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峰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微教学,大视野
——思想政治课“微行为教学”的实践思考
王宇峰
(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江苏 无锡214000)
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各类符合当代青少年身心特点的“微行为”。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把“微行为”凝练成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提升的“微行为教学”是政治教师面临的新机遇。本文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角度,按照激趣—启疑—扬善—切时的原则,对“微行为教学”与思政课的结合进行思考。
思想政治课教学微阅读微思考微感悟微行动
“微时代”即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对于接受者而言,消化信息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信息内容与数量却异常丰富,这就要求信息生产者提供具有高黏度、冲击力巨大、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吸引受众并提高受众的阅读兴趣的内容。微时代引发的各类“微行为”凭借其方式灵活、参与度高、阅读反馈效果好等特点深受青年学生喜爱。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把“微行为”凝练成符合当代青少年学生身心特点的“微行为教学”(以下简称“微教学”),能将教材理论知识贯穿于生活经验之中,增强感性认知和理性逻辑,是符合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理念的一种尝试。笔者将“微教学”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获得了学生的好评。
首先,“微阅读”——开门见山,突出直观性。激趣,方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引入“微阅读”的首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不再当旁观者。“微阅读”的特征之一是图文结合,将长文经编辑裁剪,加导语或摘引言,核心观点变字体或加黑。借助一张照片、一幅漫画、一张图表、一段新闻,与传统大段落阅读相比,更能直观地把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具象化。每一次的阅读都只针对一个核心内容,既有利于学生接收又可以避免干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阅读的素材来源十分广泛,如网络媒体、传统媒体、自媒体中丰富的信息量需要我们精心挑选,选取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和认知的素材并将其言简意赅地表达出来,使之为教学目标服务。“微阅读”的重点不在于微小,而在于激发。源于生活的阅读内容较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互动的可行性。
笔者在进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时感觉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过于抽象而广泛,处理不当会导致离题万里。所以将这一主题具象化为“东、西方龙形象的差别”,并用典型的东方龙与西方龙图片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整个阅读环节围绕差别这个核心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提出各种新观点,有些感悟甚至超过教师预设。“微阅读”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打开学生的心门,他们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接收器,不经意间成为主动求索者,逐渐升温的课堂氛围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调。
其次,“微思考”——曲径通幽,突出思辨性。启疑,方能使学生通知晓理。“微思考”是“微阅读”的延伸,需要教师提供问题思考的方向及途径。它作为课堂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既可以用于新课导入和小结,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中突破重点、化解难点的重要补充。“微阅读”本身可以理解为一把钥匙,为更深入而广泛地阅读打开大门。因而引入“微思考”的目的是启疑,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交流。笔者在进行《投资理财的选择》教学时,承接第五课《新时期的劳动者》,提出21世纪被称为金融魔法师的新兴职业——理财师,并用一张PPT简单地对理财师进行介绍。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理财师的高额收入表示了向往的同时,会进一步思考:理财师究竟是干什么的?理财师的工作方式是什么?理财师的工作状态是怎么样的?理财师为什么这么受人欢迎?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承上启下地为“投资理财的种类”的教学起到铺垫作用,并推动教学进程。
产生疑问后该怎么办?部分教师的下一步是直接告知答案,殊不知如果仅仅只是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那么“微思考”对于学生而言,只不过是让他成为一台升级版的知识接收器。从信息传递到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后一个阶段的差异性极明显,统一告知后的理解程度千差万别。“微思考”能有效兼顾两个阶段一方面完成素材展示和整理,另一方面做到课堂上的留白,给学生自主挖掘与同伴互助的时间和空间,以求在讨论合作中达成共识。提倡在课堂上多交流,多讨论,借助同伴互动、师生互动着眼个性,面向全体,这样水到渠成地从信息传递跨越到知识内化的课堂对学生更有意义。笔者在《公司的经营》中处理教学重点——公司经营成功要素时发现以往的教师先讲要点,而后用一些例子佐证的方法实际效果不佳。所以改用“微阅读”模式,选用“帝企鹅日记”——腾讯公司大事年表作为素材,以这家成功的网络公司发展历程诠释这一教学重点。学生先通过“微阅读”归纳腾讯的成功要素,而后小组交流得出他们认为合理的公司成功要素。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书本内容,完成知识内化的跨越,并且获得很多书本上并没提及的合理建议。整个过程需要学生用思辨性思维实际完成阅读、筛选、整理,综合等一系列活动,由疑而思,由思而究,由究而得。
再次,“微感悟”——浸润心灵,突出引导性。明悟,方能使学生扬善。思想政治课以往会被认为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学科,新课程改革至今情况已经大有改观,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深入人心。但很多时候这样做的目的是在优化知识的传授方式,以求更高效地解题应考。但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主阵地,在完成信息传递和知识内化后,即所谓激趣而临境、启疑而晓理后更重要的是要明悟而扬善,让学生成为能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的拥有向善之心的人。以往说到这一点时,教师往往用讲授方式将主流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其实际效果甚微。“微感悟”能够将这种善意娓娓道来,毫无强加之感。至今还记得某教师在课上通过处理“小悦悦”事例时所展现出不忍的情怀。课堂上,教师原准备就“小悦悦”开始讨论时,学生中有了些骚动。有学生小声地说:“小悦悦又来了。”听到议论,教师没有按照预设继续讲下去,而是说:“大家都知道广东佛山小悦悦的事了,她短暂的一生遭遇了无良的司机、冷漠的路人,逝去后又遭社会大众的反复评说。我们不必再去打扰她,愿她灵魂安息吧。我们今天讨论另一件事……”此时的这位教师的思想和言行潜移默化之间在感召着学生的德性回归。这样的 “微感悟”并没有多少语言描述,也没有浓烈的大肆渲染,有的只是一缕淡淡的温情,浓浓的善意。它着眼于微小的片段,却能引发来自内心的共鸣,对于解题似乎没有实质性帮助,但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学生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荡涤与感悟。面对种类繁多的素材,教师要始终坚持多用正面素材引导学生形成善的价值观,减少他们对社会的敌意、对他人的冷漠、对自己的负能量。正如罗素所言:“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充满正气的“微感悟”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最后,“微行动”——与时偕行,突出时效性。切时,方能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上的“微行动”必须放眼时代与生活,将课堂和社会无缝对接,当今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新鲜资讯都应该成为“微活动”的对象,学生可以在场景表述、知识传递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统一中得到体验与提升。笔者借助每年3月两会的契机,将两会的热点与学科知识相结合。诸如2014年的破解“十面霾伏”结合科学发展观;守护“舌尖安全”结合企业经营成功因素;2015年的“政府简政放权”结合政府的职能;“一带一路”结合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等。笔者在《政治生活》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模拟人大代表提出相关议案,希望学生在这一“微行动”中积极展开调查,确立议案主题,寻找问题依据,并提出解决方法。例如有学生就社区老年人生活问题提出自己的议案,包括建议社区建立专门的老年人扶助中心,并把联系卡发到社区每一个老年人手中。同时,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不仅包括棋牌室),让有能力有特长的老年人带领其他老年人学习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内容,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提出应让有精力、有热情的老年人承担社区的部分工作,让他们发挥余热,同时找到自己的价值。这些提议非常不错,我把他们的议案整理以后发到市长信箱,得到市政府的积极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参与中锻炼了能力,而且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消除了以前存在的误区,并且坚定了参与民主政治的信心。所以说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关注社会是“微教学”的优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微”不是教学的碎片化,而是教学链条上的一个个节点,是用来统领整合整个体系和进程的节点。“微行为教学”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浅层化行为,更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定向发散。微时代的到来已经不可逆转,发挥“微行为教学”优势使之成为思想政治课的助力是政治教师面临的机遇。但按照“激趣—启疑—扬善—切时”的原则,“微教学”将会成为一种简单易行且能在细微处完成知识、能力、情感多方面提升的有效尝试。
[1]张学军,曾海娟.让德性栖居于思想政治课课堂之中[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0.
[2]郑飞燕.微阅读,大成效——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微短篇阅读资源的探讨[J].教师,2014,6.
[3]张年逢.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微阅读”的思考[J].生物学教学,2015,5.
[4]徐彤.创设平实瞬间,让课堂充满思维和体验——例谈高中生物的微情境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