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唐 李颂彧
(宜春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语言文字]
简析汉语四字格成语的六种固定格式
——以《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为例
李福唐 李颂彧
(宜春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汉语;成语;四字格
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耳熟能详的习语。由于“四字格”是作为汉语文化的经典形式,符合了汉民族“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心理,所以在所有的成语中主要是以四字格的成语占绝大多数。有的四字格成语有一些固定的格式,在成语的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总结,可把这几种常见的四字格成语格式划分为ABAC、AABC、ABCC、AABB、ABCB、ABCA这6种。而讨论出现这四字格成语的六种固定格式这种现象、各自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对汉语研究很有意义。
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使用的简洁精辟的词组或短语,它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言简意赅,具有高度表达和概括力;丰富多彩,使语言交际变得经济和方便,为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给汉语带来勃勃的生机。正是因为它的形成经过了汉族人民千锤百炼的语言实践,显示出汉族人民对语言的一种无限的创造能力。它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出现在口头语言表达中和写作家们的笔下。
成语的产生时间较早,最早在东汉出现,被称为“成言”。而后一直发展演变,有了“陈言”“成辞”到“全语”、“成语”,但对它的研究还是基本的、初步的。20世纪是成语真正研究的开始,也是一个辉煌的时期,是现代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中国大陆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成语词典、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成语进行了研究。有整体性研究的,如周祖谟《谈成语》①周祖谟.谈成语[J].语文学习,1955(1).、马国凡《汉语的成语》②马国凡.汉语的成语[J].内蒙古师范学院学报,1958(1).、武占坤《有关“成语”的几个问题》③武占坤.有关“成语”的几个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1962(2).;有对成语语音研究的,如杨东《四字格成语的节奏和韵律》④杨东.四字格成语的节奏和韵律[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陈镜鹏《成语的声音美》⑤陈镜鹏.成语的声音美[J].修辞学习,1983(1).、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⑥刘振前,邢梅萍.四字格成语的音韵对称与认知[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3).;也有对成语结构研究的,如朱剑芒《成语的基本形式及其组织规律的特点》①朱剑芒.成语的基本形式及其组织规律的特点[J].中国语文,1955(2).、李家昱《成语结构分析》②李家昱.成语结构分析[J].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91(3).,或对其固定类型成语的研究,如杨丽君《试论“一X不Y”式成语》③杨丽君.试论“一X不Y”式成语[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等。也有对成语的释义、语源、运用、文化的研究等等。毋庸置疑,虽然成语研究时间较晚,但在各个时期各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颇为丰硕的成果。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王涛等人编著的、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为基准参照,以四字格成语为主,尝试着对四字格成语的几种常见的固定结构模式进行划分,分为ABAC、AABC、ABCC、AABB、ABCB、ABCA六种,浅析它们形成的原因,并对它们的特点做简要分析。
“四字格”汉语成语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常见的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吕叔湘先生曾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的《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④吕叔湘.现代汉语单双音节问题初探[J].中国语文,1963(1).“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同时,它也符合了汉民族“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心理。
成语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或三个以上的字组成的,然而它们并不是胡乱的无规则的拼凑,而是按照一定的方式有规则的组合。组合的方式,就是成语的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成语划分为熟语的一种,是习用的成型词组,具有词汇性质。成语作为词组,也是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四字格”成语中,我们常见的成语有大概6种格式(见表1)。
表1 常见的成语格式
《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中收录的仅为四字格成语,共17 630条。据统计,在这一版本的辞典中,以上列举的6类固定的成语格式共644条,占总比例的3.67%,数量颇为可观。在这644条里,其中属于第一种ABAC格式的,共286条;属于第二种格式AABC的,共181条;属于第三种格式ABCC的,共65条;属于第四种格式AABB的,共69条,属于第五种格式ABCB的,共32条;属于第六种格式ABCA的,共11条。由此可见,数量最多的是第一种,也就是ABAC格式,其次是AABC,ABCC、AABB又次之,ABCB、ABCA这两种所占比例较少。
一般而言,成语都由有四个不同的字组成,但上述列举的六种成语格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四字格成语,它们都是由两个或三个字组成,换句话说,它们有至少一个字是相同的。它们都属于重叠格式,但又有所区分。其中接连重叠的有AABB、AABC和ABCC。交错重叠的有ABAC、ABCB、ABCA。从形式上,又可分为对称格式:ABAC、ABCB和ABCA。重叠式:AABC和ABCC。AABB既可划为对称式,又可划为重叠式。
以上列举的六种四字格成语的格式,ABAC、ABCB、ABCA同为交错格,分别是在第一个位置上和第三个位置上交错、第二个位置和第四个位置交错、第一个位置和第四个位置交错;而AABC,ABCC、AABB这三种同为重叠式,分别是第一、二个字重叠,第三、四个字重叠,第一二个字重叠和第三四个字重叠。尽管它们有着相似的地方——同为交错式或重叠式,但又不尽相同,存在着许多差异。每种格式具有的各自的特点。
在现代汉语中,成语的语法功能相当于词组,所以具有词汇的性质,我们可以把它当做词组来看。
1.前面两个字重叠AABC
此类形式如:娓娓(偏)——动听(正)、昏昏(偏)——欲睡(正)、津津(偏)——有味(正)、姗姗(偏)——来迟(正)
以上在结构上绝大多数属于偏正关系,少数属于主谓关系,如:九九归一。
2.后面两个字重叠ABCC
此类形式如:大腹(主)——便便(谓)、文质(主)——彬彬(谓)、书声(主)——朗朗(谓)、生气(主)——勃勃(谓)
它们在结构上大多数为主谓关系。在这两种或前或后重叠的四字格成语,均用于形容和描绘事物,作形容词用,在句子中一般充当谓语、状语、定语和补语。
3.两部分都重叠的AABB
例如:吞吞吐吐(动词)、三三两两(数量)、星星点点(量词)、婆婆妈妈(名词)、乐乐陶陶(形容词)
以上都属于联合关系的结构,进入这种格式的词,有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之类,但无论它是那种类型的词语组成的,这种AABB格式都是当形容词使用,主要用作状语,其次才是定语,再次是作谓语,也可以做补语使用,做状语通常要借助结构助词“地”,作定语是通常要借助结构助词“的”。这种全重叠式的成语有两个特点:
①进入“AABB”模式的两个不同的字,很多都不能组合成一个双音节词,如:婆婆妈妈——婆妈、星星点点——星点,这些都不是词。
②有的字虽然能组成词,但用的比该成语少,用法与意义也不同,如:结结巴巴和结巴的意义。结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有两个:指口吃,指口吃的人。结结巴巴的释义是由于兴奋或口吃带有不大连贯或间歇性重复声音的说话。
《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并未收录类似于“清清楚楚”“干干净净”这些词,因为它们只是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虽然也是“AABB”的模式,但那是因为这些形容词经常使用,在必要的时候采用它的重叠形式。因为重叠式较易组合,能给人们以鲜明的音韵感和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也喜欢运用这种形式。无论是在数量上和它的发展前景都最占优势。
在交错式四字格成语中,ABAC式如:不伦不类、我行我素、误打误撞、难兄难弟等,它们的结构几乎全为联合关系。只有少数是主谓式,表陈述关系,如:一物一主、一马一鞍;连谓式,表先后关系,如:一喷一醒、七擒七纵。“ABAC”这一格式的“A”,可以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其中用的最多的是数词和副词了。尤以“一X一Y”和“不A不B”两类所占比例最重。在这种四字格成语“ABAC”中,观察进入ABAC式的“B”“C”,可以发现,B和C这两个词,它们有着相近、相同或者相反的意义,抑或是它们的词性一致。例如“ABAC”:七擒七纵,擒和纵都是动词,人山人海,山和海都为名词,不言不语,言和语意义相近。这样的格式非常灵活,容易套用,可以组成很多类似的新的成语。
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交错的ABCB中,如:一了百了、出尔反尔、大书特书、将计就计等等,有的是联合关系,如:听之任之,有的是偏正关系,如:出尔反尔。
通过对比ABAC和ABCB这两种格式的成语发现,前者比后者出现的更多,数量上占优势。《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中的数据显示,ABAC式的成语有286条,ABCB式的成语有32条。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进入“ABAC”中的“B”“C”都是实词,交错的“A”也可以为实词,也可以是虚词。相反,“ABCB”中的“A”“C”有的是实词有的是虚词,而交错的“B”只能是实词。这样,ABAC式的成语构词能力比ABCB式的成语构词能力强得多,数量也就更多了。
还有一种交错格式ABCA,如:日复一日、微乎其微、精益求精等。它们结构比较复杂,多种多样,以偏正关系居多。它交错的单音节词“A”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在数量上,ABCA格式成语仅有11个,远远小于前面两种格式。因为它的意义主要是由“A”决定的,但这个“A”位于首端和末尾,而且仅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局限性较强,中间很难用词把它们串联成一个固定词组。
在四字格成语的发展过程中,这6种常见格式AABB、ABBC、AABC、ABAC、ABCB、ABCA,之所以能占到四字格成语比例的3.6%,总数达600多条,但在这6种四字格成语格式中,每种格式的数量不一。为什么这类成语呈现出总量如此之多,数量上分配上又非常不均匀呢?下面,笔者就这一现象作简要分析和探讨。
对称是指物体或图形在某种变换条件(例如绕直线的旋转、对于平面的反映,等等)下,其相同部分间有规律重复的现象,亦即在一定变换条件下的不变现象。从美学角度看,这属于一种形式美,并且早已被发现及应用在生活中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就体现了这一点。文章《苏州园林》提到“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①叶圣陶.苏州园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无论从它的外形、装饰或内部陈列摆设等,都体现出了非常鲜明的对称性。一般以一条中轴线为主,分左右两边严谨的对称布局。
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性活动,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不仅反映而且受到民族精神品质的制约。从一个民族的语言运用的典型特征中可以发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汉民族非常注重对称的审美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强烈的追求,其中就体现在了汉语成语的形式方面,是形成对称格的根源所在。上述六种格式中,有四种都是按照对称格式以第二字和第三字中间为界,分左右两边对齐:AB——AC、AB——CB、AB——CA、AA——BB。
另外,成语具有的特点也决定着对称格式的形成。从语音上看,四字格成语节奏整齐匀称,两字一顿成为一个基本音步,两两配合,节奏感鲜明。从语义上看,四字格成语对偶性很强,恰好有两个奇数位和两个偶数位,又因为很多汉字都能够独立运用或构词,所以在奇数位和偶数位上的字,语义相同、相近或相反,因而形成了有规律变化的四字格成语形式。
黄伯荣主编的《现代汉语(上册)》中对叠音词定义为:由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构成,只是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如:猩猩、姥姥、瑟瑟①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研究表明,叠音词在修辞功能上存在突出的共性,有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这四个修辞功能②周成兰.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在表示程度、性状、动作、数量时,使用叠音词可强化修辞效果,和反复修辞有异曲同工之处,“三三两两”就比“三两”表达效果更强烈。陈望道先生说:叠字的用意不外“(一)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或(二)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③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音节重复叠加产生了音乐美,语感得到强化,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我们诵读或默读时都觉得朗朗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不仅如此,叠词还有一种亲切、随意性,例如“顶顶好”中的“顶顶”,比单独说一个“好”字,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叠词的使用,可以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就像“结结巴巴”,风趣幽默的概括了说话不流畅的形态。
由此可见,无论是“AABC”前半部分叠词还是“ABCC”这种后半部分的叠词,抑或是“AABB”整体叠词,在四字格成语中重叠词的高频出现,离不开叠词强大的修辞功能。
总而言之,形成这种“总量充足,分配极度不均”的现状,正是由于汉民族特有的审美心理、语言特点以及语法手段等因素造就的。
在四字格成语的总数中,这六种格式的成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每种格式在数量分布上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通过数据显示,以上6种四字格成语数量比较,由多到少排列成的顺序是ABAC(286)〉AABC(181)〉AABB(69)〉ABCC(65)〉ABCB(32)〉ABCA(11)。
综上所述,形成这种顺序的原因,有汉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形成的,也有叠词的修辞功能的因素影响。而这些活跃的成语套格,使得成语源源不断的发展壮大,给成语甚至汉语都带来了勃勃生机。
通过对这几种成语格式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成语的博大精深,有探知不完的知识。关于成语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也有很多的未知领域等待探究。这里只是对这几种四字格成语固定格式出现的一种现象和原因作了浅要分析,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同时,本文的分析也可以为研究非成语的四字格提供些借鉴。
文章也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我们学识浅薄,对很多问题,只是面上的扩展,没有进行深度的挖掘;文章没有探讨成语的固定格式研究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等,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1]许肇本.成语知识浅谈[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2]孙维张.汉语熟语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3]王涛.中国成语大辞典:辞海版:新一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王晓炜.均衡·对称汉语成语的特性与汉民族审美意识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4.
[6]安丽卿.成语的结构和语音特征[D].兰州:兰州大学,2006.
[7]张成福.“一”组成语的结构关系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8]孙宁.现代汉语“一A一B”格式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9]周成兰.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Six Fixed Formats in Chinese Four Character Idioms Collected in Chinese Idioms Dictionary,Cihai New Edition
LI Futang LI Songyu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Yichun University,Yichun,Jiangxi 336000)
Chinese;idiom;four character pattern
Four character idioms are a typical specimen of Chinese culture as they conform to the aesthetical principles of "even is better"and"four words are conventional".The largest part of Chinese idioms falls under this category.Our study concluded six patterns in commonly used four word idioms,viz,ABAC,AABC,ABCC,AABB,ABCB,and ABCA.Each type is then analyzed to find out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李福唐,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史。
H136.3
A
1009-9506(2015)09-0049-06
2015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