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外语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2015-02-25 02:48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关键词:外语价值观核心

刘 鹏

(三峡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概括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1]。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他们学“文化”,要做有“文化”的人,其中包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他们相伴时间最长的外语教师在这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文化和情感

语言作为社会性的符号系统,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不同的语言承载着各地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什么是文化呢?一般认为,“文化”是指特定人群的整个生活方式。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胡文仲认为,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2]。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学习外语就离不开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尤其是到了大学外语的学习阶段,外语教学中就很有必要讲授目的语地区的文化。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大学英语明确界定为“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语言是用来传情达意的。哲学家认为,情感是人对所感受对象的主观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情感语义的表达常常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吕叔湘先生曾言:“一句话不是肯定,就是否定。”亦即,人们说话就是作出某种断定,其话语反映主体的意向,涉及态度和意向内容,包括价值断定和选择。

外语教育,尤其是口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育。语言的功能及其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赋予外语教师群体以特殊性,让他们担负起目的语与文化的教授者角色。正如严明所言,外语教师在我国特殊的语言教育文化中形成了特有的政学相通、群体道德、身份意识等文化取向,同时也为外语教师角色的呈现注入显著的特征[3]。

二、外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外语教师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首先,外语教师伴随学生时间最长。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国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事实上,在中国不同地方,尤其是大城市,幼儿园就开始英语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小学入学后外语课一直开到博士生学习阶段。可见在中国,还没有哪门课开设如此长的时间。其次,全国有几百万外语教师,这是个相当大的群体,他们人数之多,伴随学生时间之长,其价值观、人生观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发挥尤为重要的作用。最后,外语课表面上学习语言,实则传播的是西方或异国文化,让学生接受西方文化的洗礼,其潜移默化作用,不知不觉培育学生对西方文明的好奇与向往。有时,外语教师在课堂上不经意说出的一句话可以让学校政工教员几年的努力功亏一篑。可以说,外语教师这一群体是核心价值观教育链条中最脆弱、最具潜在危害性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一环。

三、如何发挥外语教师的作用

人要有价值观,众人的价值观就构成社会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个人和社会的未来,事关民族与国家的未来。在现代社会,教师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和解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谓恰如其分,教师是塑造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推手,承担着传播与创造人类文明的职责,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应发挥重要作用。“正人先正己”,外语教师影响学生的时间最长,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践行者。这就要求外语教师首先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笃信不疑,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还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修养,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正能量影响和感染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和教育广大学生。

第一,要建章立制,即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外语教师行为规范和工作考评机制,为他们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组织保证。学校应将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与外语教师的职业生涯结合起来,体现到外语教师的引进、培养和晋升过程中,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外语教师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外语教学的全过程。

第二,外语教师在工作中要真正将教书和育人两项任务肩负起来,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国梦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其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中西语言与文化的理性与客观公正的比对,不断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用好用足教材,深入挖掘课文的价值观意义,从正面引导。譬如,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Ihave a dream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代表美国黑人乃至所有有色人种族群的梦想、美国梦和中国梦进行比较。美国黑人到现在都没有获得平等权利,他们所渴望的平等自由依然停留在梦想阶段;事实上,黑人遭受不公的实例时常见诸报端和电视新闻,种族歧视早已成为美国社会的毒瘤。说起美国梦(American Dream),根据百度释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可以说,美国梦更多地体现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这三个梦想之间的异同已经不言自明。通过对这一话题的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美国民众的渴求,强调、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前瞻性,同时认清自己作为中国人所应有的抱负和理想,意识到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所应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所肩负的责任和具有的伟大动力,因而加倍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时地将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历史上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军事家、科学家、发明家、民族英雄等和外语教材上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总的说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将反映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与外语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适量地就两种文明或文化的异同开展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对异域文化所应采取的包容、客观态度,在面对强势文化时不致迷失自我;同时,对西方文化采取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态度,吸取精华,去其糟粕,聚众长而为我所用。

第三,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立足中国文化而接触西方文化,对二者的相异或冲突性之处常常无所适从,不能正确面对。要帮助他们脱困,只有基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理性审美。斯托洛维奇主张审美和伦理的融合而产生积极的审美价值;他认为,审美价值包括道德关系,给人以高尚的影响[4]。当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保持审美独立性,克服社会功利性的矛盾、审美多元性与审美一元性的矛盾等,反对虚无主义。通过审美教育,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伦理审美意识,这对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至关重要的。因为当伦理审美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和沉淀为人类的深层审美意识以后,人们的道德、政治、法律等伦理理想就可能通过伦理审美意识发挥作用[5]。由此可见,培育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具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素质的外语学习者。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学外语除了要了解其文化外,更有必要用外语传播自己的文化。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考试的范围就是个很好的开端,但是仅仅局限物质文化层面是不够的,精神层面内容更要传播开去,以便从思想精神领域同外国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

[1]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人民日报,2013,05.22.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严明.中国外语教师角色的教育文化诠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4]张晶.审美情感·自然情感·道德情感.文艺理论研究,2010,1.

[5]张玉能.论审美意识的总体构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外语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