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及其生态环境建设

2015-02-25 08:15政,薛
学习与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央企业发展

李 政,薛 营

(吉林大学 a.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

新常态下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及其生态环境建设

李 政a,b,薛 营b

(吉林大学 a.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b.经济学院,长春 130012)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面临严峻的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成为必然选择。中央企业作为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要适应新常态,更要引领新常态,既要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又要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中央企业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并在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等问题。为此,中央企业必须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自主创新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营造全员创业、争相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氛围。

新常态;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改革;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 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 经济增长也面临着严峻的下行压力。 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余波尚存, 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抓紧推行“再工业化”、 工业4.0战略。 在这种背景下, 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 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既是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动力与目标, 也是当前面临复杂国内外形势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1]。 中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骨干和排头兵, 不仅有责任带头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更要引领“新常态”, 肩负起稳定中国经济增长, 加快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新常态下的机遇挑战与中央企业新使命

一般而言,经济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总体指导思想是:经济增长稳中求进,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稳定,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总体政策基调。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因此,要加大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解决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要更加注重人力资本、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竞争由数量扩张、价格竞争向质量、差异化方向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日益成为主流。经济新常态对于已经实现集约化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机遇显然更多,而对于粗放低效发展的企业,无疑挑战更多。中央企业要勇于抓住机会,并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继续深化改革来迎接挑战。

1.做经济增长的“稳定器”。随着中央企业的合并整合,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数量逐渐减少,但这并没有影响中央企业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承担应有责任,中央企业仍具备做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能力和基础。2013—2014年,尽管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但中央企业的总体生产经营状况稳定。2014年,中央企业有42家进入世界500强。事实上,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和利润都实现了快速增长,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果,在许多重要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为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中央企业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实现国家现代化、保障就业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途径。因此,新常态下,中央企业不仅要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还要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继续发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

2.做深化改革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出发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坚决破除相关体制机制的弊端。李克强总理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实际上,改革也是中央企业最大的红利。中央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薪酬制度改革,通过治理结构改革,必将释放巨大生产力。经过多年改革,中央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但也存在过度垄断、过度行政化等问题。今后,中央企业务必融入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在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竞争、提高企业效率、承担社会责任等重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另外,也要准确界定不同中央企业的功能,在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依据行业间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消除行政垄断,进而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同时,中央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有效发挥企业家作用,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反腐败长效机制等有助于推动中央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措施[3]。

3.做创新创业典范,加快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央企业分布于石油化工、钢铁、军工、电力、建筑等重要领域,已在载人航天、高铁、钻井平台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一系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其中不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关键技术上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创新成果。然而,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与国外许多企业、甚至国内民营企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未来,中央企业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以市场需求和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生态环境,做自主创新和创业典范,进而加快自身转型升级。目前,中国政府正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新创业作为今后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泉。尽管中央企业数量不多,但却集中了大量国家高水平创新资源,是科技研发资金与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尤其是在行业共性技术,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领域代表国家实力和水平,并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中央企业是国家科技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键节点。

二、新常态下中央企业的创新投入与产出成果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央企业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在过去一年,中央企业仍在国家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并取得显著成效。中央企业在一些关键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如超级计算机、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C919大型客机、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技术的成功自主研制等。

1.自主创新投入。近年来,中国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快速增加。根据科技部统计,2014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R&D)13 400亿元(2013年为11 846.6亿元,较2012年增长约15%),其中,企业支出占76%以上;R&D占GDP比重预计可达2.1%;全时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380万人年,位居世界第一。随着中国逐步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大部分中央企业科技研发经费投入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如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2013年研发投入同比增加43%;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8%,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50%以上。同时,中央企业继续通过实施“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等重要人才工程和培养引进计划,壮大科研人才队伍,大量科研人员投入中央企业的创新工作中。

2.自主创新的产出与成就。近年来,中央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总体表现较好,一些中央企业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201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内(不含港澳台)企业中,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1 627件位列第二。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2013年国内企业(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275项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进入国内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截至2014年底,113家中央企业中已有54家企业先后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其中,第一批18家、第二批17家、第三批12家、第四批试点2家、第五批试点5家。参加试点的54家中央企业中,有47家中央企业已经被评价命名为创新型企业,占全部113家中央企业的41.6%[4]。中航工业、宝钢、中国兵器工业、中国机械、中国航天、大唐电信、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等一批中央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成绩突出。

同时,一些中央企业也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或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或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例如,中国铝业公司西南铝企业成功试制出特大型弧形模锻件,填补了国内在此类锻件生产上的空白;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该工程填补了国内高水头国产化抽水蓄能机组的空白;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山东一建丰汇设备技术公司自主研发的ME150t+75-45A4型水电站门式起重机,其多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综合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新兴际华集团青海际华江源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全密闭矿热炉铬铁冶炼高温烟气干法净化回收发电技术属国内首创,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且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该领域生产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新常态下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企业不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成果,也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自主创新模式,有的还后来居上,成功实现赶超。当然,其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技术上,还体现在管理、文化、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成功的自主创新一般会形成独特的自主创新模式,近年来,一些中央企业就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通过全员自主创新、创建工人科技园、企业联合和国际合作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加速企业转型升级,占领行业制高点,实施了差异化、多元化发展举措。华能集团秉承“三色公司”,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红色”公司,注重科技、保护环境的“绿色”公司,坚持与时俱进、学习创新、面向世界的“蓝色”公司的企业使命,坚持“电为核心、煤为基础、金融支持、科技引领、产业协同,通过构建集团公司、产业(区域)公司、基层企业的三级科技管理体系,完善由中央研究院、产业(区域)公司技术研发中心和基层企业三个等级的技术创新主体,制定并颁布系列创新制度,努力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创新文化,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电科首创“横向三角、纵向三层”的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一横一纵,横向是一个三角形,纵向是一个三层链条机构”,即重构后的科技体系,从横向平面角度看是一种三角形结构:顶端是国家科技与创新中心,主要负责战略性、基础性前沿科研,下面两角分别是军工科研和民品产业科研。从纵向链条角度看,顶端是集团层面的科技创新,中间是专业子集团的科技创新,下面是具体成员单位的创新。中国高铁产业则形成了赶超型自主创新模式,即以本土技术能力为基石,以自身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导向,在策略性地实施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同时,进行了以集成创新为特征的再创新。

2.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近年来中央企业自主创新取得较大进展,但毋庸讳言,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首先,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型企业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尽管大多数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是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仍严重不足,不仅远低于国外优势企业,也赶不上国内部分民营企业。当前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1%,而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则普遍达到2%以上,其中,日本达到了3.57%,一些优秀跨国公司研发强度甚至在5%以上[5]。其次,一些中央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动力。由于不少中央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市场竞争压力不足,又未能自主产生具有企业家精神和使命感、责任感的经营者,加之国家有关部门尚未对其给予有效的创新激励与约束,一些中央企业相比其他类型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再次,中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尽管中央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处于快速增长态势,且数量较大,但专利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很多在实验室里做出的成果,也许能评上国家级奖项,但最终未必能走向市场、产生商业利润。商业化部分中央企业存在科技管理方式与快速增长的科研资金需求、日益复杂的科技创新活动不相适应的问题,以至于创新投入资源浪费,使用效率和市场回报率偏低。此外,中央企业科技研发与创新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不足,也没有形成与民营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机制。

总之,尽管中央企业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高,但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正因如此,中央企业一些关键技术、大型成套设备、核心元器件等还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还比较少,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央企业关键技术缺失、品牌附加值低、绿色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在体制机制、质量效益、品牌形象、社会责任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以计算机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为代表的IT领域,以航天与防务、电子电气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中国大企业明显处于弱势,有的高端领域甚至是空白。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仍是摆在中央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四、新常态下中央企业深化改革与创新生态环境建设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中央企业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落实中央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有关部署,积极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并以此为导向深化改革。中央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优化再平衡,调控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预调和微调。新常态既是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国家有关部门要引导中央企业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凝聚发展的新动力,奋发有为,努力创造新的发展业绩,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1.增强自主创新动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只有足够的自主创新动力,才能推动中央企业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开展自主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环境条件下,中央企业要明确新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中央企业处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行业,其发展不同于一般市场上的竞争性企业,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还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同时,中央企业需要竞争的市场环境,只有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及保证生存和发展的时候,中央企业才能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追求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混合所有制是部分中央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动力的有益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不仅可以吸纳非公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也能够鼓励国有资本投向优秀民营企业,实现国民共进的双向混合发展。但无论怎么混合,最终都要在公司治理上下功夫。只有把各种资本的优势都发挥出来,形成利益一致的市场主体,企业才能真正获得创新发展新动力。

2.强化创新创业管理,完善创新激励机制。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仅来自于外部压力,同时也来自于内部的企业家精神。中央企业要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创新创业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首先,要培养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管理人才队伍[6]。中央企业负责人的创新创业精神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将负责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鼓励负责人进行创新和创业。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管理体系,明确创新方向与理念,完善创新创业管理机制与保障体系,营造企业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最后,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这对发挥中央企业管理层的创新精神,激发创新人员的创新动力,提高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十分重要。

3.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优化创新人才结构。人才是提升中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组织建立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首先,中央企业要确定创新方向,要稳定已有创新人才,同时要培养和引进相应的研发人员,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建设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其次,要完善创新人才激励和管理约束机制,激发研发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确保研发人员充足与稳定,以及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合理性。再次,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实施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研发人员的研发效率。

4.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创新投入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巨大挑战,一些中央企业研发强度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下滑。中央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当成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战略,必须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投资效率。首先,中央企业要继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稳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速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发挥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提升的引导作用,保证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其次,有效建立创新投入的管理机制,确保创新投入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提高创新投入的使用效率。最后,努力构建多方式、多渠道的创新投入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此外,还没有建立研发中心的中央企业要创造条件抓紧建立,已经建立的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要积极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开展联合攻关。

5.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协同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还要注重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创新活动。同时,也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7],实现创新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并依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企业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有效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中央企业要善于通过协同创新解决重大难题,用其他企业或机构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充分挖掘各自潜力发挥各自优势,使资源效用达到最大化。此外,也可以通过建设企业研发中心、参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研发创新平台、与地方共同打造区域研发平台、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等多种途径,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导向的中央企业创新体系,即通过研究机构建设,丰富创新资源,加强协同创新,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和制度环境。

6.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加大高管薪酬机制改革。传统的薪酬制度与激励机制使中央企业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薪酬改革。但是中央企业高管薪酬过高、福利过多以及腐败多发等问题不是仅仅通过一项薪酬改革就能够根除的。中央企业薪酬改革的关键和难点是建立真正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中央企业高管的收入进行规范化、信息化和监督化管理。同时,也应把中央企业薪酬改革与企业创新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创新活动的支持与鼓励。中央企业要通过薪酬改革激发高管、科研人员甚至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与活力,而不是单纯着眼于降薪本身。

此外,中央企业要带头制定和实施国家或行业标准,引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举措,加大解决污染排污力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要积极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中央企业要主动融入“中国制造业2025”规划和“互联网+”战略,积极跟踪研究国际产业前沿,找准技术攻关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要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带来的发展机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集中精力在集成电路、数控机床、航空航天、网络通信设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高端制造领域抢得先机和实现赶超。

[1] 李政.发挥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作用[N].光明日报,2015-01-08(15).

[2] 谭大军.论新时期国有企业在国内经济中的影响力[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36):13.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02-11)[2014-08-11].http://www.gov.cn/jrzg/2013-11/15/content_2528179.htm,2013-11-15.

[4] 李政.中央企业自主创新报告(2014)[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5] 王东风.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和建议[EB/OL].(2015-03-06)[2015-04-12].http://www.ccps.gov.cn/theory/xylt/201501/t20150128_57611.html,2015-01-28.

[6] 李政,陆寅宏.国有企业真的缺乏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与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2):27.

[7] 毕红毅,时英.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条件和成长路径[J].理论学刊,2013,(12):49.

[责任编辑:房宏琳]

2015-03-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2-024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JL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90005);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

F10

A

1002-462X(2015)06-0084-05

李政(1974—),男,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创业理论研究;薛营(1983—),女,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经济学博士,从事技术进步、创新创业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中央企业发展
企业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企业
企业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