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促进蔬果产销对接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滞销事件频发。种植户不知道市场的需求,而盲目种植、跟风种植,导致产量暴增,供大于求,价格降低,销售自然成了问题。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滞销最本质的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生产和需求信息不对称。生产方面信息短缺,种植户不知道市场的需求,盲目种植、跟风种植,导致产量暴增,供大于求。农民不知道把货卖到哪里。行情好的时候,会有采购商到地里收购,但是没有采购商过来,农民就没办法了,同时也存在有些采购商想找货但却不知道哪里有货的情况。二是物流信息不对称。现在很多货车空跑,例如把石家庄的货拉到北京之后,不知道去哪找到货再拉回石家庄。
越秀集团在扶沟县汴岗镇种植胡萝卜1250亩,初期销售价格偏低,销售渠道狭窄。今年5月份,在县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与一亩田集团合作,把胡萝卜销售信息经一亩田网站发布后,全国各地的收购商纷纷洽购,胡萝卜销售形势明显改善。
经一亩田集团销售600多亩,平均每亩比平时多卖150元左右。胡萝卜缨平时没人要,公司还得找工人清理,耗费人力、财力,在“一亩田”的帮助下,许昌市的一个畜牧养殖场收购了部分胡萝卜缨。
这是一亩田集团与扶沟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在扶沟试验“互联网+蔬菜”的融合创新销售模式,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掠影。
7月21日,一亩田一线产地人员在山西平遥完成了7.5万kg巴梨的大宗农产品对接,成功避免了滞销的发生。据悉,平遥、太谷、祁县、文水,这四地巴梨年总产量在20多万kg,其中平遥占80%,最大农户产量5万kg左右,亩产3000kg。然而,由于市场信息闭塞,销路打不开,除自产自销一部分,全部靠代办收购,仅有太原、孝义部分采购商采购,采购量只有几千斤,去年的行情价在3.2元/kg左右。在今年的收获季节,一亩田为农民及时联系北京某知名电商,预计采购15万kg左右,现采购量达到总量的近50%。
今年上半年一亩田还解决滞销60余起。
1月初,宜昌市长阳县高家堰镇青岩村柑橘滞销,村7组的组长李世权看到一亩田阿克苏办事处帮当地卖掉500t苹果的新闻后,想通过互联网试试,辗转联系上一亩田驻宜昌办事处,向一亩田工作人员求助,通过在一亩田网站、手机客户端上发布信息,为100余t柑橘找到下家。
2月初,河南新野大葱价格低迷,出现规模巨大的大葱滞销事件,一亩田成都办事处的员工迅速联络了河南新野的大葱客商,并尝试打通河南新野和四川成都的大葱贸易线。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亩田先后促成了16次跨省交易,帮助河南新野卖出373t滞销大葱。仅2月份和3月份,一亩田平台帮助河南滞销大葱卖出近3000t。
4月13日,陕西省乾县夹道村滞销大葱5000t,滞销的信息很快就传递到一亩田陕西地区办事处,一亩田员工赶到现场并联系当地村委会,去地里了解大葱情况。14日上午联系到客户,首单订货50t。同时遍布全国的一亩田采购商网络发挥了作用,众多采购商陆续通过一亩田平台订购大葱。
(摘自中国报告大厅网)