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浪漫”
——《浪漫传奇①的进程——通俗小说的政治》评介*

2015-02-24 02:42:24陈瑜
妇女研究论丛 2015年2期
关键词:套式通俗传奇

陈瑜

(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解读“浪漫”
——《浪漫传奇①的进程——通俗小说的政治》评介*

陈瑜

(华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通俗文化;女性主义;浪漫传奇

浪漫传奇是通俗文化研究的热点,也是女性主义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浪漫传奇的进程——通俗小说的政治》是其中一本较为全面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对浪漫传奇的起源、文类特征、研究方法等进行全面介绍的文集。通过该书,能够对20世纪80年代前后女性主义浪漫传奇研究的方法、现状等有较为全面的了解。

什么是浪漫?当我们被《飘》(Gone with Wind,1936)的浪漫情节迷倒时,是否会意识到《飘》中充满了白人至上主义以及对黑人妇女的刻板印象?当影片《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1941)被众人追捧、勇夺奥斯卡最佳电影奖时,我们是否注意到片中刻意营造的“浪漫”其实只是作家掩盖阶级矛盾的外衣?甚至是当下,当众多影视作品打造“浪漫爱”并引发世人追捧时,我们又是否关注到这些作品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影响?

浪漫传奇故事因其致力于满足个人对美好生活愿景的追求,在通俗文化领域一直长盛不衰,它的故事在“打动”人的同时,也主宰和形塑着人们的生活规划、道德意识甚至价值理念,而这一点,常常被它看似自然的表象所掩盖。近年来,文化研究学者,特别是女性主义学者十分注重对通俗文化领域中的浪漫传奇进行深度解剖,经典著作包括Loving with a Vengeance:Mass-Produced Fantasies for Women(Tania Modleski,1982);FemaleDesire(Rosalind Coward,1984)及Reading the Romance:Women,Patriarchy,and Popular Literature(Janice Radway,1987)等。在这些著作中,英国学者简·拉德福(Jean Radford,以下简称“简”)编写的《浪漫传奇的进程——通俗小说的政治》(The Progress of Romance:The Politics of Popular Fiction,以下简称《浪漫传奇的进程》)是一本难得的“浪漫传奇”研究“百科全书”[1]。它从浪漫传奇的类型特点、文本分析入手,提供浪漫传奇研究的新观点、新范例,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浪漫传奇”研究指南,由此也被国外多所大学列为浪漫小说研究的入门必读书目。

该书是一本论文集,共分十章,每章都是一篇独立论文,内容包括浪漫传奇类型研究、浪漫经典作品个例分析、出版杂志研究,等等。为清晰呈现该书的重要观点和理论方法,本文将该书的十篇文章按照研究对象及内容特点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浪漫传奇导论;第二类是浪漫传奇类型研究;第三类是浪漫经典个例分析,第四类为浪漫传奇与女性主义,以下将逐类对这些文章的重要观点、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一、浪漫传奇研究概述

《浪漫传奇的进程》的首篇是简·拉德福的《导言》(Introduction)。《导言》主要谈论三个问题:艺术经典和通俗作品(art and the popular)、浪漫传奇类型(romance as genre)和阅读通俗浪漫传奇(reading popular romance)。在《导言》中,简对当前浪漫传奇研究涉及的一些重要议题,如什么是通俗作品、浪漫传奇具有怎样的类型特点以及如何阅读通俗浪漫作品进行了总体介绍。

在“艺术经典和通俗作品”问题上,简提出,“通俗”(popular)一词本身并不具有固定的范畴,它的内涵随着历史发展而改变。艺术经典和通俗作品并不能以“高/低层次”来划分。在某一时期被称为通俗的作品很有可能在另一时期就成为艺术经典。要看到流行文学(popular literature)和经典文学(canonical literature)之间存在复杂协商(negotiations)和相互流通(exchanges),同时,也要看到不同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因素在两者转换中所起的作用。

在“浪漫传奇类型”部分,简提出,浪漫传奇是流传至今最古老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学样式,但不同时代的浪漫传奇之间并不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存在一种一以贯之的历史联系。她说,无论是古希腊浪漫传奇、中世纪浪漫传奇、19世纪40年代哥特式资产阶级浪漫传奇、19世纪末妇女浪漫小说还是当代大众传媒生产的浪漫小说,它们之间唯一确定的关联就是享有一个共同的类型称号——“romance”。简引用本书辑录的《古希腊浪漫传奇》(“The Greek Romance”)一文的作者玛格丽特·威廉姆森(Margaret Williamson)的观点指出,浪漫传奇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存在,那时,它是一种聚焦于情感的自发的散文化记叙体(a non-mimetic prose narrative focusing on emotion)。当公共和私人世界有了分化,当古希腊城邦(Greece Polis)发明了新的表达方式宣示它们的“主体性”时,浪漫传奇便应运而生。在追溯浪漫传奇历史的同时,很多文学理论家如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等努力想为不同形式的浪漫传奇找出共同的、潜在的结构元素(an underlying structural unity)。弗莱将浪漫传奇定义为“圆梦”文学(the literature of wish-fulfillment),宣称它在“现实”中展现了“梦想”,抹平了“实际”(actual)和“可能”(potential)之间的界限,为一切“可能的、未来的或理想的”

东西提供了一种幻想[1](P9)。

对弗莱找寻浪漫传奇之间的关联性(continuities)或者异变性(discontinuities)的努力,简认为,这些工作是必要的,但可能还不够。她提出,对文化历史学家来说,文学类型研究(the study of genres)可能要提供一种媒介(mediation)以实现文学历史和社会历史之间的沟通。长期以来,传统的文学和历史界限分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绝”(the“splendid isolation”)。通过这个媒介,我们能打破这种隔绝。如果我们将对浪漫传奇当作一种整齐划一、具有统一特性的类型进行研究,那可能就无法发现在早期的浪漫传奇小说中为什么神秘的力量总是救男主角于困境中,为什么今天浪漫传奇中的神奇/超自然/幸运的力量却总是从性别欲望的神奇、全能的力量中产生等问题。由此,我们要关注以上这些“变化符码”(changing code),要对它们展开一种结构性的、语义分析式的阅读,同时在阅读中思考那些由社会性别、意识形态和社会变化引发的种种问题。为此,简总结说,将浪漫传奇当作一种类型进行研究,并不是要对它的历史本质下断言,而是要揭露它的历史功能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在《导言》的第三部分“阅读通俗浪漫传奇”中,简主要以她在本书中选编的文章为例,说明女性主义者在阅读、分析浪漫传奇上所取得的开创性成果。简指出,传统通俗文化研究存在一种“被动性模式”(passivity model),这种模式认为消费者——“人”是消极的、被动的。如传统的社会主义学者就提出,那些强有力的、令人愉悦的大众传媒影像,只会引诱人们逃离现实,用虚假之物替代他们真实的兴趣和需求。然而,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所带来的最核心、最难得的成就就是在左翼政治理论(Left Politics)下重新提出并定义“主体性”内涵。在那句“个人的就是政治的”口号下,女性主义者对左翼的“客观主义”(Left“objectivism”)进行了颠覆。“客观主义”将工资、工作条件和剥削等经济问题看作是“政治的”,将性、主体性和家庭问题划入私人领域——不属于政治分析和斗争的范畴。但女性主义者关于主体性重要意义的论述,对左翼“客观主义”者的政治思想产生深远影响,迫使他们不得不关注妇女在家庭和工作领域的双重身份以及她们的个体需求。同样,在通俗文化研究领域,传统左翼观点认为浪漫传奇的女性读者都是受虐性的(masochistic)、退化的(regressive)、消极的(passive)。持此观点的男性批评家们很少甚至完全不认同女性读者,诋毁浪漫传奇文本。这些看法引起女性主义者的不满,也促使一批新的女性主义者开始对浪漫传奇进行研究。

最后,简以安·琼斯(Ann Jones)对本书辑录的Mills&Boon出版的浪漫小说(romantic fiction)、克里斯汀·布莱伍德(Christine Bridgwood)对20世纪50年代家庭浪漫传奇(family saga)等研究为例总结说明:通俗浪漫传奇再现了我们心中很多深层次的幻想,这些幻想既有关于社会的,也有关于个人需求的,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这些浪漫传奇,我们能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人们的精神意识以及它所起的作用。

二、浪漫套式、诱奸神话与读写互动

《浪漫传奇的进程》所辑录的文章,有三篇做的是类型研究。它们分别是:第二章《古希腊浪漫传奇》、第三章《英国通俗文化中的“诱奸”政治:1748-1848》(“The Politics of‘Seduction’in English Popular Culture,1748-1848”)和第八章《家庭浪漫小说:当代通俗家庭传奇》(“Family Romances:The Contemporary Popular Family Saga”)。这三篇文章的切入点各不相同,为我们提供了浪漫传奇研究的新观点、新理论。

该书第二章——《古希腊浪漫传奇》一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古希腊浪漫传奇的起源、发展以及写作特点。值得关注的是,通过该文作者玛格丽特·威廉姆森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浪漫小说中的很多结构元素,竟然在公元1-3世纪的古希腊浪漫传奇中就已具有,而且当时作品的浪漫套式(romance formula)和今天浪漫小说中的套式非常相似。

玛格丽特以五位作家的作品为例,分析古希腊浪漫传奇的特点。这五位作家分别是早期的查理顿(Chariton)、色诺芬(Xenophon)以及之后的阿察里斯·塔提尔斯(Achilles Tatius)、朗格斯(Longus)和赫利奥多罗斯(Heliodorus)。玛格丽特发现,虽然他们的作品各不相同,但是其中的“浪漫套式”却是非常

相似的。在这个套式中,作者的叙述都是爱情至上,一切以爱为中心。举例来说,在作者编排的故事中,两位相爱的人必须得将他们的爱情维持到故事结束,只要故事仍继续,情人们对爱的追求就不会终止。还有,尽管故事中的人可能会暂时得不到爱情的滋润,但爱情仍然被界定为他/她一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他/她生活中的其他任何事件都不值一提。男主角对女主角的爱情常常是武断的,往往是一眼就定下姻缘。故事中的人必须忠于爱情,只要忠于爱情,只要具备忠诚的品质,那他们就可以以捍卫爱情为名为所欲为,包括撒谎、欺骗等等,而且这些行为不会受到任何道德谴责。当然,这个浪漫套式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结构性的难点。玛格丽特认为,对作者来说,最困难的就是如何将那些几乎相似的浪漫情节一次次在不同的主人公身上演示,而且要显得不突兀,不露痕迹。玛格丽特指出,查理顿和色诺芬在这点上没能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阿察里斯·塔提尔斯和赫利奥多罗斯虽然以各种办法制造情节推动力,但是仍有不如意之处。相比而言,朗格斯的做法就较为成功。在他的《达佛涅斯和克洛伊》(Daphnis and Chloe)中,将男女主人公爱情发生地设置在田园,田园的真朴使得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更显纯洁。此外,他还通过神性来推动两人爱情行为的发展,由爱神Eros指引他们一步步初尝禁果,性交行为由此变得自然、正当。玛格丽特认为,与其他浪漫传奇作家相比,朗格斯的最大成功在于他将欲望当作描写的主体,同时又用作情节的推动力,这样就不必用生硬的故事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而且他创造的浪漫田园作品(romance-pastoral)一方面给予读者幻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赋予了浪漫爱情天真纯洁的光环。

玛格丽特的研究使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那些古老的“浪漫套式”其实在近现代很多浪漫小说中依然盛行不止。例如,18世纪法国小说家小仲马的《茶花女》,一样有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有为了爱情就可以为所欲为的道德准则。这在无形中透露给我们一个信息,那就是,研究浪漫传奇时,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发现浪漫套式如何传承,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反思这些套式是否已经灌输给人们某些固定的思维,例如,为了爱情就可以牺牲一切,乃至无辜的生命,等等。这些固定的思维是否已深深影响我们对人物和事件的价值判断,而且通过这些套式、这些价值观念,社会在建构自己的道德秩序并用这些秩序去规范和塑造行为的主体——人。

如果说玛格丽特的分析让我们对“浪漫套式”不得不保持警惕,那安娜·克拉克(Anna Clark)的文章则深化了我们对传统少女失身故事的认识。该文名为《英国通俗文化中的“诱奸”政治:1748-1848》,是本书的第三章。在这篇文章中,安娜对1748-1848年英国通俗文化中的诱奸故事以及失身少女形象所蕴含的政治寓意进行了深入分析。安娜指出,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社会深受经济衰退和政治激进主义的影响,在这个时期,贫困家庭的少女被贵族浪子引诱而失身的故事屡见不鲜,在19世纪初期工人阶级的文化中,那些被贵族浪子引诱的乡村少女已经成为一个广泛流传、深入人心的形象。安娜认为,要理解这类故事和形象,最好将它们看作一种神话。安娜提出,以“神话”来看待这一时期被贵族浪子诱奸的贫困少女形象及故事,可以发现,它并不像爱情故事那么简单,并具有以下的政治意义:(1)被诱奸的少女成了阶级剥削(即上层压迫底层)最具象、最清晰的标志,同时也是上层阶级背叛劳动阶层的最有力象征;(2)它还是那个时期工人阶级所遭受的经济和家庭创伤的象征。从经济方面说,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造成了19世纪初期劳动阶层的危机,资本主义劳动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家庭作坊经济,家庭中妻子和孩子们的劳动力已不再完全受控于“父亲”,由此雇主对少女的诱骗和掠夺使得劳动阶层的“父亲们”一方面会失去对女儿劳动力的享用;另一方面可能还要艰难地抚育由女儿失身带来的私生子。从家庭方面说,只有少女保持贞洁,她和她的家人才能获得良好声誉。贵族浪子对劳动阶层少女的诱奸无疑是对“父亲”和家庭声望的最沉重打击。做了以上两点分析之后,安娜说,尽管诱奸神话在政治修辞方面具有以上重要的意义,但是它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最明显的是,它巧妙地篡改了劳动阶层少女面临的现实,即除了上层阶级对她们实施的政治、经济和性剥削外,同阶层的男人对她们的性侵犯在阶级剥削的话语中被无形地隐藏了。诱奸少女仅仅被

当作符码,用来表达不同阶层间男人的冲突,至于少女自身的感受则甚少受到关注。而且,少女所遭受的性剥削、性侵犯总被归因于阶级剥削,这使得她们无法控诉其被同阶层男子侵犯的事实。

在古往今来的浪漫传奇中,年轻的劳动少女被贵族子弟诱奸的故事数不胜数。安娜的研究文章不仅给我们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而且还提醒我们,在那些可能会让我们熟视无睹的情节中,其实包含着深刻的意义,它们能折射出当时社会经济、阶级和性别政治之间的复杂状况。

针对浪漫小说的研究,阅读行为分析是一个重要话题,本书第八章《家庭浪漫小说:当代通俗家庭传奇》(“Family Romances:The Contemporary Popular Family Saga”)在这方面提出了一些引人瞩目的新观点。该文作者克里斯汀·布莱伍德提出,早期的浪漫小说研究认为浪漫小说虽然温情脉脉,但却强烈表现了父权制及其意识形态。在这样的观念下,女性读者被看作被动的消费者,阅读浪漫小说只会不断强化她们自身受到的压迫。这样的理解模式无法呈现浪漫小说文本及阅读行为的复杂性,由此,对浪漫小说展开新的研读显得非常必要。克里斯汀选择家庭传奇(family saga)作为研读对象,她认为家庭传奇非常独特,一般浪漫小说会致力于为妇女提供一个逃避现实的幻境,但它关注的却是悠长岁月中家庭的平常琐事。它要实现的目的是,让每位读者都发掘自己经历的潜力,去写作自己真实自然的生活。每一位妇女,都能够成为作者——写作自己家庭经历的作者。家庭经验的普泛性,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媒介。写和读,都是文本和作为前文本的“经验”的产物。通过分享家庭经验,作者已经使她的“写”和生活一致。读,其实是她个人“写”的演习;个体的经验,在家庭发展历史上,早已做好了“被写”的准备。由此,浪漫小说的读和写不再是被动地实施和接受,而是一种流动的关系。读者可以参与到写的行列,作者也将会是他人经验的读者。

克里斯汀这篇文章的价值,正如她自己在篇尾所总结的那样,一方面,她提出了家庭传奇这一新的类别,扩展了我们对浪漫传奇的理解。通过家庭传奇研究,可以发现,浪漫小说不一定就是那些一见钟情的故事,平常的家庭故事也同样具有浪漫传奇的特点;另一方面,最重要之处在于,家庭传奇让我们对(小说)文本和女性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浪漫小说的读写关系不再是僵化被动的,而是多样的、积极流动的。

三、如何构建一个浪漫传奇?

《浪漫传奇的进程》一书不仅分析了浪漫传奇的类型及特点,更为难得的是,它还辑录了具体的文本分析文章,展现了面对一个具体的浪漫传奇文本该如何展开分析。通过这样的文章,可以清楚地明白一个作家是如何运用各种元素构建浪漫传奇,从而拆解浪漫传奇的“美丽面纱”。以下将主要分析该书的第四章《〈青山翠谷〉:威尔士的浪漫传奇》(“How Green Was My Valley:A Romance of Wales”)、第五章《”倒错”的浪漫传奇:〈孤独之井〉和性别意识》(“An‘Inverted’Romance:The Well of Lonelinessand Sexual Ideology”)、第六章《〈飘〉:他们的“妈咪”》(“Gone with the Wind:The‘Mammy’of Them All”)。

《浪漫传奇的进程》第四章是德律克·帕莱斯(Derrick Price)的《〈青山翠谷〉:威尔士的浪漫传奇》。《青山翠谷》是英国小说家李察·勒维林(Richard Llewellyn)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部畅销小说,该小说被美国导演约翰·福特(John Ford)改编为同名电影,于1941年上映,并大受欢迎,一举夺得了第1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小说主要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前后英国威尔士朗达峰地区一个矿工的家庭生活。它以矿工家的最小儿子“休”(Huw)的视角,追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父慈子孝的温馨生活、年轻男女的爱情故事,还有矿业的衰退、工人罢工、父兄因矿难离世,等等。

为了发现这部小说为什么如此受人追捧,德律克将该浪漫传奇构建过程一一剖析,展现于我们面前。他发现,勒维林是通过以下手段塑造出迷人的“威尔士”的:第一,建立个人视角。小说以主人公“休”追忆的方式展开叙述,此方式灌输给读者一个信息,即你们所读的只是某个人的回忆,它并不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这样无形中将小说涉及的历史事件虚化了,读者被置于神奇的“过去”当中,他们只能通过“休”的眼光来看待那时的生活。第二,制造“浪

漫”景致。勒维林将故事设置在威尔士,19世纪30年代的威尔士在英国人眼里就是一个自然的、充满情趣的地域。威尔士的湖光山色为小说故事蒙上了一层浪漫、纯真的色彩。第三,美化小说的“家庭”和人物。小说在故事中塑造了一个完美的家庭,权威的父亲、慈爱的母亲、和睦的姐妹兄弟。但我们必须得注意,在作者的眼里,家庭的和美在于父权家长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家庭中,父亲是绝对的权威,任何人都无权更改他的决定;家庭中的男性成员比女性成员拥有更优越的地位,父兄可以掌握女儿、姊妹的命运,女人必须顺从男人的决定。在这样严密的等级秩序下,“家庭”才能美满和谐。第四,转移现实矛盾。19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和工厂主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工人罢工时有发生。但在勒维林讲述的威尔士矿工的生活中,将这些激烈的现实矛盾转换成代表进步的英国主义(Englishness)与代表单纯、保守的威尔士主义(Welshness)之间的冲突。第五,消除危险性。德律克提醒我们要注意小说的结尾,结尾是“休”将要离开他成长的山谷,故事的开头恰是它的结尾,开头与结尾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圆”,没有给书中的人和阅读的人任何出路。还有,书中营造的感伤情绪让人感到无助。“休”带给读者的“过去”的故事,是无法影响和改变“现在”的,故事在此被密封了,我们要想重新进入,只能通过个体虚无的回忆,这样做便使书中故事的危险性消弭殆尽,对现实无法产生任何威胁。

通过德律克的研究,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作家是如何运用种种手段构建浪漫传奇的。德律克强调,他对影片所做的分析意在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自然、看似美好的传奇需要我们带着批判的眼光重新去审视、去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现现实的危机所在,才能找到解决这些危机的办法。

除了上述分析的第四章外,本书的第五章、第六章也是对浪漫经典进行作品分析,其中也有很多精彩之处值得关注。

第五章名为《“倒错”的浪漫:〈孤独之井〉和性别意识》。《孤独之井》(又译为《寂寞之井》)是英国作家雷德克利芙·霍尔(Radclyffe Hall)发表于1928年的一部女同性恋小说。“作品出版的1928年至1969年‘石墙’暴动的四十多年里,《寂寞之井》几乎是每个女同性恋者的必读之物,甚至被称为‘女同性恋圣经’。”[2]《“倒错”的浪漫:〈孤独之井〉和性别意识》一文提出,《孤独之井》讲的是女同性恋的爱情故事,但却运用异性恋浪漫传奇的典型手法来写,在浪漫传奇构建上具有丰富的反讽意味。文章指出,中世纪浪漫传奇总是将女人的爱情奖赏给男主人公,相反,女性浪漫传奇(women’s romance)却总是将男主人公的爱奖赏给女人(这个女人在小说一开始就被定为女主角)。可在雷德克利芙·霍尔《“倒错”的浪漫》中,女主角声称爱女人,在情侣关系中她变成了一位“男主角”,这个“倒错”为所有正在“受罪”的(同性恋)男女宣示了他们的个体恋爱关系,由此,传统异性恋浪漫传奇模式被反其道而用之,非常具有荒诞意味。

第六章《〈飘〉:他们的“妈咪”》一文对《飘》中的种族主义偏见提出了批评。文章提出,《飘》这部作品无论从小说的故事性还是从改编的电影讲都无懈可击,可一旦从浪漫传奇的角度看,其中的白人女性至上的观念就会饱受攻击。因为小说是通过贬低黑人来塑造白人妇女的“伟大”。通过这部小说,我们要警惕,不能让民粹主义的热情蒙蔽了双眼,要重新审视那些暗含反动意识的浪漫小说。

该书的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浪漫传奇文本分析的实例,其后,该书将议题升华,转入探讨浪漫传奇与女性主义的关系问题。

四、浪漫传奇与女性主义

浪漫传奇和女性主义之间有什么纠葛?如何突破浪漫传奇的古老套式,将女性主义理念融入其中?该书的第九章安·罗瑟琳·琼斯(Ann Rosalind Jones)的《Mills&Boon遇上女性主义》一文(“Mills&Boon Meets Feminism”)对此提出了独到见解。

Mills&Boon是英国一家出版社,以出版浪漫言情小说闻名,它的小说每年在全世界卖出2亿本,读者几乎全是妇女。这些妇女对Mills&Boon小说的追捧程度让人吃惊,在英国,平均每2-5秒钟就会有一本Mills&Boon的小说被人买走。[3]通俗浪漫小说作家查理特·兰博(Charlotte Lamb)提醒我们不得不重视一种现象,即过去十年,女性主义不断发展,但浪漫言情小说也同时如雨后春笋般汹涌而至,两

者形成并驾齐驱的态势[1](P195)。女性主义如何应对浪漫小说的勃发?浪漫小说又是如何化解女性主义的挑战?《Mills&Boon遇上女性主义》一文以Mill& Boons出版社的浪漫小说发展为例,分析了当代浪漫言情小说和女性主义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

文章作者安·罗瑟琳·琼斯提出,浪漫传奇(romance)在西方文学史上已成为一种经久不衰、流行不止的模式,传奇故事的套路总是恋人相遇、分离、重新结合。自亚历山大时期的古希腊到18世纪,浪漫传奇盛行不已,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男女两性都有。但是近年来,这些小说开始专注于妇女,并且被塑造成为女性专有物。它不断创造出浪漫的幻想,让女性读者相信,女人最大的幸福在于爱情和婚姻。作者提出,很明显,女性读者群的形成并不是由文化习惯决定的,而是由小说的市场研究、大众出版业和多媒体广告促成的。面对浪漫小说的蓬勃发展,女性主义者掀起了一场政治运动,提出要将浪漫小说等通俗作品纳入到对妇女问题的研究中来,出版了一系列经典的论文、著作,包括The Neceesity of Romance(Hay Valerie,1983),Reading the Romance(Janice Radway,1984),FemaleDesire(Coward Rosalind,1984)等。这些著作对浪漫小说建构的妇女幻想提出质疑,鼓励对浪漫小说进行一种积极的、对抗式的阅读。安指出,浪漫小说与女性主义的这种对峙状态使得双方都不得不寻求突破,对女性主义者来说,她们一步步推进对浪漫小说的人物塑造、情节编制和读者阅读行为的认识,对浪漫小说的出版商来说,则不断吸纳当代妇女在生活、社会地位和观念意识方面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融入小说的创作中。

女性主义者开始调整立场,她们不再将浪漫小说的女性读者看作是消极的,是大众传媒的受害者,安援引珍妮丝·拉德威(Janice Radway)的文章提出,浪漫小说女读者的阅读行为其实是非常主动的,她们会拒绝某些小说,并挑选、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她们利用这些浪漫小说为自己服务。但这并不昭示浪漫小说会顺着女性主义的路子走。相反,安指出,当代浪漫小说让女性主义的处境非常尴尬。一方面,像Mills&Boon那样,它表明的确因为受女性主义影响才对人物设置等方面做了改变;但另一方面,小说中的人物对女性主义却总表现出冷漠和反感,不愿与女性主义有太多的牵连。除此之外,Mills& Boon还以嘲弄、“唱对台戏”等方式歪用女性主义,向女性主义“宣战”。例如,浪漫小说作者一边让女主角大声向男主角宣示她的独立,但同时却让男主角歪用她的话,以诱人、性感的话语驯服她,将这个争辩的场面变成性爱的场面。

尽管女性主义看似遭受“玩弄”,但安认为,从以上这些小说我们可能无法看到女性主义被欣然接受的场景,但却能看到他们不得不处理女性主义在各种层面上带来的问题。换句话说,作为作者,你可以无视女性主义的存在;但你肯定无法忽视当代女性的呼声,如果你想用浪漫小说的古老套式将她们的种种欲求淹没,那你肯定办不到。由此可见,尽管当代浪漫言情小说不愿趋同女性主义,但是其不得不做出种种调整来顺应当代女性实际生活的改变。古老的浪漫小说正在起着变化,它那一成不变的套式不断受到挑战。安说,Mills&Boon小说中女主角的身份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开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通过上面的分析,安总结说,浪漫小说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它那古老套式并非坚不可摧。从当前看,这种文类虽然不会在每一方面都有变通,但无法否认它是一种很有弹性的文类。在浪漫小说上,性别政治早已变成了文类的政治。如何能使这种文类与女性主义完美结合,非常值得期待。

此外,本书的第七、第十章也从不同层面对女性主义和浪漫传奇的话题进行了探讨。第七章《书写小说:女性气质和20世纪50年代》(“Writing Fictions:Femininity and the 1950s”)通过20世纪50年代的小说作品探讨性别差异是如何在历史上被界定、建构和再现的。第十章《写,她说》(“Write,She Said”)则拟想一场跨世纪的对话,对话的双方分别是14世纪的意大利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Christine de Pisan)和身处当代的文章作者米歇尔·罗伯茨(Michele Roberts)。她们对中世纪浪漫传奇和当代浪漫传奇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女性主义新浪漫小说可能出现的话题、形式。由于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大部分在第九章中都有涉及,在此不再赘述。

五、结语

从《浪漫传奇的进程——通俗小说的政治》一书,我们可以了解到,女性主义对浪漫小说的关注,目的并不在于给出一个精准的浪漫小说定义,而是希望在一个更为宽广的文化层面讨论这种文类对妇女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影响。目前,她们对浪漫小说形成的认识包括:第一,浪漫小说为妇女构建一个虚幻的浪漫图景,让妇女从中得到乐趣和满足,如果无法透视这种幻想的本质,那它将影响妇女对现实的清醒认识;第二,浪漫小说再现了父权制及其形成的社会实践和意识形态,如果不采取一种批判性的阅读,那妇女将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内化以上观念,并朝着意识形态所期待的方式生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女性主义学者不断做出努力,她们揭示浪漫传奇的构建过程,分析浪漫套式所存在的弊病,此外,还研究了妇女的阅读行为,试图发展一种反抗性阅读,改变浪漫小说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学会如何不被浪漫传奇所蒙蔽,如何深度解剖“浪漫”。

客观来说,《浪漫传奇的进程——通俗小说的政治》一书不愧为了解浪漫小说研究方法的小百科全书,但该书也存在很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例如,该书对浪漫传奇的阅读行为研究关注不多,基本集中在对浪漫传奇文本的分析层面;还有,该书也甚少关注当代浪漫小说的传播、销售、市场策略等环节,但这些都不足以掩盖该书的价值。

[1]Jean Radford.The Progress of Romance:The Politics of Popular Fiction[C].New York:Routledge&Kegan Paul Inc.in association with Methuen Inc,1987.

[2]北美华人性别与性倾向研究会.桃红满天下[EB/OL].1998-09-28,http://www.csssm.org/30gb.htm#30leide.

[3]品牌绵延百年,重在推陈出新:Mills&Boon言情小说何以享誉全球[EB/OL].2008-03-21.中国图书商报,http://www.cbbr.com.cn/info_15471.htm.

责任编辑:含章

CHEN Yu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Guangdong Province,China)

popular culture;feminism;Romance

"Romance"is always a focus of popular cultural studies,and also one to which feminist scholars have devoted special attention.The Progress of Romance:The Politics of Popular Fictionsis one of those collections that has comprehensively introduced the origin of Romance,the features of this genre,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from a feminist perspective.Through this book,one will gain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feminist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state of research on Romance.

I106.4

:A

:1004-2563(2015)02-0121-08

陈瑜(1979-),女,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讲师,比较文学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2015-2016)。研究方向:妇女、性别与文化研究,比较文学研究。

本文为“2014年广东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编号:2014WQNCX028)和“华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培育基金”(项目编号:13SK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该书的英文原名为:The Progress of Romance:The Politics of Popular Fiction,Edited by Jean Radford,first published in 1986 by Routledge&Kegan Paul Inc.(London);Published in 1987 by Ruoutledge&Kegan Paul Inc.in association with Methuen Inc.(New York).“romance”一词之所以译为“浪漫传奇”,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romance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起源早、指称广,包括古希腊的散文体传奇(prose)、11世纪的骑士传奇、后期的哥特式浪漫小说以及当代的浪漫小说(romantic fiction),等等。(2)当前国内译者对romance的翻译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将它简单地译为浪漫小说。如刘燕译、刘象愚校的《浪漫小说的机构形成》(见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一文,译者就将romance译为浪漫小说。第二种,译为“传奇故事”。如刘建基在《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Raymond Williams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一书中所译。以上两种译法虽然各有解释,但总的来看,将romance译为传奇故事,能考虑到它的古老形式和意涵,但是无法有效指称当代的浪漫小说(romantic fiction);如果将romance译为浪漫小说,虽然能够明确指称当代浪漫爱情小说,但是又无法兼顾该词所指涉的古老形式和意涵。综合以上考虑,笔者将它译为“浪漫传奇”,希望这样能做到两者兼顾。但本文有时为了区分romance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形式,或者根据上下文的特指将它相应译为“传奇故事”“浪漫小说”或简称“传奇”。

猜你喜欢
套式通俗传奇
重庆巴南民间昆曲传承样态研究
音乐探索(2023年3期)2023-11-13 17:09:30
安-225,昨日的传奇
Sumo Wrestling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0
阅读的宝卷:上海惜阴书局印行的宝卷研究
阅江学刊(2019年4期)2019-09-10 07:22:44
坚持,造就传奇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青春飞扬(女通俗合唱)
心声歌刊(2017年4期)2017-09-20 11:43:50
逍遥传奇
用通俗的例子打比方
快乐语文(2016年10期)2016-11-07 09:44:43
PCR方法检测大肠杆菌iss基因的缺陷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