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17 例分析

2015-02-22 08:17周荷妹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苏州2152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1期
关键词:血吸虫胆总管胆道

周荷妹,徐 键(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江苏苏州215200)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常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胆管炎、胰腺炎等,其治疗往往需要采取较胆囊结石更为积极的态度。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手术为胆总管切开取石联合T 管引流术。开腹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患者较为痛苦。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是现代外科发展的方向。20 世纪90 年代初,国外学者Phillip、Fletcher 等报道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该术式对于可耐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来说,具有极大的术后恢复优势。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因肝形态异常、肝门部结构改变、门静脉压升高等,极大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风险和难度。2011 年8 月至2014 年3 月,本科为17 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施行LCBDE,其中14 例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 例行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取石术(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TCBDE),2 例因术中出血中转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 例中,男10 例,女7 例;年龄49~82 岁,平均70 岁。其中合并胆囊结石10 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手术。17 例患者均有明确血吸虫感染病史,术中探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右肝体积缩小、左肝体积代偿性增大、肝门和胆囊向右转位、肝门部及胆囊三角血管显露迂曲。

1.2 方法

1.2.1 围术期管理方法 术前常规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试验、肝炎免疫指标、心脏超声、肺功能、肝胆B 超、上腹部CT 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ember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MRCP)等检查。排除不能耐受腔镜手术者。所有患者术前检查确认胆总管直径超过10 mm,MRCP 明确诊断并通过MRCP 影像掌握胆道形态、变异及结石分布等情况。

1.2.2 手术操作 患者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安尔碘腹部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单,于脐孔下缘处作一10 mm 切口,穿刺置入10 mm Trocar,确认进入腹腔后充CO2气体,气腹压力设定在12 ~14 mm Hg(1 mm Hg=0.133 kPa),在腹腔镜引导下于右侧肋缘下腋前线、锁骨中线位置分别置入5 mm Trocar 各一只,于剑突下位置置入10 mm Trocar 一只,均指向肝门部操作区域。穿刺成功后,改变患者体位,呈头高脚低(头部抬高30°)左侧卧位(向左倾斜20°),具体角度可视胆总管暴露情况灵活掌握。常规电钩解剖胆囊三角;处理胆囊动脉,仔细辨认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入关系,距胆囊管根部0.5~0.8 cm处离断胆囊管,常规切除胆囊后显露胆总管,必要时可通过细针穿刺抽出胆汁确认胆总管,采用小电钩于胆总管前壁纵行作一1.0~1.5 cm 切口,吸尽溢出胆汁,避免腹腔污染,自剑突下操作孔伸入胆管钳取石,初步取石后自剑突下操作孔置入纤维胆道镜,探查胆总管,发现结石后用水冲法使结石上浮至胆总管切口处取出;如有结石嵌顿等情况,可通过取石篮、激光碎石、反复加压冲洗等方法取石,胆道镜探查无结石残余、胆道出血、胆道狭窄等情况后退出,根据胆总管直径留置大小合适型号的T 管于胆总管,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胆管前壁,并使之浆膜化,注水试验排除胆漏后生理盐水冲洗腹腔;于小网膜孔留置腹腔引流管一根,与T 管分别自右侧操作孔引出。消除气腹,关闭各Trocar 戳孔。

2 结 果

本组17 例患者成功行LCBDE 14 例,术中行LTCBDE 1 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2 例。17 例均完成胆总管取石,平均手术时间90 min(65~250 min),平均术中出血80 mL(10~80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 d(7~14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16例行T 管引流患者住院期间夹闭T 管后带管出院,均于术后2 个月行T 管造影排除结石残留、复发等情况后顺利拔除T 管。随访3~34 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目前对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各有其优缺点。(1)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创伤较大、恢复较慢;(2)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出血、胰腺炎等[1];(3)LTCBDE:术后无需留置T管,微创优势明显,但其应用受到胆囊管内径、结石大小等因素的限制[2];(4)LCBDE:具有微创优势,虽然术后需要留置T 管,但在发生结石残留的情况下,可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术式[3]。此外,LCBDE 还具有住院时间短,无需破坏Oddis 括约肌完整性的优势,避免了因Oddis 括约肌切开带来的远期并发症。不足之处是需行胆总管切开,破坏了胆道的完整性,可能诱发胆道结石再发、胆道狭窄等并发症,留置T 管也存在着T 管滑脱、拔管后胆漏等风险[4]。

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肝脏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肝裂增宽、边缘凹凸不平呈波浪状、各叶比例失调、左叶及尾状叶相对增大、右叶和方叶相对缩小。肝门部结构改变体现在:肝脏左叶增大,右肝后移,胆囊三角深陷,被肝方叶掩盖。门静脉压力增高往往导致肝门部、胆囊三角区出现大量侧支循环静脉丛,血管走向迂曲,管壁菲薄,触之易出血,一旦破损,可发生顽固性出血,且难以找到明确的出血点;此外,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的手术风险[5]。

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行LCBDE 的手术风险和难度高于一般患者[6],围术期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术前测定肝功能、凝血等指标,如有异常,及时予以纠正,改善肝细胞营养状况。(2)合理选择穿刺孔位置,血吸虫性肝硬化多伴有肝右叶萎缩,肝左叶增大,致使肝门向右、后、上偏移旋转,肥大的肝左叶往往影响手术观察和操作。术中根据腹腔镜引导,3 个操作孔均可向右偏移1~2 cm,便于术中胆总管的显露和操作。(3)术中操作需轻柔精细,尽量用电钩、超声刀等进行分离,避免撕、拉等钝性分离操作,以降低术中出血风险。对于明显曲张、增粗的血管在切断前应予以预处理,避免术中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4)胆总管切口不宜过大,以减少胆管壁出血的风险,同时可减轻胆管缝合所致的相对狭窄。(5)取石篮取石时需将取石钳前端朝上轻柔进行,遭阻力时,切勿强行通过,以免损伤胆管壁造成胆道出血、胆壁夹层或胆管破裂等。(6)选用长10~15 cm 的带针胆道缝线间断全层缝合胆总管切口2~4 针,全层缝合胆管壁并使其浆膜化,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胆漏的风险。(7)对局部粘连严重,重度肝硬化、胆管变异、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中转开腹,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8)术后应予以保肝、支持治疗,监测肝功能指标,同时需避免T 管意外滑脱等情况发生[7]。

综上所述,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操作要点和围术期处理原则,娴熟掌握胆道镜操作技能,尤其是腹腔镜下胆道镜取石、胆总管切口缝合及打结技巧,血吸虫性肝硬化并胆管结石患者行LCBDE 是安全可行的。

[1] 孙永芳,蒋丹斌,王爱坤,等.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467-468.

[2] 尚培中,李晓武,贾国洪,等. 应用CB30L 型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胆总管探查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8):2258-2261.

[3] 谢朝晖,钟勇.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应用[J]. 西部医学,2012,24(10):1894-1896.

[4] 唐荣,张绍庚,赵新,等. 三种术式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对比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2):132-135.

[5] 张雪瑞,翟建. 血吸虫病肝脏的影像学表现[J]. 医学综述,2009,15(7):1094-1096.

[6] 赵挺. 血吸虫性肝硬化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特殊性[J].浙江实用医学,2002,7(5):267.

[7] 蒋叶平,单远,沈叶,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06 例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7):122-123.

猜你喜欢
血吸虫胆总管胆道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吸虫的种类:并非固定不变
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
血吸虫并非“吸血虫”
大、小鼠来源32 d日本血吸虫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