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熊军
(湖北省武汉市第五医院 儿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关键词:儿童; 系统性红斑狼疮; 预后
全球中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病率为0.4~0.6/10万,且亚洲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全球水平[1]。近年来,中国儿童SLE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患儿常出现多系统脏器损伤,疗程较长,患儿病情易反复,导致预后不良。为进一步了解影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相关因素,改善预后,现对本院2011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12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儿童SLE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患儿512例,所有患儿的诊断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2]。其中男107例,女405例,男女比例为1∶3.79, 年龄5~16岁,平均(12.1±3.7)岁;发病至确诊时间10 d~3年,平均(4.56±2.13)个月;首发症状:发热389例(75.98%)、皮疹267例(52.15%)、肾脏损害211例(41.21%)、关节痛134例(26.17%)、贫血45例(8.79%)、头痛6例(1.17%)、乏力9例(1.76%)、腹痛8例(1.56%)。
所有患儿均以泼尼松为基础治疗药物,起始剂量为1~2 mg/(kg·d);部分患儿采用环磷酰胺或甲泼尼龙或硫唑嘌呤进行冲击治疗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抗凝剂、脑细胞营养剂等对症治疗。所有患儿随访时间为2年。按临床疗效将患儿分为有效组385例和无效组127例,治愈及好转的患儿均为有效组,分析血沉等实验室指标及系统损伤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治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脏器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脏器功能有好转,实验室指标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病情未好转或加重甚至死亡。
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后,治愈278例(54.30%),好转107例(20.90%),无效127例(24.80%)。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在心脏、关节肌肉、神经系统、肺部、消化系统及皮肤损害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有效组患儿关节肌肉、皮肤损伤发生率高于无效组(P<0.01); 无效组患儿心脏、神经系统、肺部、消化系统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有效组和无效组患儿血液系统、肾脏损伤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儿各系统损害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2组患儿各系统损害发生情况[n(%)]
与无效组比较,*P<0.05,**P<0.01。
有效组患儿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高于无效组(P<0.01);无效组患儿血沉增快,C3、C4降低及ds-DNA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1);2组患儿白蛋白降低、SSA阳性、Sm抗体阳性、ANA阳性、RF阳性、Cr升高及IgG升高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见表2。
表2 2组患儿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比较[n(%)]
与无效组比较,**P<0.01。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是由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机体免疫调节紊乱,从而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导致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而这些抗体又对疾病的预后有着重要影响[4-5]。由于SLE病情反复、迁延,且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复杂的特点,患者就诊时可能处在不同的病理时期或患者某种临床表现(包括并发症)较突出,误诊、漏诊的情况极易发生。
SLE的发病与很多因素相关,年龄及性别均对SLE的发病有较大的影响。儿童SLE的发病也有明显的性别倾向,儿童期男女比例约为1∶4, 青春期后比例接近成人的1∶8.0~12.5[6], 在青春期时体内各种激素分泌旺盛,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对人体免疫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性激素对SLE的发生有重大影响。本研究中,男女患儿的比例为1∶3.79, 与文献报道一致[7]。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实验室指标也可同时出现多项异常[8-9]。本研究结果显示,有75.2%的患儿治愈或好转,有24.8%的患儿治疗无效; SLE可累及患儿心脏、关节肌肉、神经、肺部、消化、皮肤、血液及肾脏多个系统,其中心脏、神经系统、肺部、消化系统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 SLE患儿可出现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C3、C4降低、ds-DNA阳性、白蛋白降低、SSA阳性、Sm抗体阳性、ANA阳性、RF阳性、Cr升高及IgG升高等实验室指标异常[10], 其中2组患儿血沉增快、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少、C3、C4降低、ds-DNA阳性实验室指标有显著差异,提示实验室指标不仅在SLE诊断时有重要意义,在SLE患儿预后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实验室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患儿的预后。
综上所述,实验室指标及系统损伤均对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在诊断及治疗时应给予足够重视,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Denardo B A, Tucker L B, Miller L C, et al.Demography of a regional pediatric rheumatology patient population.Affiliated Children S Arthritis Centers of New England[J].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2014, 21(8): 1553.
[2]Hochberg M C.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revised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M]. Arthritis Rheum, 1997, 40(9): 1725.
[3]陶天遵. 临床常见疾病治疗标准[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527.
[4]张永青, 叶冬青, 李向培, 等. 143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转归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2): 128.
[5]Meunier B, Armengaud J B, Haddad E, et al.Initial presentation of childhood-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 French multicenter study[J].J Pediatr, 2005, 5: 648.
[6]Behrman R E, Kliegman R M, Jenson H B.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M].16th ed.Philadelphia:W.B. Saundem, 2000: 713.
[7]刘新霞, 周毅, 杨学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研究[J]. 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 482.
[8]沈凌汛, 余立凯, 黄安斌, 等. 青春期起病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6, 10(7): 422.
[9]王海英, 李吴萍, 朱彩侠, 等. 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预后的临床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12): 2358.
[10]陈顺乐. 系统性红斑狼疮[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1.
收稿日期:2014-12-16
中图分类号:R 59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1-176-02
DOI:10.7619/jcmp.201511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