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2-24 06:16李凤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负性情绪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强化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李凤兰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关键词:强化管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 负性情绪; 心功能; 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患者慢性心肌病损、心室长期压力、容量负荷多导致的慢性心排出量降低、静脉淤血及动脉供血不足[1]。CHF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失眠、疲劳等症状,患者心理与生理上的压力容易产生抑郁、焦躁、烦闷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对CHF患者行强化管理干预可缓解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增强药物治疗依从性[3-4]。同时,规范用药、定期随访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进而促进患者康复。本组研究对CHF患者行强化管理干预,有效提高了患者心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为57~81岁,平均(68.5±6.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4.2±1.5)年。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62例, Ⅲ~Ⅳ级88例。基础心脏病:9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1例冠心病,8例扩张性心肌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射血分数均低于45%。排除标准:具有精神病史、伴有脑、肝、胆原发性疾病患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规范化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后加用ACEI/ARB制剂、β受体阻滞剂。其中ACEI/ARB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需逐渐增加到靶剂量或患者最大耐受量。

护理方法: 观察组加大力度对CHF患者实施相关疾病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自我管理、监测早期症状等,并向患者介绍CHF药物与机械治疗方式,且予以强化管理干预,包括:①定期到CHF门诊,向规定医生行随访;②规范用药,逐渐增加到规范用药的靶剂量或患者最大耐受量;③随诊医生均经同意培训,保障治疗达标,去水化或“干体质量”,心功能明显改善,经NYHA分级为Ⅰ~Ⅱ级,血压<110/80 mmHg,心率降至55~65次/min,或ACEI/ARB制剂与β受体阻滞剂达到药物靶剂量或患者最大耐受量。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干预,其内容包括:①告知患者规范化治疗方案,定期随访;②出院后由患者选择治疗医院与医生;③由医师判定治疗达标程度;④告知患者需将每次治疗结果报告给治疗中心,或每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进行资料收集。

心衰门诊:心衰门诊(HF)是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可在HF门诊经专病医师诊治,HF门诊提供患者药物治疗调整、患者及其家属咨询等服务。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心功能指标:患者步行6 min后的距离。经心脏彩超对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进行监测。②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测定干预前与干预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包括心理情绪、疾病症状以及社会关系等项目。随后要求患者填写调查表,得分越低则功能损害程度越小,生活质量越高。③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与干预后2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

管理干预后,2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s)

与干预前比较,*P<0.05; 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管理干预后,2组社会关系、心理情绪、疾病症状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社会关系、心理情绪、症状疾病与总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s) 分

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及SDS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与干预前比较,*P<0.05; 与同期干预后比较,#P<0.05。

3讨论

以往临床一直认为心衰仅限于晚期失代偿阶段,研究表明,心力衰竭(HF)发生与发展分为急性过程和慢性过程[5]。急性过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等,慢性过程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等。心衰发病基础为心肌重塑,心肌损伤后,初期可能不会有显著血液动力异常表现,此时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改变、细胞因子激活。长期、慢性激活诱导则促进心肌重塑,增强心肌细胞凋亡与间质增生,促进心肌组织学和解剖学特征变化,进而导致心脏功能受到损害[6-7]。此过程是可认识、预防、控制、逆转的。临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基本治疗药物已从传统应用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物等药物到ACEI类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药物。联合应用利尿剂、强心剂,可在CHF患者长期修复治疗过程中,缓解心肌重塑,进而控制心衰患者死亡率与住院率[8]。HF是可预防、控制、逆转的。HF患者实施及时管理能够及时控制疾病发展,因此要做到早认知、早诊断、早预防。要全面认识HF发展不同阶段,并予以积极治疗,进而延缓病情发展,改善预后。针对高危人群和心衰患者开展心衰门诊管理,可在院外实施长期追踪观察,分析其危险因素、分层体系、治疗方案,以促进心血管防治的宣教,降低患者病死率[9]。

对住院HF患者行多学科综合管理,可延长其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进而优化成本效益。远程监控与全因病死率下降密切相关,有效电话与远程监控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监测管理模式主要包括:HF教育、HF门诊、电话随访以及远程监测与管理。上述管理模式均能促进患者自我管理,增强其自我依从性,进而增强患者预后效果。

本组研究显示,管理干预后2组患者运动耐量、心功能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这与段红艳等[10]研究结果相似,给予HF患者优化药物可促进患者心脏恢复正常,且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管理干预后,2组患者社会关系、心理情绪、症状评分以及总分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明显,这表明强化管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舒适度。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体现出强化管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参考文献

[1]薛礼, 茶春喜, 罗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监测和管理的临床应用[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2,33(3):414.

[2]刘铭雅, 李云婧, 朱伟, 等. 强化门诊随访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依从性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7): 588.

[3]戴晖, 闫海春. 医院到家庭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的影响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0): 3747.

[4]范惠华, 史浩颖, 金炜, 等. 三级医院心力衰竭门诊管理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0, 38(7): 592.

[5]杨震, 冯玲, 高瑾, 等. 门诊专病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3, 15(4): 472.

[6]钱海兰, 王君俏, 沈王琴, 等.居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2, 29(21): 4.

[7]杨苓, 方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调查与护理干预[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21): 2534.

[8]周瑜利, 刘亚平, 刘艺华. 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 吉林医学, 2014, 35(12): 2664.

[9]仇静波, 汪小华, 李伟, 等. 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的 meta 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10): 916.

[10]段红艳, 吴学思, 韩智红, 等. 遵循指南优化药物治疗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1): 26.

专科护理

收稿日期:2014-10-24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6-108-02

DOI:10.7619/jcmp.201506034

猜你喜欢
负性情绪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
规范化术前访视对围手术期患者负性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