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无上妙品“东坡肉”
◎董仲舒
“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苏东坡笔下这一方伫立在砂罐中色泽红艳的五香肉,不知是多少食客的心头好。而前不久在新加坡召开的“习马会”,东坡肉赫然出现在晚宴的菜单中,着实让这道名声在外的名菜又好好露了一把脸。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诗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浙江杭州。1080年苏东坡谪居黄州,因当地猪多肉贱,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因“乌台诗案”被贬到湖北黄州的苏轼,因手头拮据,生活艰困。郡守为改善苏轼的生活条件,便将黄州东门外荒废已久的旧营地交他打理,让其自食其力。苏轼于是“躬耕其中”,并盖了一所房子,名为“东坡雪堂”,遂自号“东坡居士”。他因黄州“好竹连山觉笋香”,所以另在雪堂四周广种竹子,“东坡雪堂”便置于茂密竹林之中。
待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后,作为美食家的苏东坡便寻思着要做道美味打打牙祭,满足口腹之欲。但那时的羊肉贵,平常人根本吃不起。于是他烧制美食的主料就动到“价贱”的“猪五花肉”上头,遍布“东坡雪堂”四周的竹笋自然成了烧制“东坡肉”的重要辅料。在不断改良下,他终于找到窍门,烧制出“东坡肉”这一佳肴,其特点是鲜香醇厚,油而不腻,在他眼里不啻暴殄天物。因此,在“夜饮东坡醒复醉”之后,“每日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那日子不正是过得自在又写意、逍遥似神仙吗?他这种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在忙碌的今天,尤其令人羡慕,心向往之。
如今“东坡肉”已是海内外名菜,在大江南北的菜谱中都有这道菜。现代人在制作“东坡肉”时,先将肉切成象眼块(约8cm见方),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取出洗净。再取大砂锅一只,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料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用桃花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用微火焖酥后,将近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将肉皮面朝上装入特制的小陶罐中,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即成。这种做法烧出的“东坡肉”入口香糯、肥而不腻,带有酒香,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十分美味,确是无上妙品。
当然,也有人讲求速烧东坡肉,以微波炉即可派上用场。此做法极简便,先选好合适的五花肉,放在冰箱的冷冻库冰个三五分钟,取出切成8cm见方,再用草绳扎紧,置于调好的作料中,大约腌渍个三分钟,接着放在微波炉里加热直至透出油,便可取出趁热食用。这可是一道经济实惠、宜酒宜饭的美味,食来肉软而不烂、芳香且不腻,味道也很不错。您不妨小试身手,让生活添些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