情感进行语言表达。此外,主持人在节目中投入自身感情的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受众的情感,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形成主持人与受众互相激励、互相感染的良性循环系统。
“语言是洞察人类心智的窗口”,一个人的思想通常通过谈吐最直接地表达出来。透过语言,我们能大致判断这个人的文化内涵。节目主持人的责任是传播精神文化,因而其语言既承载着节目内容,也反映了主持人的文化底蕴。富有文化内涵的主持人,往往会用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和娴熟谈话技巧妆点主持的节目,态势语运用准确,语言表达自如得体,彰显出深厚的文化功底。主持人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层次的文化品位是节目质量的保证,它首先体现在主持人对语词的选择上。例如,在节目中不时引入一些成语典故、诗词名句,或者适当地使用一些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词,不仅能使语意畅达,还会赋予语言较高的品位。
李立宏是这样解说《舌尖上的中国》的:“不管在中餐还是在汉字里,神奇的‘味’字,似乎永远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除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外,在中国文化里,对于‘味道’的感知和定义,既起自于饮食,又超越了饮食。也就是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味’的,不仅是我们的舌头和鼻子,还包括中国人的心。和全世界一样,汉字也用‘甜’来表达喜悦和幸福的感觉。对于阿鸿来说,糖不仅表示着甜,更意味着一切。祖祠中,随着大戏的开场,人们怀着敬意,把各种色泽艳丽的甜品奉献给祖先,同时为自己的生活祈福。阿鸿的心愿,是他的传统手工技艺能继续为整个家庭带来富足。”李立宏由饮食的“味”讲到民间的一些风俗,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解说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
纪录片《再说长江——水的年轮》中,配合着流淌着的河流的画面,李易说:“相接却不相融的两条河流肩并肩地流淌着,一路相伴在400公里外的一条大江中,它们交汇了。这两条支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汇入远从陕西来的嘉陵江,然后再一同流进长江。如果溯着这条支流向着它清纯的来源走去,那便是名闻遐迩的九寨沟与黄龙沟。海子,是传说中仙女打破的镜子,也就是那条清澈的水的来处。他们说,仙女的镜子打碎了108块,成了108个海子,散落在这九寨沟周遭的深山翠谷之中。群山幽静而深邃,也把这些仙女镜子的碎片隐藏得幽静而深邃。”李易的语言昂扬畅达,借助传说、运用数字娓娓道来,不仅叙事清晰,而且赋予语言较高的品位。
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文化内涵还表现在能运用不同类型的修辞手法来表情达意。修辞是一种智慧性的语言行为,主持人往往突破惯性,遵循反常原则,巧妙地运用各种偏离手段,在特定的场景中促使表达产生良好的效果。
主持人叶惠贤在主持“家庭演唱大奖赛”时,这样介绍初福之老两口的兴趣爱好:“老两口非常有意思,他是搞体育的,非常喜欢文艺;她是退休音乐教师却非常喜欢体育,两人就像被窝里种鲜花——能文(闻)能武(捂)。”这个歇后语可谓一语双关,通过谐音,由“闻”“捂”之义偏离到“文”“武”之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喜剧效果大大增强,从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刘仪伟主持《天天饮食》,有一期节目叫“教大家烧鱼”。他先是把鱼切好,然后告诉大家说“接下来的一道程序是往鱼的‘伤口’上撒点盐”。人们对“伤口上撒盐”的含义本已形成通识,但在这里,刘仪伟巧妙地运用返源辞格,放弃词语固有的解析,依据语境另作别解,这样就形成了奇特、诙谐的效果,从而使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做菜的方法。
节目主持人语言功力是主持人语言艺术修养的体现,更是广播电视节目质量的保证。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作为驾驭节目的重要的手段,主持人的语言对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节目主持人要注重语言的锤炼,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广播电视节目深入人心。
[1]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林鸿.普通话语音与发声[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3]李静.心灵间的彩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语言要略[J].电影文学,2008(16).
[4]高飞.浅议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艺术[J].今传媒,2010(7).
李静(1966-),女,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广播电视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