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体操运动员全旋能力诊断与对策研究①

2015-02-26 08:26安健健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广东广州510100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肌群肩关节体操

安健健(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 广东广州 510100)

少年体操运动员全旋能力诊断与对策研究①

安健健
(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广东广州510100)

摘 要:全旋技术是少年体操运动员的训练难点之一,如果不能有效的解决各技术环节的问题,在基础训练阶段形成合理的动力定型,不利于竞技能力在未来长期稳定的提高。通过长期对青少年体操运动员全旋技术问题的因素分析和解决方案成功经验的总结,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提炼,旨在为更多从事相关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通过研究发现:专项力量的缺失是导致少年体操运动员全旋技术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解决力量导致的技术问题时应该从力量训练入手;根据多年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实践发现,稳定与不稳定的转髋等力量训练对于改进全旋技术有着较好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全旋技术问题少年运动员力量—技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体校少年体操运动员4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体操全旋技术的书籍6本,体育类核心期刊19篇,体育局科研所内部资料6篇,主要收集的观点涉及全旋技术训练方法和全旋主要的技术问题以及少年体操运动员全旋训练特征。总结了对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相关观点。

1.2.2专家访谈法

为了更为可观的体现该研究的创新点所表达的具体内容,就相关问题访谈了北京体操队、河北体操队、广东体操队和国家集训队的专业教练员6名;同时访问了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从事体操教学理论研究的专家[1]5名,为该研究提供了宝贵意见和部分论据。

1.2.3对比分析法

对诊断后技术问题采用相关训练手段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用数据对技术改进效果做出评价,同时为后续研究做良好铺垫。

1.2.4逻辑分析法

利用一定因素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论证,对专家访谈的结果进行总结,找出专家观点中存在的逻辑关系,利用其对该研究的相关观点进行更为科学和客观的阐述。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基于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全旋技术的特征分析

2.1.1全旋技术的专项力量需要特征

全旋技术所需明显具有多元化与复合化特征。目前基层体操训练对于不同技术环节的专项需要把握的往往不够精确,造成了体操运动员在基础训练阶段由于专项力量能力的缺失,部分技术环节的不合理动作得不到及时改善,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严重制约了运动员未来向更高水平发展。因此,全旋训练的技术改进不能只从技术训练一个因素中去挖掘,必须利用技术-力量两者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才能最终达到改进技术的目的。

(1)全旋技术专项力量需要的多元化。

在全旋技术中,肩关节和髋关节对技术质量起核心作用,同时其他小关节,如肘、膝等下属关节对上一级大关节肌群的舒与缩起牵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核心关节的动作质量,少年运动员的肩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薄弱,对于手臂与躯干动作的控制能力较差,从根源上抑制了全旋技术的改进和发展;同时少年运动员在全旋时髋关节容易出现屈髋动作,在摆动至侧面时,易出现下肢下沉打马的情况,其根本原因仍然是髋关节两侧肌群稳定性较差。从另一角度分析,全旋技术从影像中直观观察,上肢为动态躯干部分为静态,但由于人体躯干各面在运动中不断发生变化,躯干核心区肌群舒缩在快速的发生着动态变化,这对运动员躯干与髋关节肌群的肌肉收缩提出了两个要求。其一,要保证收缩的强度;其二,要保证相邻肌群舒缩的快速转换,也就是神经-肌肉系统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以上问题充分体现了全旋技术以髋、肩量关节为主,以其他小关节为平台的多元力量需要。因此,教练员在专项力量训练中要结合技术特征明确训练目标。

(2)全旋技术专项力量需要的复合化。

在全旋过程中,肩关节与髋关节周围肌群在极短时间内的舒、缩状态都发生着极为快速的动态变化,旋转速度越快不同肌肉轮转收缩、放松的时间越短、对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敏程度要求越高,但是运动员必须保证一定的旋转速度才能保证末端关节的水平高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肌群复合参与运动对神经肌肉系统形成较大刺激是全旋技术的专项力量需要的另一特征。因此,教练员在针对全旋技术改进的专项力量训练中要充分考虑对神经—肌肉系统的训练,起核心作用肌群的肌间协调性是力量计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表1 力量训练前后运动员三次全旋平均次数对比

表2 力量练习前后全旋过程中重心高度变化

2.1.2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视觉缺陷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体操训练技术问题的发现仍以教练员视觉分析为主,以影像学分析为辅,视觉分析具有反馈快、结合因素多等特点。少年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的“右高左低”现象。在训练实践中发现,导致以上普遍问题主要是因为两点。其一,旋转速度不均衡;其二,

速度均衡,两侧肌群力量不均衡。利用排除法对两侧肌群力量进行测试,如果力量出现明显的不平衡,那么说明是以上因素导致了技术问题,如果排除力量平衡的问题,那有可能是运动员的“运动感”出现了问题。陈小平认为:运动感是人体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一种对运动器械或环境的驾驭能力,是通过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收缩进行不断的反馈式调节和修正。也就是说以上问题需要从增强运动员的本体感受、分解辅助练习等环节综合的进行技术改进。

2.2针对技术诊断的专门力量训练

2.2.1稳定条件下的转髋力量训练的方法及原理分析

在全旋过程中,运动员髋关节周围和躯干下部肌群的收缩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利用稳定支撑高强度和不稳定支撑低强度两个层面有针对性的对相关肌群进行训练。

稳定的转髋力量训练。运动员俯卧双肘和单足脚尖支撑,躯干和支撑腿保持平衡,非支撑腿屈膝高抬,以髋关节为中心在身体横切面做360°的顺时逆时反复旋转。下肢脚尖支撑在稳定物体上,便于增加负荷,将运动员的髋关节进行负重,有利于提高相关肌群的绝对力量。

2.2.2不稳定条件下的转髋力量训练的方法及原理分析

不稳定的转髋力量训练。根据运动员的核心稳定能力来判断采用核心稳定力量训练的难度,一般采用双肘稳定支撑,单足支撑与瑞士球面来创造不稳定因素,动作流程与稳定支撑转髋练习一样。高水平运动员可将双肘同时支撑于不稳定物体来增加练习的难度。这种练习很少采用负重,但模拟了运动员全旋实践中的多种不稳定的运动感,同时由于在练习中运动员需要为之平衡,相关肌群在不断的校正过程中快速的进行着舒缩转换,对于增强体操运动员的本体感受性和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一种训练手段的两种训练模式可以从绝对力量和神经肌肉两个层面极为接近专项肌肉收缩特征的对髋关节力量进行加强。

2.2.3肩关节周围肌群的训练

肩关节周围肌群对于力量对于体操运动员来说尤为重要,这种重要性同样体现在全旋技术中,肩关节开度大是保证高重心旋转的基础,只有在肩关节具备一定开度的前提下,核心区肌群力量的发挥才是有效的,两组肌群如果力量不平衡,前者会严重限制后者的发挥。因此,在提高少年运动员全旋技术水平的力量训练中应重点对肩关节肌群进行训练。

(1)仰卧瑞士球展收肩的练习方法及原理分析。

运动员双手垫高支撑,仰卧瑞士球上,双腿直膝或屈膝向上摆动。此时,利用肩关节力量使人体沿瑞士球纵向反复移动,这个过程肩关节收缩的肌群以及肌群收缩的特征与全旋时前、后支撑阶段高度一致。通过此类练习以及由此延伸出的更多训练手段,可以帮助运动员改善前、后支撑阶段由肩关节力量薄弱引起的重心高度低或重心高度不稳定等技术问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当运动员力量水平得到提高时,需要增加训练的强度以形成新的刺激,保证运动员的相关肌群力量水平的再提高。可以采用增加辅助练习者人为施加阻力的方式,也可以将手的支撑从稳定变成不稳定,以增加不稳定支撑点的数量来提高练习的难度及强度。

(2)俯卧或仰卧手撑滑轮转肩练习的方法与原理分析。

呈俯卧撑准备姿势,练习全程保持肘关节充分伸展,在此基础上进行肩绕环运动,教练员可在地面进行标示以规定绕环轨迹,轨迹直径越大则训练难度越大。仰卧练习方法与俯卧一致,但需要注意的是,仰卧练习时运动员腕关节运动轨迹直径明显小于俯卧,在制定轨迹要求时教练员要充分考虑。在训练强度提高方面,除了加大轨迹直径外,还可于俯卧练习时的颈下部及仰卧练习时的胸部进行相应负重。这两种练习手段可以加强全旋整个过程中肩关节周围肌群的专项力量能力。

2.3诊断与力量手段应用对技术改进的作用分析

运动员以每周训练2~3次的负荷进行为期12周肩髋练习为主,其他小肌群力量训练为辅的力量,所有被试运动员的全旋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全旋的次数是表现运动员全旋专项力量能力及技术的重要指标,如果短期内运动员的全旋次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说明根据全旋技术设计的力量训练对其技术表现产生了良性影响,力量-技术相互支撑的机制在发挥作用。从表1可以看出,运动员通过12周的专项力量训练,全旋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提高幅度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个别运动员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训练效果较为明显。可以充分说明在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力量能力的提高对于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力量手段的应用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对专项技术需要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技术的核心环节后,再对力量训练手段、动作形式、负荷安排以及其他要求进行科学安排,训练效果能够更为直接有效。

全旋的重心高度是高质量完成全旋技术的基础,少年运动员在全旋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心高度不够或重心高度不稳定的问题。两者都和相关肌群力量能力的薄弱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肩部力量和核心区的力量耐力、绝对力量、以及肌群间协调配合的能力都是训练的重点,当运动员以上能力均得到提高后,必然会促进全旋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表2看,运动员通过12周的专项力量训练,其全旋过程中的身体重心高度有了提高,并且推动了在全旋时稳定性的加强。这也同样是全旋次数增加的重要条件。

3 结语

(1)专项力量的缺失是导致少年体操运动员全旋技术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练员在技术诊断过程中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2)在解决力量导致的技术问题时应该从力量训练入手,但是要充分的考虑力量训练和专项技术需要之间是否存在密切关系。

(3)根据多年少年体操运动员训练实践发现,稳定与不稳定的转髋等力量训练对于改进全旋技术有着较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世琴.体操力量的训练方法浅析[J].考试周刊,2007(13):67.

[2]王庆伟.男子体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理论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41-44.

[3]陈泳.浅析男子少儿操运动员一般身体素质训练[J].体育科技,2010 (3):51-53,59.

[4]颜辉,侯柏晨.对少年儿童体操启蒙训练方法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2):24.

作者简介:①安健健(1982—),男,辽宁沈阳人,本科,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中级职称,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030-02

猜你喜欢
肌群肩关节体操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思维体操
思维体操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头脑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