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实施

2015-02-23 04:20黄锦桃梁翠莎陈剑煌朱兆玲胡黎平李美玉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2期
关键词:病原体病原生物学

黄锦桃,梁翠莎,陈剑煌,周 红,朱兆玲,胡黎平,李美玉

(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与实施

黄锦桃,梁翠莎,陈剑煌,周 红,朱兆玲,胡黎平,李美玉

(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广东广州510080)

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不可避免地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对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介绍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成效与经验,指出实验室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与隐患;并结合国家、省、学校实验室生物安全三级管理规章制度,提出防范隐患、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

病原生物学; 实验室; 安全; 感染

高校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不可避免存在生物安全隐患,对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学、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受关注,并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2]。2011年,中国东北农业大学发生28名师生动物实验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再次为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敲响警钟。

中山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要承担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2门基础医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地接触到病原体。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可能发生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隐患,指导和规范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工作,保障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国家、省、学校的相关规定和预案,结合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实际,制订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实验室的安全制度与管理

1.1 建立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组织 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根据各实验室和平台的特点,建立了完善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自上而下明确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成立中心生物安全领导小组,中心主任担任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各实验室副主任为小组成员;指定中心1名工作人员作为生物安全事务联系人。各实验室相应指定管理责任人,由实验室或平台副主任担任责任人,与另一名实验人员共同负责本实验室或平台的生物安全相关工作,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1.2 建立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组织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成立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制订学生实验室管理责任人,分别负责一间学生实验室的教学实验工作。明确菌种保管室、细菌接种培养室、真菌接种培养室、实验室使用病原体交接室、病原体销毁室、实验动物与病原体交接等生物安全相关场所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做到层层把关,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1.3 建立安全培训制度,树立普遍防护意识 制度建设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对开展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约束力[3]。根据生物安全相关规定和实验教学特点,将实验室安全防护列入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内容,使实验人员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和措施,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了生物安全实验技术培训三级管理制度,由高职称实验技术人员培训中级实验技术人员,中级人员培训初级人员,初级人员培训新入职工作人员。

1.4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病原体

1.4.1 菌种室的管理 对菌种保管室实行出入登记、使用记录、双人双锁管理制度,备有《菌种室出入登记册》、《常用菌种使用登记册》、《新入菌种登记册》、《菌种注销登记册》、《菌种移交登记册》等记录。

1.4.2 学生实验室使用菌种的管理 对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的菌种,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技术人员与授课教师之间均有明确的交接记录,填写《实验室使用病原体交接记录册》,在流程上确保实验前后病原体数量和种类的一致。

1.4.3 病原体及其相关污染物的清洁销毁管理 学生实验结束后,实验技术人员接收学生使用过的淘汰实验物品后,与清洁人员之间进行病原体交接记录,填写《移交、销毁病原体交接记录册》,对病原体及其污染物品进行销毁。

1.5 明确实验课病原体使用责任人

1.5.1 实验课项目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开设的实验项目中,有47项实验需接触活体标本,其中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接触的活体项目41项,人体寄生虫学实验6项。实验技术人员依据实验指导的要求,明确实验操作责任人,分别接种、培养各种病原体、感染实验动物、解剖实验动物、制作标本、清洁、销毁相关污染物品等。学生上实验课操作的病原体项目有16项,带教教师作为实验责任人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指导要求完成各项实验。

1.5.2 实验教学生物安全确认表 制订实验教学病原体生物安全确认表格,要求参加实验的人员填写此表格。表中记录了主持该课程的负责人、带教教师、实验操作的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病原体名称、实验时间、地点;实验目的、实验技术人员操作的内容、学生操作的内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包括病原体的危害性与应急处理措施等。

2 实验室仪器设备与实验物品的安全操作

制定与病原体相关的实验仪器操作规范和实验技术操作规范,要求实验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和方法。

2.1 病原体相关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 在实验室和仪器放置相应位置,备有《离心机与离心物品的安全操作》、《超净工作台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生物安全柜与病原体的安全操作规程》等相关操作规范。

2.1.1 《离心机与离心物品的安全操作》 其中包括离心机的放置位置与安全操作步骤、离心病原体注意事项、异常现象处理原则、离心病原体操作步骤、离心用具的清洁、消毒、销毁等。

2.1.2 《超净工作台使用规范与注意事项》 超净工作台主要是保护操作标本不受外界环境污染。本实验室主要用于培养基的制作和培养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原虫或实验室纯化的动物阿米巴原虫。

2.1.3 《生物安全柜与病原体的安全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实验教学中的细菌、真菌、病毒、临床采集的标本等病原体,利于保护病原体操作人员、实验教学环境和实验材料,同时也是为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立。其操作规程包括操作原理、柜内物品放置、操作步骤、安全使用紫外灯、禁止使用明火、妥善处理溢出物、避免气溶胶产生、操作病原体注意事项、异常现象处理原则、常见病原体操作步骤、实验物品的清洁、消毒、销毁等内容,以及安全柜的维护保养等。

3 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

3.1 实验动物种类与来源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用于感染病原体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家兔、家猫、家犬等;流行区采集或购买的实验动物主要有淡水螺类、鱼类、虾类、溪蟹、虎纹蛙等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

实验动物主要来源于学校动物中心、社会有资质的动物供应商、某些疾病的流行区、或在自由市场购买,其中来源于外购的实验动物可能存在某些生物安全风险。因此,制订了《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规范》,积极防护,规范操作,将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证实验教学的圆满完成。

3.2 实验动物生物安全风险与防护

3.2.1 校内领取的动物 在校内领取的3种实验动物昆明小鼠,Wistar大鼠,家兔,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突出的生物安全隐患,但存在被动物抓伤、咬伤的可能性。

3.2.2 社会供应商提供的动物 由社会供应商提供的5种实验动物,豚鼠、家猫、家犬、虎纹蛙、家鸡,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安全风险,使用前做好应急处理预案,避免事故发生。

3.2.3 流行区采集的动物 对于来自寄生虫病流行区采集的实验动物、淡水鱼类、阳性钉螺、溪蟹等。从实验开始至实验结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安全风险。因此,需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3.2.4 制定规范,安全操作实验动物 制定《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实验动物安全管理规范》,指导师生顺利进行实验。“规范”内容包括操作者的自身防护知识;实验动物的抓取与固定、麻醉与病原体感染、血液采集与动物解剖;实验动物的伦理与福利、安死术与尸体销毁等。

4 讨 论

病原生物学实验室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工作,多年来未出现过严重事故,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尽管如此,实验室仍然存在一些生物安全隐患,如: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对本科生缺乏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及实验动物的管理不足等。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防患于未然。

4.1 强化个人防护意识 资料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故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有关[4]。必须严格落实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5-6],因此,要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操作技能。对于进入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学生,应根据每一个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一次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将生物安全渗入到每一个实验环节,形成更规范的防护意识。同时强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安全设备设施使用方法、清洁及消毒技术、意外事故处理程序等。使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护,从根本上减少或尽可能杜绝自身感染、环境污染、实验室泄漏等事件发生。

4.2 加强本科生的系统的生物安全教育 中山大学自2008年开始,将“实验室与生物安全”列为医学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选用颜光美和余新炳教授主编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教学参考材料,考试通过学生可获得学位[7]。对本科生则无此要求,导致本科生对生物安全不够重视,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生物安全教育应从本科生抓起,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生物安全培训合格,才能进入实验室。加强对本科生生物安全教育,有助于为将来从事病原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或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奠定基石[8]。

4.3 加强实验动物的管理 防范源自实验动物的感染是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必须按生物安全规范建立动物房,各种感染动物模型分开饲养,对于自购的实验动物,感染病原体的实验动物,以及寄生虫病流行区采集的实验动物,做到严密观察,独立饲养,实验结束后及时销毁处理。宣传动物伦理福利知识,提倡实验动物使用“3R”原则[9]。在实验中遵行“3R”原则,不但是重视实验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善待实验动物的表现,也是防范生物安全风险和隐患的需要。

综上所述,如何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各种风险减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内,使医学实验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仍有待于不断探索和实践。“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是一项持续、严肃的重要工作,要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严加防范。

[1]李殿鹏.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345-346.

[2]于敏,皮之军,李建海,等.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事故预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7-209.

[3]张洁,朱昌平,马文哲,等.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2,15(1):195-197.

[4]徐建斌,赵涛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J].实验室科学,2009(4):164-165.

[5]齐龙.浅谈高校生物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76-178.

[6]吕岫华,刘伟,刘巧丽,等.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89-192.

[7]彭实.关于一些高校实验室废液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53-157.

[8]李嫄渊,吴淑燕,黄瑞.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5-277.

[9]胡小敏,陈怡,杨东旭,等.机能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动物实行“3R”原则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1,8(12):84-86.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2.062

:B

:1009-5519(2015)12-1899-03

2015-02-05)

中山大学教改基金项目(YJ201337)。

黄锦桃(1973-),女,广东广州人,实验师,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E-mail:huangjt@mail.sysu.edu.cn。

李美玉(E-mail:pyt0602@21cn.com)。

猜你喜欢
病原体病原生物学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